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在清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中,涌现出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回族译著家群落。同当时广大回族穆斯林对文化需求和渴望的大背景相比,这些译著家的数量真可谓寥如晨星。然而他们各尽所能,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洞察力,著译出一部部阐扬回族文化的宏篇巨制,表达和宣泄了清代回族穆斯林的感触和情绪,显示出整个回回民族在中国全部传统文化背景上的思想展开和理论抽象水准。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其历史悠久、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由此逐渐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成员之一的回族,是一个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融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该民族长期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状态,习汉字,用汉语,却融而不化,合而不流。因此,深入研究这样一个极富个性的民族及其文化模式,对于我们很好地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回族教育与回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回族形成于元明时期,从唐初阿拉伯哈里…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典型,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但是,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比,显然落后了。现在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急起直追,力图赶上西方前进的步伐。为此,首先要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文化变迁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它有着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探讨鲁甸县回族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该县由此引发的未来发展机遇,以及传统文化变迁进程中回族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回族民众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反思,尤其是对"五四"新文化模式进行检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伟大不朽的,但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要开拓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新界面,超越"五四"而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传统,必须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从传统拟家族性向现代个体性转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从排斥西方文化和文明到吸收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季冬 《河北学刊》2007,27(2):53-57
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浑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从多维的文化视域探讨了浑沌与中华民族、与信仰、与社会政治、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浑沌所蕴涵的新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王岱舆对“太极”的看法有三:一是认为,真主乃“太极”之主;二是认为,“太极”生有形天地万物;三是认为,“太极”与“人极”具有相通性.王岱舆的太极观是他融合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他的这种融合也体现了回族穆斯林的文化认同,即从宇宙观或世界观的方面看体现了回族对伊斯兰文化的固有认同.从其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等看,体现了回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回族文化的同一性和地域性非常明显,这使得回族的口头传承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宁夏社会科学院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化项目“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回族口头文化览胜》,全方位地展示了回族异彩纷呈的口头传承文化,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为探讨和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脊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反思与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亦是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源泉,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切实地融入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回族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保卫祖国,赶走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抵制日本侵略者分裂我中华民族的阴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者欲征服中国,培植亲口势力,与满、蒙一些上层贵族相互勾结而成立的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联合委员会”,妄图分中华民族。这给中国的抗日事业造成重大损害。当时回族在西北地区具有雄厚的军事、经济实力。回族散布在全国各地,民族意识又很强。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多次派遣特务和亲日分子到西北…  相似文献   

12.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张继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精神文明的总称。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炎黄文化与炎黄子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文化是国内所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不管其人数多少,在历史上都曾作出过贡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又造成中国文化既是多元的,又是统一的,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说它是多元的,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起源是由各地原始部族的文化融合而成的,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彼此相互影响;说它是统一的,是因为中国有着一个主体文化——即炎黄文化,这个主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各民族凝聚、进步的共同基础,是维系国家统一的纽带,在中华文明史上起着主导的作用。炎黄文化是炎黄二部族在原始社会末期创造的,是当时(在中国境内)最发达的原始文化,具有代表性;同时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都是在炎黄文化的基础上并  相似文献   

14.
王兴国 《船山学刊》1991,(1):140-146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祖国现今的广袤版图上,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聚居在同一地域,也有许多相同的民族散居在不同地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之间,一方面互相交流、互相汇合,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和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这种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制约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甲午英魂刘玉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主要如:第一,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恒久不衰的强大凝聚力;第二,使中华民族得以成为一个崇尚仁义礼智并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伟大民族。到了近代,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铜关铁锁,一方面暴露了清...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所包括的从道思想、贵和尚中、崇德重义、道统观念、文化中国及人文精神等重要内容,从先秦到现代已发展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所遵崇的价值体系。但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着。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复杂的作用,即具有积极和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今天提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首要议题,就是要清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从而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嬗变的历史过程和内在契机,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生长和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经过从先秦至两汉诸多哲学先贤的不断努力 ,“和”的观念得以一步步深化 ,并最终成为一个决定着整个中国哲学品格的核心范畴。“和”范畴是中国哲学的起始范畴和核心范畴 ,因而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和”的思想浸透到中华文化肌体中的每一个毛孔 ,可以说 ,中华文化是建立在“和”的思想基础上的一种文化类型。长期来 ,“和”的思想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保持中华民族的完整和统一 ,维系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方面功不可没。在今天 ,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 ,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当前进行的文化大讨论冷静地反思,就会发现,人们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出路时,只注意到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汉民族文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融合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如吐蕃文化、穆斯林文化、女真文化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从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上进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学文化,儒学在我国传播了两千多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我国各族人民发生过重大影响。中国的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