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极力利用孔孟之道,来消灭劳动人民的革命思想。但是,事实和反动统治者的愿望相反,“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就在孟轲的家乡邹县,人民的反抗斗争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惩罚了罪恶累累“亚圣府”,狠狠地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奉为至宝的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2.
元朝腐朽统治的被推翻,首先应该归功于元末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各支农民起义军的英勇战斗,特别是小明王、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坚持十三年的斗争,“大小数百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元朝的统治基础。但是,其中无疑也有朱元璋的一份功劳。是他,在各支起义军相继失败之后,南征北伐,攻克元朝的统治中心大都,胜利地完成了推翻元朝统治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教堂、逐教士、起“勤王”之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表达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一致抗击外侮的决心。1901年5月前后,四川东部地区又出现“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并成为1902年全川义和团大发动的战斗纲领。这场斗争,是继北方义和团运动以后,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清反洋教的武装大起义。  相似文献   

4.
元末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以蒙古貴族为主的,与汉族地主、色目上层联合的元朝统治,推动了明朝經济的发展,在历史上起着重大的作用。农民起义的大的浪潮卷起于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等領导的紅巾軍起义,而方国珍起义却在至正八年(1348),比大浪潮的卷起还要早三年,所以他在元末大起义中要占一定地位,莫怪过去的史家和近人不少人对他有所論断,但是他們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我想对这問  相似文献   

5.
潘清 《河北学刊》2005,25(6):163-168
元代江南寓居着因各种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承袭上辈的官职入仕。元朝开科以后,相比继承爵位,生长或生活在江南的蒙古、色目人更加积极地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由于受到江南地区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部分蒙古、色目官僚具有较高的儒学素养,在政治实践中能够本着爱民之心。推行儒家的仁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色目中的学者型官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动荡时期,几乎都选择与元朝共存亡,一时“殉国”者层出不穷,完成了理学意义上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6.
一、经世思想:对孔学精华的发扬全国范围的人民起义及各地骚乱,对清王朝统治的打击是沉重的。1813年9月17日,嘉庆皇帝被迫下一罪已诏”,惊呼“突遭此变,实不可懈”。①这种“罪己”,当然是虚伪和空洞的。不过,这说明农民起义对于统治阶级,就像在一潭死水中投进石块,激起了阵阵浪花。一些地主阶级有识之土,在人民大起义的刺激下,则认真探讨“世变之亟”.寻找“治世”之方。他们不但看到农民起义的现实的威胁,而且也深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潜伏的隐忧。在历史上,每当这种局面出现,统治阶级内部总有一部分有识之士站出来为其本…  相似文献   

7.
南宋初年的钟相、杨么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千百次农民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南宋统治者。在当时金宋对立,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起义军在反对南宋统治的同时,拒绝伪齐的诱降,保持了民族气节。农民起义军“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坚持反对宋朝地主阶级的统治,又坚持抗拒金、齐、始终如一,大义凛然,充分表现了起义农民的坚定的原则立场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但近几年来,对杨么及其领导的起义军,也出现了不同的评价。如有人认为杨么“有亏于民族大节”,杨么“这支农民军已从一个具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农民政权逐渐蜕变为割据一方,甚至与伪齐勾连,破坏宋军抗金的反动地方军阀集团。”对于这种杨么“有亏于民族大节”的说法,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十月十四日,广东历史学会召开讨论会,就农民战争的若干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关于“让步政策”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否认封建统治阶级曾经对劳动人民作过让步。历史事实也证明这种让步的存在。问题在于必须看到,这是统治阶级软硬的两手,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仁慈.也有的同志认为,历史上并不存在“让步政策”.农民起义失败后,农民夺得的土地丧失了,负担更重了。这是统治阶级的反攻例算,而不是让步。还有的同志认为,农民在起义中杀死地主,夺得土地。起义被镇压后,统治阶级有时也不得不改变政策,但这不是让步政策,只是无可奈何地对既成事实的承认。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是时代的晴雨表”。既然这样,不仿从元朝以来的佛教偶像崇拜来探索一下内蒙古雕塑艺术的发展,抑或能印证出历史时代的精神和其对各世的影响。 提到内蒙古雕塑,不能不联系到蒙古民族中佛教的传播和对佛像的崇拜。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蒙占大帝国,传至忽必烈时,统一了全中国,“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他继承历史上北魏、隋、唐、宋、辽、金等诸民族王朝的统治制度,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元朝。随着蒙古统治者统治范围的扩大,宗教也就提到了日程。在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统治下,  相似文献   

10.
1891年(光绪十七年)冬,在长城外的热河东部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以“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为号召,在“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安,北通藩部,方圆数千里”的辽阔地区毁教堂、拒官兵、焚衙署,致使直隶、奉天两省都受到波及。这次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各国宗教的侵华势力,清王朝调动直隶、奉天两省和热河地区的清军残酷野蛮地镇压了这次起义,被屠杀的起义人民达20000余人,可见这次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未编入一些  相似文献   

