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方利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93-294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词与汉语词的语义差别的几种情形进行了阐述并强调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其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杨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32-134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间联系日益密切。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外来词语涌入中国,一方面,汉语根据自身语法结构和说话习惯对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这些外来词也对汉语的语法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考查现代汉语中源自日本的和制汉语词,明确其类别、特点及影响,运用语言统计学方法对这部分词汇进行量化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汉语中的和制汉语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与近代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关系紧密,其应用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现代汉语成功适应了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印证了语言的相互渗透性. 相似文献
4.
寇延年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3):85-88
符号具有约定性,但不一定具有理据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约定性和理据性既受符号约定性和理据性的规约,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本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表意和表音两种文字的约定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5.
6.
朱炜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14-18
“自组织”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本文综述了词语理据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词的理据性;语词理据可分为语词内理据和语词外理据;语词外理据是语词内理据的基础,两者交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王继如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5-44
“语词”是“词”的非专科部分的最邻近的上一个层次的概念。语词有潜在的情况,就是文献中见不到反映,却活泼地潜在于通用语或方言的口语中,这不同于承用。语词潜在的运动就是这个语词在口语中有意义或词性或使用范围上的引中或变化,或者展现其构词能力。由于文献反映的缺失,潜在及其运动的过程我们往往难以描写,常常只能见其首尾。认识这个命题对于语词的历史研究和训诂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解决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9.
10.
王红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9-77
基于语用和语言的互动关联,语用上的强调可能会渗入语言而成为语言自身的构成部分,语言会用某些显性语法形式标志被强调成分并使其范畴化。意义制约着汉语语词的历时流向,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征的语词往往会呈现为相同或相似的演变趋势。汉语的增量语词有通过语法隐喻、从其他认知域投射到言域中演变为强调标记的可能。这可通过增量语词的基本类型,如持续量语词、延及类语词、复加类语词的某些演变范例给以说明及解释。汉语的虚化成分并不单纯,从增量语词演变来的诸强调标记既有作用上的相似性,也有价值上的对立性,造成对立的主要原因是诸强调标记从它们的源词那里继承了某些特征,并且可能演变出了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谢智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9-122,15,16
以《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为考察对象,运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对词典中的6458个口语词从音节数、使用频度、造词法、构词法4个方面进行统计,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得出:口语词中复音词占优势,但使用频率低;以语素合成这种造词方式为主;多音合成词多,以偏正式的复合词占的比例最大。对现代汉语口语词特点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索现代汉语词汇的整体特征,也有助于对外汉语、中小学语文中口语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的理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艳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54-56
文章从词义及词的构造方法的角度,对汉语词的理据性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语用能力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刘百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6):5-9
针对唐诗中四个词语的含义,运用比较互证、方言证古、分析词的内部结构等方法,抉发"乍""忽""方"三个词语尚未被阐明的意义,并考察这种意义产生的时代。最后一个词语"犹言"对时贤的成说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4.
语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16.
彭建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9,(4)
汉匈关系从演变具有的复杂性和反复性中,反映出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多样性。从汉匈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关系除了民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包括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接触,而且后者是一种更为深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跃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21-124
语词有外延、内涵和形式三种用法;语词意义包括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语词的本质是观念,是"反映";语词无不表达概念;区别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有助于解决分析哲学所碰到的某些难题,有助于对定义这一逻辑方法作出科学分类,以修正传统定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岩画是流传至今的人类最辉煌的艺术文化遗产之一.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艺术文化学、美术学等理论方法,对位于凉山昭觉县境内的彝族古代南诏岩画遗址"博什瓦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揭示"博什瓦黑岩画"集佛教文化及彝族毕摩文化、武士文化、图腾文化等为一体的艺术文化特征与内涵,阐明"博什瓦黑岩画"是彝汉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严火其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6,(4)
语词是在人类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凝结形式。语词的意义有相对的一面,也有绝对的一面,后者由人类认识的方法及水平决定。不同民族的语词系统反映他们各自的认识成果、文化传统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查中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从语词音义的传承、演变和分化的角度,对现代四川方言口语词进行分析阐释,并试图寻找出与之相关税的古代语词和其间的传承演变轨迹。本文考察了“”、“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