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化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首先探讨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进而针对信通学科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了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双分"矩阵式培养体系、"双合"特色型育人环境和"四位一体"三全型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法.该模式以服务规模化需求为导向,以精细化培养的"育"与差异性发展的"学"为抓手,在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实践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企协同育人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旋律,但随着金融科技的迭代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需要打破原有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信息+"、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中去.校企"五共"的协同育人模式即培养平台共建、培养队伍共组、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质量共评,以产业学院的构建为抓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和三创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旨在将协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培养目标决定了办学模式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只有校企深度合作,才能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按照企业人才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也应与时俱进。文章探索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能够激发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动力,使校企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提出"3+1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CDIO教学理念、卓越计划、专业认证和专业转型发展要求融为一体,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建中建卓越班,开展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实践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实践"为线索连接人才培养各要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源于当前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实践导向人才培养必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构建全程化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三创教育"论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三种主旨一致、内涵不同的教育思想,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三创教育"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三创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创教育"适应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要推进"三创教育",须相应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教学,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改革,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方案设计,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大类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研究与探索,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方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守旧,其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此,文章提出以"厚基础、好品德、强能力、会应用"为中心构建"应用型课程模组"人才培养模式,供地方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学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是否适合社会发展对其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关系到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个性化特征,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实践教学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人才评价要侧重能力考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CDIO"人才培养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生物制药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旨在探索"CDIO"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企业"能用"和"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制药和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目前,制约"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不彻底性;二是没有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三是没有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特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教育载体,是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构建"三维一体"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各法学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要脱节、学生在三类课堂上实践锻炼不够的问题,对此,法学院校要制定与岗位职业标准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类课堂,充分利用两类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服务区域经济,体现办学特色.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确保本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本文依据"汉堡教学论模式",对社会环境、教学活动主体、专业学科性以及内容和方法的互融性、"自下而上"的自主选择性等四大要素进行分析,并以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改革为依托,对大连海洋大学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总结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定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师型"人才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具有教师资格和能力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途径、素质要求提出了看法.基于社会对专业"双师型"人才需求发展的需求,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实践,指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涵,提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主修+辅修"、"理论+技能"、"国内+国外"、"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复合型汉语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是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培养对象、传播内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的改革是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方式。培养对象方面,坚持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专业学生汉语专业知识教育和非汉语言专业学生商务汉语能力教育多向结合;培养内容方面,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多方结合;培养方式方面,依托课堂教学实体模式,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语言文化活动,实现国家发展倡议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国内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化、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梳理"新国标"中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构成,总结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国标"中所要求的差距,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深化金融人才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存在着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等问题,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加入WTO,对高职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获得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程专业创新型"3+1"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现行的乳品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培养模式"3"及"1"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后,又对课程设置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安排,制定出了合理、科学、可行的"3+1"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条例,建立了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最终将优化的乳品工程专业创新型"3+1"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到本科教学实践中,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乳品工程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