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引言、引文是先秦时期文献征引的突出表现,在丰富的征引实践中,先秦文献在征引方式、征引意图、征引方法、征引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了众多形式上的和内容上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表现出了高度相似性。具体来看,征引方式是通过形式,征引意图、征引方法及征引范围则是通过内容呈现先秦文献征引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先秦文献征引的共同特性,它昭示着先秦时代人们的文献征引意识已经走上了自觉的路程。  相似文献   

2.
河南篆刻十年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继承汲取型的创作态度逐渐为借鉴出新型的创作态度所代替;比较单调的印风渐渐转向多样化。这表明创作意识趋向增强与成熟,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创作趋势;求新求变的创作追求将往更高的层次上推进;风格面目更趋丰富多样,清奇古拙乃是河南印风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在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实现了创作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重心的转移、叙事模式的嬗变、女性意识的彰显。转型后的池莉走向了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模仿、探索和成熟三个阶段;莫言小说语言风格主要有以色彩表现情感、幽默诙谐、充满民间特色、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等特点;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莫言的成长经历、苦难意识、小说创作的语言意识以及文学批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人格批评是中国诗学批评重要方式之一,贯穿于中国诗学的整个历程.先秦两汉诗学的"人格批评",尚处于孕育和萌芽阶段,这表现为诗家一方面自发地建构人格精神典型,另一方面较为理性地将"人格"批评意识渗透于诗学批评,初步完成了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人格思想、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人格思想、屈骚文化人格思想以及"游侠"文化人格思想的建构,在诗学创作和批评中已经蕴透的模糊的人格批评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书籍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中国出版诞生于汉代。汉以前,上千年的先秦官书垄断制度不准公众传播。一直到战国末年,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尚未成熟。从官方政策看,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正式宣布废除官书制度,第一次公开允许书籍自由流通。从书籍本身看,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领导大批学者校书获得成功,成为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业已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将中国出版史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汉以前,是出版孕育时期;第二阶段,为自汉至唐,是抄本出版(古典出版)时期;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至晚清,是雕版出版时期;第四阶段,为晚清至今,是现代出版时期。  相似文献   

7.
寓言创作思维是人类思维进入成熟期的表现,它经历了一个从神话思维脱胎并逐步成熟的漫长过程;寓言创作思维具有主题先行、注重逻辑理性和哲理性、简单明了的特点和鲜明的审美特征;寓言创作思维对后世小说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推进小说创作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施叔青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主义者的各种意识和主义,对其创作均产生过影响。第二阶段,她改为描写边缘人的文化冲突以及与女性相关的家庭、婚姻问题。第三阶段,她努力去建构一个充满金钱、权力、性爱、犯罪组合而成的都市奇观,表现多层次的人生。第四阶段,以不同的统治政权做区隔,以便更好地表现台湾政权转移时所体现的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
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中,类似连珠的论说相对集中,则直接启发了扬雄有意作连珠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儒士的穷达以及他们对穷达所持就的思想认识,很明显地呈现出历史阶段性,而每一阶段上又都有各异其趣的内容和特定的穷达意识。中国古代儒士的穷过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先秦、汉唐与明清。此三个阶段中,尽管儒士们均表现为穷达有时,但由于时代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思想意识和人生行为上对于穷达有了不同的心理对待和行为选择,因而也就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及社会效应。本文主要论述了先秦、汉唐这两个时代大儒的穷达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思维的对象为分类依据,思维可以分为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一元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服从、信仰和崇拜;二元思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和膨胀阶段,它的典型特征是对立、冲突、矛盾和斗争;多元思维是在反思二元思维后期阶段所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困境基础上而产生的注重多元和谐发展的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交流性、兼容性、有机性、差异性、多样性、共生性和互补性。人类从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使得人类社会行为经历了从信仰状态进入冲突状态又到今天人们追求和谐共生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先秦寓言文体在总体上呈一种多样性、不均衡的状态。从先秦寓言产生的机制入手,对先秦寓言的文体形态作具体的区分和界说,是一项溯源披流、厘清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体形态的寓言的审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阐说先秦寓言文体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的轨迹以及成熟的寓言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可由此探讨先秦寓言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残疾作家史铁生的创作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很多评论家从他个人遭遇出发,来探讨其作品中表现的宗教意识或情感,但很少有人反其道而为之,从他特有的宗教意识来看待其文学创作特色。立足于他的对于人的终极关怀的宗教情感,不仅要认识他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意识和先锋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他的这种创作区别于先锋派作家们的创作,从而探讨其独特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宋诗选本的发展经历了宋元、明、清三个不同的时期。宋元是宋诗选本的初创期,选本表现出鲜明的宗派意识和批评自觉,对宋诗文献的初步整理和宋诗特征的总结于后世影响甚深。明代宋诗选本诗学内涵稍显肤浅,但在文献保存和整理方面仍有一定的贡献。清代是宋诗选本的繁荣期,其特征表现为文献整理成绩巨大,种类丰富,诗学内涵深厚,并与社会文化和创作风气显出深刻的互渗性。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是199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他的森林意识,表现了他创作的独有个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一,他的森林意识的形成与他生活的经历与时代条件有关;其二,他的森林意识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作者对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认知方式;其三,他的森林意识作为独特思维的宇宙,形成了文学创作中的三种特征,极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清华简由文本所反映出的地域“流动性”十分明显,这透露出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清华简作为在楚地流传和成书的一批先秦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先秦战国文献群体在文本生成过程上的影响。这样的地域“流动性”生成特点可以通过文本的形态和内容来进行“分层”研究。前者主要体现在清华简的文字和篇目属性上,如文字的楚地特征、篇目的整编等;后者则通过清华简中神巫色彩、“楚墨”思想及楚地诗教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人体科学的气化论,经过它的萌生、初成和提高,到了魏晋六朝,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同审美艺术,特别是同文艺创作思维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较之先秦两汉大有不同.它不仅表现于侧重点的从艺术功能到创作规律探索的变化,也表现在由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容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进.之所以如此,一是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语词汇的研究,历来认为起步较晚.其实,周秦时期已经开始了不成系统的汉语词汇研究.这时的词汇研究主要体现在先秦文献中随文进行的词义说解和词义辨析上.其中释词的方法已粗具系统,概括词义的能力已接近于成熟,辨析同义词、近义词以及意义相关的调.已经达到了相当精密的程度.认真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对汉语词汇的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在探索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晚年创作的一些小说已步入内心审美化阶段,开始着力于从人的灵魂世界考察外在世界的探索,将描述的焦点对准人物的主观感受,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透视其瞬间的心理状态。在发掘人物心理和意识方面,契诃夫主要采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的形式。这种艺术方法与西方意识流文学已经很接近,尽管在创作目的和行文风格上与后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已经初具意识流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