11.
元朝是以蒙古族贵族为主体的蒙、汉族统治阶级的联合政权。 蒙古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是从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即位并定都大都(今北京)开始的。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为了维护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他曾向内地一些汉族隐士“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根据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元世祖忽必烈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使用前朝隐士、兴办学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首先采取了“重农为本”和“用贤为先,用贤则天下治,重农则百姓足”的治国安民方针。这样的治国方针的实现,必然要有求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因此,元朝“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 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教育,忽必烈即位后,及时于元统二年十二月甲戍,“诏整治学校”,在建国初期,建立了管理学校的机构——集贤院。集贤院的任务是“掌提  相似文献   

12.
一八九八年七月,四川大足余栋臣再次起义,首树“顺清灭洋”旗帜。同年十月,义和拳在山东高橥“助清灭洋”的旗帜而兴起。这些斗争都是以反对洋教为主要目标的起义,是近代教案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探索“扶清灭洋”思想(或“顺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辅清灭洋”等)与近代教案的关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扶清灭洋”,诚然是一八九八年余栋臣起义第一次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政治纲领。“扶清”的“清”,是指朝廷、皇帝、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相似文献   

13.
论北朝的两次灭佛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佛教史上,“三武灭佛”是很出名的历史事件,其中两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是发生在北朝时期。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把这两次灭佛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佛道之争。解放以来,许多新编的史书仍持这种观点,因而也就降低了灭佛斗争的意义和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就北朝时期这两次灭佛斗争谈些浅见。 一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以来,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是其发展时期。佛教教义宣传“生死轮迴”和“因果报应”,这种说教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面临广大人民的反抗,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便可以利用佛教的教义占欺骗、麻醉人民,让广大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来世,“从而使他们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  相似文献   

14.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 ,1115~ 12 34年曾建立过金朝。金代女真族不断吸收汉、契丹、渤海和奚人 ,因而迅速壮大。蒙古灭金后 ,除一部分女真人留居东北故地外 ,大部分仍居于中国北方 ,在元朝“四等人制”中 ,与汉、契丹人一样 ,同属第三等级 ,统称“汉人”。他们与汉人通婚 ,习汉字 ,操汉语 ,逐渐与汉人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朝边界以鸭绿江为界,始于明洪武年间。由于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推翻元朝的统治。当此之时,高丽王朝乘机提出领土要求。刚刚建国的朱元璋统治集团,为了争取高丽王朝的支持,以消灭元朝残余势力,默认了高丽王朝的某些领土要求。洪武年间,明政府放弃朝鲜半岛原属元朝的开元路疆域,鸭绿江遂成了中朝两国之界河。本文试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求教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主席关于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曾经亲自参加过党的“八七”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指示的邓小平同志,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巨大鼓舞下,与张云逸同志一起,带领我党掌握的武装,从南宁开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右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杰出领袖韦拔群同志率领的农民武装相结合,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即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胜利地举行了历  相似文献   

17.
从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赴高丽征讨契丹叛军,到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继位,是大蒙古国政权与高丽互动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高丽对于蒙古政权屈服与抵抗并存,经过蒙古的征伐,高丽出现了归附蒙古政权的趋势。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以后,改变了对高丽武力征讨为主的政策,通过对高丽怀柔、政治胁迫以及武力威慑相结合的手段,使高丽纳入元朝的藩属体系,元朝统治高丽的制度体系建构完成。这个体系是蒙古统治者政治军事扩张政策和高丽追求国家生存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在高丽以臣服和成为元朝藩属为代价,保住了其政权的生存,元朝则通过控制高丽国王任命、高丽世子入质、元丽通婚等手段控制高丽政权。这种制度成为元朝中后期元丽互动的主要政治规范。  相似文献   

18.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又成为支配蒙古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势力。然而,这样一个传蒙数百年的西方教派,并未象其它东方教派一样,能够长期植根于蒙古民族之中。元朝灭亡之后,竟出人意料的突然消逝,在蒙古民族史上留下一桩长久未决的历史疑案。基督教在早期蒙古民族中的传播与消失,固然有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元朝就属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理学在全国各民族中,尤其是在蒙古族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推动了蒙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深化了蒙古的封建化。与此同时,受蒙古入主中原的影响,理学自身在元代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承递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便日益多地接受了周边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蒙古奴隶主统治者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已经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原地区后,中原地区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封建文化开始逐步地注入蒙古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进而使蒙古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更加深刻、急剧。蒙古统治者刚进入中原,就被中原的封建物质文明所吸引。由于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蒙古统治者不断调整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政  相似文献   

20.
白朗起义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14年的白朗起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曾经横贯五省,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同时也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失败了,而起义军领导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松散,各自为政,没有树立白朗权威性的领袖地位和统一领导,则是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白朗起义领导集团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诸问题,分别按起义初期,盛期和末期的阶段顺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