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质与边缘的表达——论赫特·米勒创作的跨文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1)
赫塔.米勒的创作是一种边缘人的"边界写作",不确定的种族/文化身份使她具备了一个有别于主流作家的视角.这种视角跨越了族群、文化和语际的界限,呈现给读者的是杂糅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图景,同时也契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21世纪开始后所呈现出来的日渐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趋向,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新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秀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9-101
玛丽·贾维尔的短篇小说《秋千》对梦和记忆进行了探讨,体现出作者对历史虚构性的深入思考。小说交织着梦的隐喻和现实的刻画,虚实难辨。然而在梦的精妙外衣之下其实是一场受目的驱使的记忆的旅程。在爱子情感与记忆的虚构性的同谋下,儿子已经离开母亲这个历史事实被母亲刻意隐藏了。而同样是在二者相互作用下,母亲“梦回”过去,揭开了这段被掩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罗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6)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处女作<低地>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反牧歌式作品.米勒用清新奇特而富于浓郁诗意的德语,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向世人讲述了巴纳特士瓦本人罗马尼亚说德语的少数民族古老闭锁的生活形态,勾勒出一幅暴虐沦丧、阴暗压抑的乡村图景.<低地>同时也是一幅破败不堪的德意志精神图景.作者对父辈不光彩的历史和所谓德意志民族特性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魏颖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在对人性进行解剖方面,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作品是令人惊颤的。戈尔丁对人性恶的揭示源于他对二战的反思,《平琪尔·马丁》这部小说是戈尔丁剖析人性恶的力作。通过该小说,戈尔丁展示了小说主人公马丁以自我为中心,贪婪自私的本能和心理。小说一方面逼真地描述了马丁在孤礁上顽强求生的过程,一方面用一系列倒叙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戈尔丁对人性的见解既有精辟之处,又有片面性,但对我们深刻认识人性,深刻认识人自身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5.
柴慈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
<欧也妮·葛朗台>所隐含的人性寓言,打破了评论界历来仅把葛朗台视为资产阶级金钱原则之符号的狭见.葛朗台对于金钱的特殊爱恋,象征着人类共有的偏执情绪.小说折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我们的生命注定要在无序的忙碌中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6.
7.
熊晟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6)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相似文献
8.
赵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30-132
托马斯·哈代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尤为闻名,环境描写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他的《还乡》中。文章对小说中所运用的以自然环境描写来刻画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以及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获取对《还乡》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杨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5-57,74
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主人公之间如何从开始建立一个文明组织到最后变得一片混乱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文明的、另一个是野蛮的。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利用背景、人物个性、和象征,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双面人。威廉·戈尔丁用《蝇王》告诉读者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 相似文献
11.
从喜剧性的类型看,小品《不差钱》属于康德、黑格尔以来的一些文艺理论认识到并标举出的"辩证的肯定性喜剧"。这类喜剧与莫里哀《达尔杜弗》、果戈理《钦差大臣》一类"彻底的否定性喜剧"有很大区别,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娱乐,也在于传达人性内容。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人性内容是"人的一般本性"的胜利,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有必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来显露他的重要的生命力",而"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中的"异化"成分则突然转化为虚无,因此引发人们的笑声。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污点》悲剧主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川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79-18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优秀、最具思想性,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世人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创作都致力于反思美国公众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因关注社会现实而具有深刻的批判色彩。《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当代社会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的不同生存状态。通过分析西方悲剧发展过程中对悲剧主人公的选择,结合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期能对该小说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论的视角下,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创作的主题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所产生的人类精神畸变和社会邪恶,其本质原因即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劳动产物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嘉莉妹妹》中由于外部拜金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内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产生自我异化,人与社会开始疏离,一切都变成陌生,个人处于隔离的境遇,产生一种无所依托的心境。作者热情地呼唤人类的良知,强烈地抨击利己主义生存方式,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惠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2-23
沈从文文学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现几乎贯穿全部,或是赞美或是批判."湘西世界"中生命、人性以自然自在的方式存在,而所谓都市文明社会中生命、人性却以畸形病态的变异生成.《萧萧》是这些作品中别具一格的,它把野蛮风俗与封建礼制压榨下的湘西人质朴的自然人性和人情之美从容舒缓地表现出来了.丑陋、残酷与宽容、豁达鲜明的对照之下更显人性之光的闪烁. 相似文献
15.
《坎特伯雷故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自然性、社会性、阶级性、矛盾性的分析,使我们能更加充分领略其讽刺封建社会的丑恶,揭露社会的腐朽,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世俗享乐的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坤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十九世纪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而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则大多继承了西方传统模式,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宗教的影响,他的代表作《红字》便是其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性格及命运的分析,探讨宗教对人性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连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三《训》人性观在继承儒家性自"命"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人性为"丑",主张性有"好恶",其人性观属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性恶论。三《训》还认为通过"因"性施教、"因"性分次等方法,可以解决性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耿卫玲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6-78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9.
何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41-44
《山海经》中塑造的诸神形象特征、神话的内容及特点,展示了人性因受到外界蒙蔽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社会而开始逐渐复苏,人性中的理性精神越来越浓厚,虚妄的成分减少,更多的是真实。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我们窥探先民生活和远古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学创作素材的资料库,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是后人进行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9-52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