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所)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于2003年5月29日举行,答辩委员会由刘敏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郝苏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郗慧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彭金山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郭郁烈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组成。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所)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于2003年5月29日举行,答辩委员会由刘敏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郝苏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郗慧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彭金山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郭郁烈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组成。  相似文献   

2.
简讯     
●4月10日,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在中国社科院民研所举行了北京地区2002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例会。中国社科院民研所所长郝时远在会上作了《国际恐怖主义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的主题报告。该学会在京理事和来自中央统战部二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民研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的有关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吉利加文化艺术公司董事长、本刊常务理事李士杰先生(回族)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民族小学捐建电脑教室仪式,4月5日在该校隆重举行。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报道,在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召开之际,甘肃省首届期刊展览于1992年9月5日在兰州隆重举行。 这次展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期刊研究会共同主办,是全国第一次省级刊展。甘肃省现有公开发行期刊102种,内部期刊229种,此次参展为140种,《西北民族研究》作为大型学术刊物参加了展览,受到了人们的注目和好评。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研究》是西北不同民族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园地和窗口。民俗学在欧美国家得以存在发展最初是与为殖民主义侵略服务分不开的。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于新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就,民间文学已成为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不但是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各族人民所固有的共同文化心理倾向。在贯彻这一正确方向的艺术实践里,民间文学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领域。 民间文学,即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反映着世态民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     
民研所第八次学术讨论会于1992、11、19——21日举行,应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省社科院、省委党校、民院的部分专家学者;民研所的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省民宗委、省政协及民院的有关领导与会听取了讨论。政治系的部分学生旁听了讨论会。所长贾晞儒和副所长李克郁分别致了开幕词与闭幕词。大会收到论文36篇,其中13篇在大会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30日下午,民族研究所召开中国民族史(青海地方史)硕士研究生导师芈一之教授80寿诞暨从研57周年、从教53周年座谈会。青海民族学院领导樊大新、王作全、何峰,民盟青海省委副主任吴建功、王绚,省老教授协会王恒生,原民研所所长贾日希儒教授、原民研所副所长李克郁教授,退休教授韩建业及民研所师生50余人出席。院领导樊大新、王作全、何峰及来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生代表也作了充满感激的发言。大家对芈先生50多年勤耕不辍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崇高的敬意。 座谈会还收到民盟青海省委、中国…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恿见》精神,明确认识和唤起全社会保护意识,探讨具体落实保护工作会议任务,做好“名录”申报工作;及时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西北地区积极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甘肃省文化厅联办的“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7月20日在西北民大学术厅举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国家民委教科司赫英杰副司长,文化部社图司孙凌平处长、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以及有关省、区文化厅、西北民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挂牌仪式。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陕甘宁青新及北京各地相关高校的一流学者;“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负责人,各省区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地、县市行政基层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西北民大民间文化、民俗学、民族学专业的在读博、硕研究生等200多人参加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研讨中,穿插了到“花儿传承基地”的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实地考察,听取和欣赏当地传承“花儿”的做法和各族民众演唱“花儿”保护工程甘肃试点的环县道情皮影现场进行研讨、参观和保护实践考察。原在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成立的“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经过扩充,结合课题项目聘请、整合校内外专家、著名艺人和传承人完善机构,正式对外挂牌开展研究,今后努力办成以西北地区为重点研究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操作技术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人才培养为己任兼学术和社会文化工作为一体的教育学术部门。  相似文献   

