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诗漫笔     
我对诗是接触得比较早的。小时候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外祖母常给我讲白族民间故事,爱读一点古文古诗、也偶尔画一点国画的外祖父,则不但培养了我对绘画的兴趣,也使我从小就得到一点古诗的熏陶。每天晚饭后,我和我的一个表兄,就一左一右牵着外祖父的手,到喜洲郊外散步。外祖父是边走边用白族腔调哼着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他反复地哼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哼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  相似文献   

2.
李建平  龚茂明 《老友》2013,(4):31-31
为方便照顾外祖父,她摒弃世俗偏见,在老人的房间搭个床睡在旁边;为方便外祖父进食,她每次都把饭菜搅得很碎,每顿饭她都是先喂完外祖父自己再吃;为让外祖父舒舒服服睡觉,她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给老人更换尿布。有一次,老人大便失禁了,她没想太多,只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点一点给他擦洗干净……  相似文献   

3.
法律顾问     
编辑同志: 我的外祖父今年已90高龄,我舅舅、舅母早逝又没有子女。我父母没有能力赡养外祖父。今年初我结婚后,丈夫认为我是外孙女,隔了代又是外姓人,不应赡养外祖父,我觉得不对,但又说不出道理,请问外孙女有赡养外祖父的义务吗? 读者:郭某郭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  相似文献   

4.
蓝薇薇 《金陵瞭望》2011,(26):48-49
2010年11月.武昌“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派人来宁,自家中迎走曾外祖父蓝天蔚将军的一只皮箱。此箱是“文革”后将军唯一能给家人留下的遗物。在“红楼”人的引导下.为真实再现将军生平,我开始走上为曾外祖父编辑年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外祖父: 您好!自从我回到祖国后,就无时不刻地思念您老人家。这不就提手写了一封信,让它来向您表达我对您深深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重塑美国     
几个关键时刻往往能决定人的一生。我的外祖父曾跟随巴顿将军驰骋沙场。外祖父在前线作战时,外祖母在一条轰炸机装配线上工作。  相似文献   

7.
你出身于什么家庭?我于1958年生于莫斯科,并在那里长大。我只有一个母亲,她是一位药剂师。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和母亲同外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是立陶宛人,外祖母是犹太人。我母亲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就象我是我母亲的独生女儿一样,我们是两代独生  相似文献   

8.
琦君 《阅读与作文》2007,(12):24-25
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长工阿根说财神爷就是这个样儿,  相似文献   

9.
    
阿澜卢 《社区》2014,(2):62-62
今晚我想到了我的外祖父。几周前他给我讲了个故事,关于世界有多美好的故事。 我的外祖父母住在一幢黄色的木屋里,这是他们很久以前造的房子。他们有个大花园,他们总是在花园里花费很长时间。花草树木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他们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什么时候收获。他们总是讨论种植技术以及把花送给朋友或家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梅花魂》以梅花为引,讲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并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拳拳的爱国之心。如何抓住文中的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文本体验、情感体验和想象体验,真正触摸到人物的思想深处、感情深处,跨越时空与其进行心灵的交流呢?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我尝试抓住文中外公三次哭这条“明线”切入,直抒胸臆;而王老师尝试抓住文中爷爷的梅花情结这条“暗线”切入,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1.
神游俄罗斯     
张奉连 《社区》2010,(5):38-38
也许是因为曾留学苏联的外祖父的生动描述打动了我的心扉.从幼年起,我就一直梦想着去苏联一游。几十年后,我的梦终于实现了,尽管苏联早已解体,变成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2.
我对于扇子的喜好,究其缘由,多受家族影响。我的外祖父虽为抗战时期的小军官,却也饱读诗书。他藏有几把乾隆时期的宫廷扇子,视若珍宝。我记得,童年的每个夏天,外祖母总要将  相似文献   

13.
《梅花魂》一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哭,从哭中深切表达出了外祖父的拳拳爱国心、赤子情。  相似文献   

14.
慈母手中线     
薛弢 《山西老年》2008,(8):23-23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开始是不会做针线活的。她出身于地主家庭,外祖父是个开明地主,不但让儿子读书,还送两个女儿进男女混开学堂就读;因为舍不得痛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东郊有一个美丽的月牙湖,月牙湖畔有一个美丽的山庄,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100岁的袁晓园就住在这里。1901年5月,袁晓园生于江苏武进。她的外祖父做过知县,伯父是翰林,曾为宣统帝师。父亲袁励衡是民国初年的银行家,曾主持过交通银行。袁晓园是家中的老大。“那时候,父亲只为两个弟弟请了私塾教师。我偷偷旁听,并给弟弟们当枪手———作业都是我做,他们出去玩,回来买点小玩艺给我作报酬。邻居家请了英语教师,我也去听。就这样,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也博得了一个‘奇女子’的雅号。”回忆童年往事,袁晓园禁不住露出孩子…  相似文献   

16.
地方史和我     
我1917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系舟山下的定襄寇村,童年时期,喜欢在外家住宿。外祖父王三祝守着七、八亩沙田薄地,过清贫生活。他是王氏家族之长,能写会算,常有人请这位老人家排难解纷。每届冬天,几乎天天有三两人到他那里“坐夜”。他在壮年曾长期地行商于寿阳、盂县、平定、汾州等地,坐谈间,往往一连串地提叙到这些地区流传的傅山先生故事,娓娓动听。在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外祖父叫李光前,18岁就在山西洪洞参加了八路军,并很快成为一名炮兵。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着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新中国成立时就已成长为四野炮兵的一个团长。  相似文献   

18.
正陈慧瑛,著名归侨女作家,1946年12月出生于新加坡。她的外祖父是新加坡爱国华侨富商,1959年外祖父含泪将最心爱的外孙女送回中国。那一年,她13岁。离开新加坡前,外祖父将珍藏多年的晚清画作《墨梅》交给她,并嘱咐她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陈慧瑛坚持写作40年。她将这理解为一种传承。她说,自己一家三代都侨居国外。不过,她从小是读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长起来的。1967年,她不负外祖父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正当人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     
这个人的童年几乎总跟不幸连在一起。5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高尔基投奔了开染坊的外祖父,但外祖父家的人口众多,而且染坊的生意也不十分景气,一大家子生活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20.
李柰 《新天地》2016,(11):26-27
游子在外,总是思乡情切,因此,我总要适时回乡一趟,解解乡愁.年少时,我往往流连于儿时巷陌,亲友雅舍,在记忆里重温美好时光;如今,我更习惯驻足于福州三山陵园曾外祖父“黄花岗生还义士吴适”墓碑之前,超越时空的限制,聆听先人的教诲,以此来洗涤心灵,重新汲取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