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农业兼业经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尽管兼业经营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目前,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处于农业兼业相促阶段,小部分地区处于农业兼业相竞阶段。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规模经营在中国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仅不宜抑制兼业户Ⅱ的发展,反而应促使兼业户Ⅰ向兼业户Ⅱ发展。如果违背客观规模采取激进办法抑制兼业户Ⅱ,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户经营行为分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经营分化的经济差异及其成因一、农户经营分化概述本文农户兼业类型的划分依据农业普查办公室的标准:以从业人员的主要劳动投向来确定,将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农业普查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就小农生产何去何从、中国农业将会走向何方等问题学界仍存有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当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讨论中引入一个历史的维度。基于农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从农地制度的演变、农民群体的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等三个方面梳理中国农业转型的具体历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地制度一直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两个矛盾面向之间演变发展。“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调和了上述矛盾,但其结果是农地出现被部分商品化的倾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小农生产所具有的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第二,日益深化的商品化进程,不断冲击农户的兼业模式,在边缘化大部分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同时,推动着一个中农群体的产生;同时,又不断分化农民群体,使得大农与小农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第三,在农业产业化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兴起,但他们并没有带动和组织小农生产发展,反而是全方位地排挤和吸附小农户。上述三方面的变化正推动着中国农业生产从小农农业经营体系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对小农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柑橘为例,基于我国柑橘主产区9省(区、市)28县(市)867户橘农的调查数据,建立面板数椐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比较优势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相同种植规模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小于对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在相同经营方式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较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小于对较小规模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而对较大规模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较小规模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说明在现阶段农地制度下,柑橘主产区大规模专业化经营方式为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其他规模经营方式为非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不能一概而论兼业户不如专业户 专业户是我国农村现阶段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不少人却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即专业户高级,兼业户低级;兼业生产不如专业生产,发展兼业户不如发展专业户。最近我们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保靖、龙山、凤凰等县1983年的致富典型户进行了考察。实践使我们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不能一概而论兼业户不如专业户。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资本替代劳动力的有效路径,其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湘皖两省30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从劳动力兼业化水平和收入兼业化水平两个角度出发,采用probit模型和IV probit工具变量法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劳动力兼业化水平和收入兼业化水平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相较于技术密集型环节,农户兼业化对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大。②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特征,规模户倾向于购买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服务,低兼业户则会减少在此环节的外包;通过工具变量法纠正农户兼业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扶持薄弱环节,制定差异性的外包支持制度,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议题。农业规模经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用工效益的差异,从而使一些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陷入困境。采用嵌入性视角探讨农业规模经营中用工模式嵌入社会关系的逻辑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规模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用工无法有效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中的劳动监督问题。而将市场规则嵌入关系规则的关系化用工使得雇佣双方产生了利他倾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内在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摆脱经营失败困境。关系化用工的实现依赖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用工选择、生产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关系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农业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处理好经济关系,而且需要处理好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水稻兼业户的生产行为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农业技术在兼业户间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兼业户的生产效率,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江西省11个地区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分析水稻兼业户的种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水稻兼业户需求最高的农业技术是高产、省工省力等技术;种稻大户、科技示范户在水稻兼业户中的技术扩散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出来;种稻收入比重、是否从事重工建筑业对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影响显著且均成正向关系;种稻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高,农户在提高收入的期望下对技术的投资意愿越高;而从事重工建筑业则通过采用省力技术来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征地与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对九江和襄阳农户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户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是关系农户生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利用九江和襄阳621个失地农户两阶段调查数据,考察失地前后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失地前后不同兼业类型、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与征地前相比,征地后农户农业性收入比重急剧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失地后农户生计更加依赖于非农务工,尤其是本地非农务工;不同农户兼业程度、不同家庭劳动力规模和不同失地程度的农户征地前后收入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农业性收入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劳动力规模越大,失地程度越严重,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兼业行为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积极的要素 ,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工作行业、择业意向等 ,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以及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劳动力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各项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农业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释放出来 ,纯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 ,兼业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深入分析劳动力兼业行为及发展趋势 ,我们选择了浙江省绍兴县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兰溪市作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代表 ,侧重分析劳动力兼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劳动力兼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相对滞后,达到规模经营的企业和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数量较少、其经营的农地面积占农地总面积的比例很低以及规模经营效益难以充分显现,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实地调研发现,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未建立、政府不落实政策且盲目推介、租地营农者营农意识保守、信贷支持不够等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应采取落实既有政策并出台新的促进农地经营规模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和支持农地规模经营的财政金融体系、对农地受让者开展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等措施,以突破这些制约因素,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专业化及兼业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两种经营形式,在农业发展不同时期对其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通过专业化与兼业化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家庭经营的现状,并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典型形式——家庭农场为重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即专业化与兼业化并存的二元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庭经营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继续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目前中国家庭经营结构正处于快速变化期,侧重于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规范的组织形式和以个体特征为支撑的经营能力使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专业大户大多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本地化特征明显,经营规模更为适中,土地利用更为灵活。而传统农户数量巨大,并呈现数量和兼业双增的趋势。在外部政策和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家庭经营能够适应政策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呈现出规模化、省劳力化、商品化发展趋势。基于农业的功能定位,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表现为:半工半耕的家庭经营数量众多,是农业就业功能的具体体现,专业化、规模化的家庭经营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主体形式,是支撑其他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承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功能的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 ,农户兼业是日本农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户兼业是日本农民综合各种利益得失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农户兼业造成了日本农业的分散化。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教训 ,我们必须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双层经营机制体制问题,能够提高农业效率和促进公平等问题。近年来,延边地区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其生产经营方式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因此,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延边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做到继续解放思想,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8.
兼业经营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常态。为考察农户兼业分化对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黄山市和湖北省宜昌市3市339份不同经营特征的农户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分化类型农户在生态行为采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分化对其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其边际抑制作用并不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其原因在于兼业新农人作为深分化农户提高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而老龄农户作为浅分化农户则降低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剔除上述影响后,兼业分化对适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会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为此,为促进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采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为老龄农户和兼业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或者土地流转渠道。二是要引导新农人下乡,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鉴于兼业分化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因此要引导适龄农民走向生产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 的一种就业方式。兼业的深化影响着农业经营方式,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将长期采取农户经营的背景下,探索农户兼业的演变机理及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研究方法进展 兼业现象是随着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及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引发的新现象,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兼业成因的诠释,兼业农业后果的分析及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兼业现象作出价值判断。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兼业实践的发展,使兼业问题的研究发生了几个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户兼业化八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户兼业化处于早期阶段 ,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 低层次性。我国农户兼业经营时间短 ,区域不平衡 ,农户兼业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低层次性 ,具体表现在 :( 1)行业层次低。我国农户兼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商业、饮食业、运输业等低层次行业。科技、金融、党政机关从业人数较少。但同发展中国家相比 ,我国农户兼业在制造业的比重较高。农村工业是我国农户兼业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2 )类型层次低。我国农户兼业以一兼为主 ,二兼比率较低 ,尤其是中西部二兼农户比率很低。 ( 3 )兼业时间短。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调查 ,1992年平均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