9.
[编者案]十年动乱之后,曾一度被撤销的西北民院,“春风吹又生”,获得解放的民院老领导们,以新的恣态重建西北民院,第一个大动作即是在1978年10月组织召开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暨学术讨论会”,成为十年动乱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的第一声春雷。西北民院的领导和民间文艺学家们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民院50华诞之际,本刊特发北大陈真教授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张晓彭 《西北民族研究》2018,(1):178-182,140
张澍是清代竹枝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既创作西南竹枝词,又创作西北竹枝词的诗人。他以西北人的眼光来审视西北,对西北地区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历史性扫描,勾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画面,涵盖了山川风物、民间文学、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反映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形成一幅包罗万象的清代西北民族风情画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精神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史、民族史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惊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不幸于1999年4月4日9时30分辞世,享年86岁。马先生1913年6月22日出生于山东,先生一生从事我国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彝语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在民间文学领域,他所主张的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先生生前对我院民俗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西北民族研究》多所关心,本刊对先生的逝世谨表沉痛哀悼。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9月 6~9日 ,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以“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为中心议题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举行。与此同时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九次顾问座谈会也于同期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农委副主任伍精华、中央统战部顾问江平 ,以及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 1 2名副部级以上的老同志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民研所所长郝时远、国家民委民研中心副总干事毛公宁、我校党委书记王彦等参加研讨会并分别主持大会。来自全国各地长期从事民族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从事民族…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十二月三日上午,新疆大学中文系巴孜尔副教授,受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区政协主席、卫拉特学会会长巴岱同志委托来我院西北民族研究所卫拉特研究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与我所共同召开有关卫拉特研究工作座谈会。干训部主任余汉斌、少语系副主任沃彩金和却太尔教授等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民研所所长郝苏民教授主持。 巴孜尔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疆蒙语文及卫拉特研究的情况和设想之后,与会者各自介绍有关各方面卫拉特蒙古及其文化研究的进展情况。然后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中,有关西北民族文学研究的部分可以用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文学研究及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三类专题进行分类述评。其中所涉之文无不以西北之地域、民族、乡土、民俗等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研究与探讨之出发或旨归,体现出文学与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西北民族文学的深刻植根性。此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亦应成为西北民族文学探讨的重要理论支点,对于民族文学的理解更不能离开这一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2日至13日,中国世界民族学会2012年度学术讨论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其间举行了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国家民委民研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承办。  相似文献   

16.
杨文炯 《民族研究》2006,(5):103-104
由兰州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于2006年7月8-11日在兰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26所大学、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115人与会,收到论文80篇,有70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论坛开幕式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主持,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教授致欢迎词,甘肃省副省长李膺教授出席会议并就回族学研究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乡村、城市回族社区研究”、“回族伊斯兰教与构建…  相似文献   

17.
西北的自豪与祝愿●朱刚(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我作为贵刊的一个“刊迷”和偶尔练笔者,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请先允许我向主编先生及诸位编辑表示由衷的钦敬,并祝愿这朵西北民族研究之花,开的更茂盛、更鲜艳!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十多本《西北民族研...  相似文献   

18.
<正> 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民俗民间文学研究所主任、研究生导师王建章教授1996年招收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2名。湘潭大学是湖南唯一的具有文、理、工、外、经、管、法等专业的重点综合方学,历来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早在1985年就有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此次王建章教授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将于1996年2月考试。应届本科生和工作两年的专科生均可报考,同时招收委培生(不受名额限制)。报考者除参加政治、外语的全国统考外,另将考试民间文学、中国文学史(古代)和文学理  相似文献   

19.
朱灵慧 《民族学刊》2021,12(10):39-45, 120
清末民初,来华西方学者整理并翻译了大量中国民间文学,包括谚语俗语、歌谣民曲、民间故事等不同类型。在介绍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之时,西方学者通过序言、注释、图像,以及穿插其中的阐述,呈现出对民间文学生活属性、审美价值、中西差异的认识,而其中承载的民俗文化,具有收录方式多样、涉及主题广博、地域特征凸显等特征。藉由对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考察,相关译介呈现出西人眼中的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状态。同时,西方学者尝试探察中华民族国民性格、分析中西民俗异同,显现出模糊的民俗学学科意识。但与此同时,因缺乏明确的术语界定和系统的分类方法,概念不清、分类不明、内容杂陈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表明其民间文学观念和民俗意识尚处于初始的萌芽状态。总之,清末民初来华西方学者搜集、整理和翻译的中国民间文学著述,既是追溯国内外民俗学学科滥觞的重要史料,亦是其民间文学观念和民俗意识的直接映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湖北民族学院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7月16日至18日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宋蜀华,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中国社科院民研所所长郝时远等109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湖北、湖南、宁夏、甘肃、上海、内蒙古、广东、新疆、辽宁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蒙古、土家、达斡尔、彝、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