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一个具有确定内涵的特殊群体,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城市化建设用地膨胀导致大量农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丧失造成失地农民权利的缺失。农民土地权益是以承包经营权体现的一束权利,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质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保障农民权益: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当前,必须从权利上认识我国农民问题.当代中国农民权利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一是从职业上说,农民的权利问题核心在于土地权利;二是从身份上说,农民的权利问题关键在于平等权利.土地权利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民的其他各项权利都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推导出来,这两个方面的权利可归结为公民权利.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切实贯彻保障农民权益这一重大原则,迫切需要创新保障农民权益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内涵,并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原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民间法视角下讨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需要我们从民间法与制定法遭遇之间寻求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途径.理顺村规民约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肯定村规民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尤其是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并且从原权利以及救济权利两个维度来探寻如何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5.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6.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将从政治权利、财产权、城乡公平及迁徒就业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森的交换权利理论探讨了土地征用造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根源。用交换权利理论进行分析是一个崭新的视角,一系列的社会安排造成农民权利的缺乏,权利的缺乏又导致农民可行能力的弱化,进而使其能够获取的资源相对较少,从而产生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乡村向城市转变的一种嬗变过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仰赖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用地膨胀导致大量农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丧失造成失地农民权利的缺失.农民土地权益是以承包经营权体现的一束权利,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质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民族地区农民土地权益是对人权的根本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视角阐述了现行征地制度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认为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冲动,且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并受到"公私"理念的桎梏,而界定公共利益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着现实难题,这些都是征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对此,提出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土地市场中引入价格机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内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约束机制,建立法治政府等。  相似文献   

11.
农民权益保障已成为我国统筹城乡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着统筹城乡的深入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的内在要求。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以"法律机制、自治机制、服务机制、评估机制、合作机制"为核心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体系,是有效化解统筹城乡中的深层次矛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征地补偿方式违背市场基本规则、农村土地财产权受到侵犯和征地补偿方式违背帕累托最优原则。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深入分析,本文指出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应遵循地价形成规律,并努力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同时建立起失地农民生活和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人民警察自身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繁重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人民警察长年累月在超负荷的工作,然而他们的某些自身权益却无法 得到保障。为维护警察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警察权益保护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将私有土地收为国家而给予补偿的制度。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程序性、补偿性和救济性等法律特征。在我国,由于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因而在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开发中,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并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相关权益。我国应在借鉴各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规定,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总结近年来中国征地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日益突出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研究中主要存在3种研究视角,即社会结构的视角、社会制度的视角和不同主体博弈的视角。3种研究视角下的研究都得出了失地农民权益普遍受损,应进行征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共性的结论,但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仍然存在着分歧。未来失地农民权益研究应更注重失地农民群体内的差异性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对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动态的机制分析和系统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权利之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的矛盾并存现象。因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混乱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既要考虑既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要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包括改革流转过程中的取得、登记制度,应重点把握具体流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被征收不可避免,城市化加速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量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后用于非农化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的产生。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增多,政府征地与农民利益的紧张关系日益突出。解决现行农地征收法律制度中所产生的问题,是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若干基础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民权益保护进行专门立法是非常必要的。立法必须考虑体系上的科学性,妥善处理与其它相关法律的关系;在价值基础上应当寻求效率和公平、保障和限制的平衡;在调整范围上,需要准确界定"农民"的概念,实体权利和救济途径并重;立法中应当坚持平等、合法、便民和节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