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俄国作家果戈理和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构筑了两个相对立的文学空间:乡村与城市。一方面,乡村图景寄托了他们美好的记忆,也是他们对现实城市生活的反拨,只不过果戈理笔下的乡村世界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悲剧色彩较浓;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生活的观察者和描绘者,他们同样用讽刺的、嘲弄的文字展现了一幅幅卑微的、非人性的城市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认为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其前后期女性形象的刻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感受与变化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小说《高兴》,从史学格局看,显示了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推进的可持续性。这一贾氏特有的书写方式,称其为“贾平凹个体文学史”,有着这样四个层面的特质:时代跟进,直逼现实的史学意味;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的对话;农民人权问题的演绎与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兴》诠释着作为作家的贾平凹是不断营造史学格局的鲜活的文学史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及创作态度的分析,指出了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女性的抒写上有一个明显的分离和整合的过程。沈从文在创作后期试图用一种基于生命的美学观点来整合自己创作中的这种矛盾和分歧,从而使其笔下的乡村和都市具有了某种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自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姑娘”故事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旨在阐释作家潜意识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变态心理学知识、现代精神分析方法以及文化学、社会学的思路,通过剖析“私语化”女性作家笔下女性的变态心理的社会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负面积淀等原因,透过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及心理状态,来体会其作品中描写变态女性的视角、态度,透视和剖析当代女性作家的文人心态与文学精神,通过这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把握当代女性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小说建构了独特的乡村共同体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空间发生时空分离与脱域,传统乡村共同体面临地缘冲击、精神观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理念智慧对于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找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耦合及共融路径。对于共同体内的人物,贾平凹以一贯的慈悲怜悯用回乡的形式尝试救赎,暗合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回归性”发展战略。通过乡村振兴与治理改善,美丽宜居的新时代乡村形象对于建构立体多面的当代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蛇蝎美女”的文学形象古而有之。与各种文学体裁融合,“蛇蝎美女”在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性格、行为和特色。关于她的创作随着时代的进展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同时,这些形象也反过来影响了社会价值导向与行为。她的形象貌似简单刻板,实则充满二元对立的张力。卡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笔下的“蛇蝎美女”与众不同,她们既有着这个类型的共性,又体现了独特的个性。她们颠覆了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客体”这个概念,打破了表演性,从而改写了命运。此外,卡特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个类型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流派的京派小说家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来认识世界 ,通过对“文明、野蛮 ;城市、乡村 ;城里人、乡里人”等几组对立社会、人物的描叙 ,来表现作家对现代文明进程的质疑 ,希望在乡村人民身上重造中国现实 ,重造民族品格。本文作者认为 ,京派小说对世界的观照方式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序曲 ,前奏。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陈残云创作生涯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起点和节点,但长期以来遭到忽视。在“粤港融合”的视域下,陈残云短篇小说集《小团圆》作为其笔下农民形象谱系的发生,贡献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及心理深度的岭南农民形象,表现出未完全被党派的现实诉求所限制的左翼文学特征,具有不应忽视的文学史意义。“十七年”时期,《小团圆》传统的“断”与“续”,既体现了时代精神与政治规范对其创作发生的影响,又体现出陈残云的人道主义精神始终未被遮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描摹了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政治运动给农民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嬗变。在“粤港融合”视域下重审陈残云笔下农民形象谱系的发生及变迁,不仅是对陈残云乡村文学版图的补遗和激活,亦是对他精神脉络的贯通和省思,更是对长期以来广东作家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提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明清笔记小说中大量狐变形为人的意象的发展规律及其内涵,探讨狐精题材作品的文化意蕴。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有两种:既爱恋又畏惧;狐女成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代表。作家笔下的狐女美丽迷人或者淫荡魅人甚至淫人致死,都是男性对女性的“既畏又恋”态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相似文学现象的集中涌现,通常总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革命失败后的小说创作中,短短几年内,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和艺术个性的作家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带着鲜明共同色彩的人物形象:方罗兰、周如水、高觉新、老李,甚至还可以包括张曼青、倪焕之等。这一批出自不同作家笔下的形象集中产生于1927年至1933年之间,它们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共同性格的形象群:柔弱、矛盾、苦闷、沉重。由于茅盾中篇小说《动摇汉最早捕捉到并表现了这一性格,所以本文将这一形象群称为“动摇者”群像。“动摇者”形象群在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家往往借助“外来者”的特殊身份和文化立场来表达他们对于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之间多重复杂关系的审视与探究。作为徘徊于现代都市和传统湘西之间的“边际人”,沈从文创作了大量鲜明独特的“外来者”形象,如早期都市小说中的“乡下怯汉”、成熟期湘西小说中的“城市病人”和晚期湘西小说中的“掠夺者”等。藉由这些“外来者”形象,沈从文在小说中实现了都市与湘西的近距离对照与互参,在对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进行双向审视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探索和更新着自我在城与乡之间的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序和后记,已经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出贾平凹创作的心境,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思考。梳理贾平凹初登文坛到至今的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从其小说创作的“序言”和“后记”中,发现贾平凹小说创作心境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从激越到平和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