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是以未成年人为主体所实施的犯罪。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类犯罪现象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并不应该仅就刑法学中有关未成年人的刑罚及承担刑事责任等方面来看这一问题。毕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就其法律方面来说,我国目前针对未人的立法较少,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在中国,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制定法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胡安忠 《天府新论》2006,(Z1):166-167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前期相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成倍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少数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养方法不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塑造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课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社会现象,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理念,明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原则,追寻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途径,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有效机制,是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之义和实践之要。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针对当前的形势和未成年人的特点,注意抓好“八个结合”。  相似文献   

5.
鉴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体现了提前干预的特点。但在我国的实践中,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则是处于缺失状态,而未成年人的行为触犯法律或构成犯罪时,对其处罚又比较严厉。针对此现象,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初期应加大教育、挽救的力度,而在未成年人有违法或犯罪行为时则应适用轻缓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诸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这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应从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等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未成年网民的增加,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并在现实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鉴于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机制的特殊性,有必要以"综合治理、宽严相济"为原则,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处罚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游戏的特点和未成年人自身的身心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同时从"堵"、"疏"等方面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明显增加。为剖析我省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探索预防控制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简述如下: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漫延。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看,大多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6-17岁,最小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和彻底解决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在内地流浪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在法律上形成完整的预防和救助制度。流浪预防制度,就是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的有效运行机制,该有效运行机制涉及决定、执行、监督三个重要环节;流浪救助制度,就是要贯彻人本关怀理念,在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强制进行救助,在流浪未成年人安置中,充分发挥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机构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监护经历了从家庭监护到国家监护的演变,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未成年人监护领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确定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民众意愿呼唤政府在未成年人监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中的责任,这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谢旖隽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176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Hirschi(1969)的社会控制理论主要依托于以下四个概念:联系、承诺、投入和信仰.  相似文献   

13.
郝建设  刘亮 《理论界》2002,(6):66-67
我国刑法在对未成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上,与成年人犯罪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还处在生长发育之中,他们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面,因此从我国适用刑罚的根本目的出发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规定了两条重要原则:一是从宽处罚的原则;二是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以下我们根据这两条原则米分析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刑罚。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我国的刑罚体系,共有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三种附加刑:罚金,剥  相似文献   

14.
前科消灭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负过重的法律负担、顺利复归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某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但未将公约中确立的前科消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去;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作了相应的限制,新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都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距离未成年人前科消灭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由于家庭教育具有初始性、延续性、潜化性、终生性、目的性以及贴近性和深入性等这一独特地位和作用 ,所以家庭因素胜于其他因素。因此 ,要预防未成人的犯罪必须抓住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未成人犯罪的增长,是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为了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其原因,我们对部分大学在校生和江苏省少年犯管教所的200名少年犯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调查、比较,通过分析我们深深感到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既要净化环境以减少未成年人社会化缺陷的形成,又要营造健康向上社会环境,这是避免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并控制其外化为犯罪行为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监护人以未成年人财产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该担保行为是否对未成年人有益。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牢牢把握这一立法精神,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善意、客观、准确地评估监护人以未成年人财产担保融资行为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利”与“害”。  相似文献   

18.
监护人以未成年人财产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该担保行为是否对未成年人有益。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牢牢把握这一立法精神,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善意、客观、准确地评估监护人以未成年人财产担保融资行为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利"与"害"。  相似文献   

19.
佳木斯市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共受理了九件未成年犯罪的案件,涉及人犯11名。下面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犯罪的成因、犯罪预防和救治,陈一管之见,以达到引起全社会对未成人犯罪问题的重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对已往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有效教育的目的。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年龄在17岁的居多数。这9起未成年犯罪案件共涉及11人,其中,15岁1人,16岁2人,17岁8人。从未成人犯罪的年龄构成上看:17岁犯罪的比例较大。由于15岁、16岁年龄上的未成年人心理成熟程度较之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承受能力要差,17岁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秩序,也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选取福建省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问卷、访谈、个例剖析、统计分析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基于事实资料分析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成因,并联系实际着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就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