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经营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的利润和良好的经营条件是与其为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提供价值的交换结果。企业价值是由其创造的顾客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所组成的有机的动态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决定了企业获得长期盈利和发展的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创造和维护企业协调的价值体系的过程。建立协调的企业价值体系,确立以价值为中心的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战略,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和行为相关理论,可以依托政府、社会组织、顾客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外部刚性、柔性动力机制构建,依托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刚性、柔性动力机制构建,实现以盈补缺与社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忠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顾客、员工、投资者三个要素入手,探讨了饭店企业忠诚管理的价值增长模型,并分析了饭店忠诚管理的特点:系统性、战略性、动态性和立体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持有的价值理念,决定其经营哲学和战略决策。首先总结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价值理念既有的研究成果,从企、世人力资源种类和层次的分析,对客户第一和股东第一的价值理念进行批判,旗帜鲜明地提出并阐释“员工第一”的价值理念及其内涵。然后运用企业科层制、价值链创造、博弈论的方法,并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树立此价值理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述。为了阐释更为明确,构建了企业价值理念倒金字塔模型、员工在企业价值链创造中作用模型、企业各方利益博弈模型等进行说明。最后利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来论证企业树立“员工第一”的价值理念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5.
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方面探讨了企业价值的本质。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价值是以核心所有者或股东间的特定关系为核心,随着企业经营过程而不断变化的,以其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价格体现的存量。从损益表看,企业的价值的维持与增长来源于市场、顾客的评价,也即来源于顾客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并提高其创造价值增量的能力。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价值是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整体价值,因此企业的价值管理必须有战略眼光与长远观念,合理控制企业的风险本身就能增加企业价值,保证企业连续的价值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顾客价值指的是顾客感知价值,即顾客的感知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的感知成本的比较。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顾客感知成本、增加顾客感知利益,是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创造顾客价值的战略途径。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为顾客提供优异的顾客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对顾客价值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实施标杆学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企业流程改造并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泥企业顾客价值构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顾客视觉的顾客价值研究为切入点,以中国水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中国水泥企业顾客价值的构成模型;然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搜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国水泥企业顾客价值的关键构成因素,为中国水泥企业提升顾客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与顾客价值的动态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技术创新只有聚焦于顾客价值才能转变为竞争优势.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在于将技术解决方案与顾客实际需求相适应,找准目标顾客最重视的利益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既关注产品功能利益的创造,也关注顾客感受过程创新.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及时洞察顾客价值转移的方向,即掌握顾客的真实偏好及其变化趋势,并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去满足变化了的顾客及其变化了的需求,以确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动态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生态责任行为创造顾客价值回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绿色浪潮席卷全球,顾客需求也正加速向绿色化转变,这更加要求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承担生态责任能够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进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将企业形象、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纳入零售企业社会责任驱动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中,并以大型百货商店和综合超市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零售企业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法律责任和慈善责任对企业形象均有积极影响,而对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的只有经济责任、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形象和感知价值不仅对顾客忠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相比企业形象,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影响作用更大。另外,不同零售业态和消费群体特征对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服务企业创新能够提升顾客满意吗?"文章基于这一问题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构念出基于顾客价值的创新模型,并通过对不同服务行业典范企业的多案例分析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显示:创新对顾客满意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服务型企业进行创新是必要的,创新可成为服务型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研究还发现,服务型企业依靠创新提升顾客满意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以需求管理为前提,以顾客价值为愿景,以价值创新为核心,以精益服务为手段。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服务型企业提升顾客满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价值的研究是许多学科都关注的领域,而营销对于价值的关注却始终与顾客相联系.但是关系是双向的,关系的建立对关系双方都是应该价值的,如果只是关注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可能会忽略企业自身应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但如果仅考虑企业价值,可能会使得企业决策过多地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的获取,特别是忽略了顾客这一市场主体的核心地位.这两种价值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在这两种价值间取得统一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值是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关系价值构成的过程维度与结果维度对关系价值作简要剖析,以完善现有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有关关系价值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今成功的企业经营之核心,在于培养员工具备顾客导向之营销观念与行为,亦即将经营焦点放在顾客身上,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在顾客导向的市场经营观念下,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也比过去更加密切。企业内部必须积极建立与落实员工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亦即从顾客的立场去了解顾客寻找利益,进而将这些利益转换成企业之产品或服务,并满足顾客之需求。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汇及顾客导向之相关研究,以了解影响顾客导向之因素与顾客导向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之结果。研究发现,以服务业作为对象来研究较多,并且有横跨不同行业之情形。企业越重视与顾客接触之第一线人员与顾客互动时,越能够展现最佳的服务表现,创造组织服务文化,提升顾客满意度。员工情绪的负荷与顾客导向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顾客价值的构建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胜市优势.应从功能利益、体验利益和关系利益三方面构筑顾客价值,并用分层处理的方式管理顾客价值,通过加强"接触要点"管理和优化企业流程来提升顾客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借助统计分析技术,概括出服务企业员工胜任力可划分为可习得胜任力和不可习得胜任力两个维度,顾客忠诚可划分为基于顾客利益的忠诚和基于企业利益的忠诚两个维度.通过分析员工胜任力和顾客忠诚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员工胜任力对顾客忠诚的驱动机制,为服务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股东有限责任制以效率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不仅表现在股东有限责任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所内蕴的法律价值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社会经济价值表现出来。股东有限责任制对效率的追求打破了原有企业制度的利益平衡,集中体现为对于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保护缺失。由于效率和公平同为公司法所追求,从而使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成为推动现代公司法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顾客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通过识别和掌握顾客价值,以顾客价值管理为企业的中心任务,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文章从探讨顾客价值管理的内涵入手,着重讨论企业市场营销如何利用顾客价值管理来提高企业的营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顾客价值管理(Customer Value Management,CVM)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的重视,并在许多行业和企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的主导力量已经由企业转移到顾客手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价值为中心,进行顾客价值管理。将顾客价值管理列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战略,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的最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价值、价值管理的相关研究,提出我们着重以时变过程中顾客价值的增加与企业价值的实现为研究对象。然后以相对价值概念来分析如何实现对顾客收益与顾客成本的管理,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最后使用绝对价值的概念,即收益与成本的差值(收益—成本),探讨了如何分配所创造的价值,即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增加顾客对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宏管理是对业主、顾客、员工三者的管理,三者的利益关系构成了企业的静态利益三角关系。这种静态的利益三角关系往往会使企业有机会盘剥顾客与员工的利益,从而导致其利益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