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文凯  周欣荣  张壮 《城市》2018,(8):40-48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作为区域型枢纽机场,需要构建功能全面、 层次分明的轨道交通集疏运系统.笔者对世界上典型的区域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衔接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结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主要客流腹地及现有的轨道交通集疏运条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以实现与天津双城主中心及重要对外枢纽的轨道交通便捷衔接,巩固其区域型枢纽机场定位.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港经济一般是指城市依托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即以航空港为推动力而形成或带动的产业经济体系,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经济。国际大型航空枢纽作为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的最佳融合点,并由此衍生的高端产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愈来愈激烈的内外部竞争,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昆明新空港的建设和运营,为构建昆明空港经济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除了大型枢纽机场,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产业、经济腹地、交通体系、城市经济规模等多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波 《城市观察》2012,(3):103-111
白云机场是我国三大航空枢纽和对外交往门户,但与国际航空枢纽定位仍有较大差距。在分析明确白云机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广州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的总体发展策略为“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综合枢纽、打造中枢机场”,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完善空港交通衔接,有效应对区域内机场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发展速度的持续提升,各级各类城市机场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时至今日,机场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新的城市商业中心。但以噪声污染为重要表征的负外部性输出,在中国城市机场也呈现出蔓延之势。文章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发现,国外对城市机场噪声的治理一般通过机场规划、降噪技术、噪声征税、制度规制、强化绿化等多种路径展开。了解国外治理城市机场噪声的实践探索,对于我们寻求中国城市机场噪声治理的未来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铁联运是大型机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高速铁路扩大航空运输的辐射效应,实现航空腹地的拓展,与铁路形成客流优势互补,提高枢纽旅客空铁联运的市场竞争力.该文对空铁联运的模式、枢纽的具体布置形式进行总结分析.对白云机场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机场T3站内高铁、城际、地铁及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构建了多方式融合的空铁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7.
机场地区的城市化已成为临空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方向.笔者以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律特征为切入点,首先对国内机场地区土地综合开发进行了阶段划分,进而剖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入研究机场地区土地开发模式,最后对天津机场地区土地开发进行实例分析,并从规划体系、 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的OAG计划航班数据,重点分析了全球机场群的空间格局,并以纽约、旧金山、日本湾区为全球城市区域机场群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三大湾区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除美国和欧洲的英、法、德、意等国外,中国、日本、泰国和巴西等国的机场群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发展最为成熟的机场群,呈现出多核心的发展模式,机场体系较为完善,但辅助机场潜力善待挖掘。从空间距离来看,世界三大湾区机场群内机场布局更为紧凑,而旅客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间流通的时间成本仍旧过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题下,未来应注重打造多功能国际航空门户,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挖掘辅助机场的发展潜力,完善机场等级体系,加快建设高效的地面交通疏散网络。  相似文献   

9.
陈亚青  韩云祥 《职业时空》2009,5(10):126-127
机场系统是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航空运输量的大小。文章从机场系统管理体制、投资状况、机场定性、机场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与机场的“市场化”等方面,对中美国家机场系统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机场系统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民用机场业的建设管理法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这个定位进一步强调了机场的公益性特征。而作为机场运行的管理机构,也将致力于将机场运行保障的各环节梳理顺畅,创造出高效的运行氛围,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1.
欧阳杰  朱松 《城市》2017,(11):23-28
笔者通过众多实例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内城型机场地区常见的开发模式,在总结开发定位、 开发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旨在引导内城型机场地区由增量拓展向存量再开发方向转变,同时强调保护利用机场元素和延续航空历史文脉,最后以南京大校场机场地区作为典型案例,提出其发展定位、 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陶莎  李泽新 《城市》2015,(12):47-53
支线机场对于二、三线城市周边产业集聚和临空经济区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笔者以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国内外对临空经济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在规划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我国目前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规律和模式.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规划和空间结构4个方面提出适合支线机场周边区域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和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萌 《交通与港航》2021,8(4):70-74
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已在世界各大枢纽机场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机场旅客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旅客流程在捷运环节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的流程错误、终止等问题,该文以航站楼—卫星厅的航站区构型为例,基于航空旅客的始发、终到和中转等流程,研究空侧旅客捷运系统中的返流流程,提出不同工况下的多种返流方法,并结合机场实例论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国内外机场外迁引发的城市更新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机场搬迁遗留的城市空间断裂问题,引入"缝合"理念,提出分层组织要素、重组功能结构、构建功能连接区、疏通城市脉络、重塑历时景观五个更新对策,旨在为机场更新时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地区资源、实现城市与机场共赢、创建有活力的城市新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应更好地发挥“五个中心”的联动效应,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结合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保障安全稳定等战略任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为经济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地铁有8km在地下,6km高架,其余20km为地面段,总长34km,从中环至机场只需23min,并提供多种方便乘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上海应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参与东亚区域价值链体系,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突出大国腹地型开放枢纽门户特色,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的外部战略空间.要更加注重提升全球投资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功能,更加注重数字化时代开放"门户"建设,更加注重强化开放"窗口"先行先试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通航初期的出租汽车服务不尽如人意。为此,成立了联合执法办公室负责整治。整治工作分为“治”、“理”和“固”三个阶段进行。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后,机场的出租汽车服务秩序井然,服务质量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