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6,22(5):108-113
印度是一个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不同的宗教集团在国家整合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印度教多数派是主导力量,它的宽容与否决定了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穆斯林少数派是对国家整合威胁最大的宗教少数派,它在国家整合中更多地是应对者,有时也会主动采取措施保护集团利益。针对印度多宗教的现状,印度政府选择了世俗主义政策,这是一种文化多元主义的选择,是适合印度国情的。从实际情况看,历届政府基本上都贯彻了世俗主义的主张,但由于选举政治等因素的加入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社会的发展往往与宗教变革相关.印度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的宗教变革运动,而每次宗教变革都推动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今天,印度经济的崛起无疑也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多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人的最后一位皇帝,死于1707年。但今天,他仍然活在千百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心目中。对印度教徒来说,他是狂热的伊斯兰教统治的象征,对穆斯林来说,他是他们信仰的保卫者。尽管两种认识都有神话色彩,但这无关紧要。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怀着恐惧,怕奥朗则布会再次降生,把穆斯林的统治强加在他们头上。而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却怀着希望,认为奥朗则布会再  相似文献   

4.
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度教和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进行了概括性和阶段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确,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但佛教并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现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印度教等,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后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占印度全国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相似文献   

6.
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线索与重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印度文化与文明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源远流长的宗教哲学。本文梳理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并对其重要特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各族群众都有自己的宗教,特别是在古代及中世纪,人们通过宗教或凭借宗教,创造出许多辉煌的精神财富,并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历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宗教领域,古代印度勤劳智慧的人民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奇异的创造才能,他们乐于把旺盛的精力与杰出的天才贡献给宗教事业.“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虔诚的国家,真正以宗教为主要事业、为宗教牺牲金钱甚至生命的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印度的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引起了世人的注目。1990年的秋天更是个多事之秋。8月份,学生掀起反保留法运动,游行示威,罢课、自焚、闹得人心惶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份,反保留法运动还未平息,阿逾陀事件又告急,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印度人民党领袖阿德·瓦尼在“战车游行”中被捕,印度人民党宣布撤消对维·普·辛格政府的支持。维·普·辛格拒绝辞职,要求在议会投票证明其多数优势。人民党的谢卡尔和德维·拉尔乘机倒戈,使辛格在议会投票中失败。最后,由国大党在外面支持谢卡尔组阁任总理,取代了维·普·辛格。1991年的春天也不平静。谢卡尔上台后立足未稳,国大党以拉·甘地寓所被警察监视一事发难,抵制国会预算会议。谢卡尔招架不住,愤而辞职,被总统留为看守总理,导致1991年5月的中期选举。印度政坛的风云变幻是各派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同时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因素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战略是一种资源性战略,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是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宗教是印度文化资源的主体内容,对印度文化战略具有本质影响。印度宗教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本土宗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两大类。因之,印度文化战略的宗教底蕴十分深厚,体现于形成和实施等各个层面。就当代印度而言,其文化战略的本土宗教色彩尤为浓烈,具有印度中心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宗教大家庭意识和非暴力意识等特点,为印度政府和印度民间的"共识",成为印度凝聚国民情结、发展对外关系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两位学兄朱明忠和尚会鹏的大作《印度教 :宗教与社会》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作为同行、同事和友人 ,他们自然要赠书与我。他们赠送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纪念 ,更主要的是让我分享他们的感受 (苦与乐 ) ,分享他们的成果 (苦乐果 )。他们出版的书已经不少 ,我读他们的书也已经不少 ,从中获益当然也就不少。这一次 ,我想把读这本书的体会写出来。印度是神秘的 ,大家都这么说。但印度神秘在哪里 ?最简单最直接的答复是 :印度的神秘主要来自印度教。一旦走进印度 ,要想真正比较深入地了解印度 ,就必须对印度教有一个较全面和较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对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宗教都有分析。这方面的成果收在他死后出版的《宗教社会学论集》(1921-1922)中,该书内容包括基督教、儒教和道教(第一卷),印度教与佛教(第二卷),古代犹太教(第三卷)。本文根据该书第二卷参考其他一些材料,对韦伯关于印度各宗  相似文献   

1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其多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开拓了印度近代文化史上一系列艺术门类之先端,然而,他首先是位诗人。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将世人的文学视野引向了东方,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世界性殊荣,古老的印度文化也得以更加广泛地播扬。《吉檀迦利》(1910)共收入英译散文诗103首,这部被精选出来献给诗人理想之神的抒情诗集,汇粹着泰戈尔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沉思,作为诗人思想艺术成熟发展的标识,《吉檀迦利》一向被推为奏出了泰戈尔艺术乐章最佳旋律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3.
《奥义书》是吠陀时期印度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本文对《奥义书》中所表现的创世说、轮回、因果以及因明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印证了佛教的部分教义源自《奥义书》的实事。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国家问题,是青年马克思最感兴趣的问题。十九世纪初德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了德国革命必须从批判宗教入手。马克思在对宗教的批判中,始终把矛头对准国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待反宗教的斗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辩证地阐明了宗教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这是他这一时期对政治理论的主要贡献。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曾受费尔巴哈影响,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精髓在于超越了费尔巴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出发,考察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今天,在研究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现实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宗教研究还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展开,深入研究,探索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志成  思竹 《浙江学刊》2002,(4):102-109
本文对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认为三类不同的宗教多元论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宗教对话混合多元论适用于人性层面的宗教对话;理性多元论适用于理性层面的对话;灵性多元论适用于灵性层面的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988年9月18-20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了全国“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讨论会”。该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三个所——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常熟市佛教协会共同举办。全国11个省市30个单位的53名代表(其中列席代表8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1987、1988两年,我国的印度宗教哲学研究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老专家硕果累累;中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学风也更加扎实,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一片喜人的景象。上述种种反映我国印度宗教哲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现简述如下。一、传统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实验既引起了人道主义者的兴趣,也引起了社会科学家的兴趣。也许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没有如此长期地辩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够既获得现代化带来的经济成果,而又不损害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教文化基础?几乎从1921年圣雄甘地开始领导印度的民族运动时起,人们就怀疑是否能够说争取独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政治自由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在拙文《古代印度原应是有历史的》里面,我曾说古代的印度本来是可能有史家和历史著作的,然而却终于没有。其中的原因尽管会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我以为,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起了多重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忽视了马克思哲学语境的变化和对宗教本质、属性、功能的混淆,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产生了种种误读,其中,宗教非理性说、宗教异化幻觉说、宗教意识形态说、宗教鸦片说、宗教文化论最有代表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并借用恩格斯的概括,可以说,宗教是人间力量的超人间形式。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较,宗教最直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超验性。这是对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