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士军 《北方论丛》2006,(6):99-101
虽然不乏有史学评论的传统,但在今天中国史学界史学评论仍然是一个涉足人数不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世纪,史学评论将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评论应成为史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予以评判、考量。史学批评是史学评论重要功能之一。史学批评不仅对史学研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史学评论、史学批评水平高下反映着史学存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促使史学研究者真正建立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史学评论:史学研究中不应有的薄弱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度,不仅在过去,即使在今天,专业非专业史学工作者亦堪称庞大的群体。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人数众多的史学工作者中,从事史学评论者少得可怜,史学评论不能满足史学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史学的发展。因此,史学评论在当代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既有迫切性,也有必要性。史学评论与史学的关系可从文学与文学评论得到某种启迪,文学评论尚有“作品多,评论少”之虞,而史学评论的欠发达则更成为史学进步的滞后因素。我们提倡加强史学评论是因为我们的史学有许多有待评论之处,尤其是批评性评论的缺乏对史学进步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史学界应当重视史学评论,提高评论水平,使史学评论对史学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此外,史学评论的不发达也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展示出这是一项前景可观、大有可为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公共史学诞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至今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由于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方法不同于传统史学,因此在扩展传统史学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共史学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公共记忆以及"公共事务"上,进而实现专业史学家在公共领域的"复出"。其在研究方法上同样区别于传统史学,在不断拓展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材料上不局限于传统史学所必须的文史资料,转而大量使用文史之外的多元化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访谈形式,通过介绍周溯源编审个人的学术道路和他对当代史学思索的看法,希望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关注史学理论和参与史学评论。  相似文献   

5.
周祥森 《学术界》2007,(1):124-130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仙记述之讹。我走上史学评论的学术道路,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说我在史学评论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都应该归功于许多前辈学者和友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史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进步主义史学、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等四大流派。美国现代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实用主义、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鲜明的特点。美国现代史学每一学派的兴盛与衰落都是和美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不开的,每一学派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历史发展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发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但也产生了诸如史学研究“破碎化”、缺乏统一的课题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史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开始重新提倡史学的综合性和叙事性。  相似文献   

7.
史学自兰克时代起至20世纪60年代,以自然科学为参照系,以价值中立为标榜,以追求绝对的一元历史真理为奋斗目标。然而,史学总归是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本质是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就是一种政治态度。美国史学思潮的演进表明,史学力图脱离政治而达科学之境,实属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8.
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史学发展中,迫切需要倡导兼指得失、尖锐泼辣的史学评论,需要对历史学各个专业、各大专题的研究历程与状况予以学术性的总结、评析,需要加强史学史的研究。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同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方法,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统称之为"历史学科学术史",其实质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下总体强化与分支细化的史学史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历史学科学术史研究,可形成对史学业绩评定的学术性社会机制,对于克服浮躁的不良学风、保证历史学健康、繁荣地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于20世纪30和40年代,到50年代开始系统化.它的产生主要出于美国共产党现实斗争的需要,但其前出现的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学,也对它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它产生时具有以下特点:专注于工人运动史、黑人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深受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史学著作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为现实斗争服务;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往往是战士、政治家与学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人是历史的存在,所以人对世界的任何理解,都要受其“前理解”的制约。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宇宙论盛行的时代。这个时代凡稍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人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有一形而上学的设想,而这些对世界形而上学的设想,又大都是建立在“天”(大宇宙)、“人”(小宇宙)合一,并统一于“数”的宇宙论的思想框架的基础上。受社会一般知识和思想世界的制约,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当时所流行的神秘数字的绰约身影,其中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史记》体例各部的数。  相似文献   

12.
史表的功能及时代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马迁最早在纪传体史书中创置的"史表",经过历代史家的改进日臻完善.其原始察终及驭繁就简的功能既有利于梳理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又能对纪传作必要的拾遗补阙;同时,在彰显时代特点、总揽天下大势、展现历史发展之演进的阶段性方面,"史表"还有其他体例所不具备的优势."史表"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完善,是依靠史家的创新精神来推动的,从促进历史编纂学进一步发展的角度对史表之功能及时代特点作系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目的论是一种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尽管历史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但它并未绝迹,而是以各种方式残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影响着他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甚至习以为常地将历史唯物主义也阐释成为一种历史目的论变体或一种隐蔽的历史目的论,即往往把目的赋予历史本身,似乎历史自身就有着某种目的.故非常有必要对于各种目的论,特别是掺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隐蔽的历史目的论进行剖析,以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尉佩云 《北方论丛》2020,(3):118-125
历史研究成为一门职业的学科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所谓的"价值无涉"在其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作为职业的史家,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苛求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而只求"如实直书"。如果我们承认"人在历史之中",历史学家并非上帝一般的历史看客,同时,我们作为历史学家一旦追问自己的研究在当前的意义和价值时,都会涉及历史学家本身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伦理问题。以纳粹大屠杀为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人类理性的诉求导向和限度,在此历史正义在历史研究中依然是一个潜在性要素。在当前,对历史学家研究合法性逻辑的考量和对历史伦理的考察成为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历史伦理和史家个体伦理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相互关联的双向性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说《教父》是经典的黑帮题材小说。该小说不仅描述了美国黑帮的争斗,而且展示了美国政治和黑帮的关系,它揭露了美国的立法人员、行政人员和司法人员实则是美国黑帮的左右手,反映了美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黑暗的一面,从而对美国政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6.
殷周易代之际,朝廷风云裹挟了诸多贤明君子,《周易》作者怀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履卦和明夷卦中,隐晦地记录了纣王对身边名臣比干、西伯、微子、箕子、太师疵、少师强等人的迫害与虐杀,反映出纣王的淫乱及其朝廷政治生态的极度恶劣。对照《史记》的记载和《周易正义》的解释,可知履卦与明夷卦所记不虚。  相似文献   

17.
史论作为晋代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现了晋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层面。无论是其撰述形式方面“总论”和历史评论专书的首创 ,还是内容方面关注现实、历史观念上多方向探索的理性思维精神等 ,都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由史论所折射出的以史为鉴、具有浓厚儒学色彩的史学思想则增强了晋代史论的时代特征。因此 ,晋代史论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4,17(6):49-54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提高党的理论自觉性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 ,揭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矛盾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用发展的观点和世界的眼光考察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党的先进性 ,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等 ,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线索、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基本立场和基本追求。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历程给人以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不平衡发展的历史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解读全球不平衡问题,可以将全球不平衡定义为持续的、规模扩大的经常项目不均衡和金融项目不均衡。历史上出现过两次最大规模的全球不平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界的不平衡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到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当代全球不平衡。持续的外部不均衡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制度体系和全球政治制度体系等重要的系统性因素造成的,它给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并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