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就中国古代文论意象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物象是形成意象的基础阶段,兴象是揭示意象内涵的阶段,意象的出现则标志着古代文论成熟完善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由历史文化名城到古代诗歌意象,"金陵"从早先的地域概念转化为具有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金陵"意象频繁地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怀古作品中,承载着他们沉重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他们强烈而明确的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3.
重视细节、精于色彩描摹是张爱玲小说的一贯特色,对色彩意象敏锐的捕捉、细腻的呈现赋予其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意象是张爱玲小说意象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风格.《小团圆》是张爱玲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作家一生情感经历的总结,也是其创作艺术的精彩呈现.在小说文本中,对色彩意象的重视一如既往.拟从色彩意象着手,通过文本细读,抽取出《小团圆》中关于色彩意象的描写,并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以及色彩意象所体现出的小说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4.
郑谷诗歌自然意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谷伤时忧国的情怀、生命飘零、命运多舛的伤感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具有浓厚悲凉色彩的自然意象。同时,作为一位南方人,郑谷大多选择具有南方地域色彩的自然意象表现思乡羁旅之愁。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是鲁迅关注时代和社会现实的艺术结晶,是强烈的时代情感、深刻的哲理思想和真实的自然物象的高度统一体。鲁迅杂文中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和抗争色彩,这种特色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生活根源。鲁迅杂文的自然意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教育,形成了丰厚而独特的审美意蕴。因此,这种自然意象是一种带有现代“原型”意义的意象类型,具有深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洋 《南都学坛》2004,24(4):72-75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意象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意象与文体     
文体本质上是一个语言系统。虽然, 从语言--语法角度而言, 古代文字篇章都可能使意象存在, 但是, 文体作为某一特定的语言--语法系统,并不总是把意象形成作为目的的古代散文不适宜于意象的生成, 只有其变体、赋、戏曲、小说、词、古近体诗才可由其特殊的语言--语法系统造成意象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在阐述诗歌创作原理、评骘诗人、品评诗作时大多采用意象化的言说方式,生动形象而富于审美意味。这种言说方式的形成和承衍与古代诗论家高度的文学修养、意象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难以言传的艺术特征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意象化的说诗方式有其精妙深微之处,但也由于其印象性、模糊性而不易把握,产生了一定弊病。  相似文献   

9.
舒婷诗歌既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古诗韵味和现代主义神采。其繁复、细腻、充满矛盾的情感世界,感染着浓重的时代色彩,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思想穿透力。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多意象并列迭加形成立体意象、整体象征和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唐诗中存在着大量的蚕桑题材,它们集中在描写农村生活、讽喻世情人生、表达闺情春思、记录蚕桑技术及反映蚕桑神话、民俗等几个方面。蚕桑题材入诗使唐诗增添了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蚕桑意象的使用使唐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此外,蚕桑文化还是促进唐代田园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水墨画中的水墨符号运用在数字插画中,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作品水墨意指方向的认知。水墨符号的肌理表征是对水墨笔触基于物理层面的图形表征,通过软件笔刷属性的调整模拟出近似于水墨画的笔触造型;当水墨符号被人类认知经验所调用时,符号中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表征信息汇聚而成的符号群,可以引导欣赏者达成数字插画艺术中水墨形式的认知。水墨符号在精神层面的表征是中华民族这一社会群体的共性情感表征,是欣赏者对水墨意境的联想与推理,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表白。  相似文献   

12.
“气韵”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审美特性和审美标准的主要内容。“自然元气”论的哲学以及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体系始终主导着水墨山水画的蓬勃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画坛,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在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笔墨厚重、色彩浓郁,特别是1999-2003年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了“灰色雕塑风格”,2004年至今,其作品开始转向淡雅、清新和简约的风格。由此可见,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后已日臻完美与成熟。文章从分析张江舟不同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入手,旨在研究探寻其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坛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语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水墨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方形成今天的多种艺术风格并存的局面。这也是由艺术思维相对局限,逐步走向自由表现的发展过程。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已承栽当代如此丰富多采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对现代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多变、情感世界的丰富表现难以找到一种对应的固定形式。中国水墨画如何在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成为当代画家最关心的问题;水墨画艺术之路将走向何方,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去继续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5.
抽象水墨是传统水墨在现代语境中成功转型和发展的典型个案。为探寻抽象水墨艺术实践开拓的新空间和新理念,文章对抽象水墨逻辑起点、发展状况、属性特点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力图说明抽象水墨艺术是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16.
董源对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对两国绘画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日本从中国学得绘画艺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自己民族的绘画风格,而中国从中得到是经验和教训。"吸养和寻根"是中国绘画发展的最好途径,日本绘画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增强了我们勇往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画界有一种不成文的理解:水墨画就是中国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期的中国画是重色重彩的,唐宋以降,中国主流绘画逐渐偏重于水墨形式,而现代中国画则是以丹青、水墨及其它各种材料形式多元并存,因此,分析水墨画的流变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变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水墨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艺术史上诗画结合的过程之后,依据中国诗画结合的艺术实践,论述了中国诗画艺术原理的共通性:都是表现艺术,都讲究“虚实相生”,以及他们之间物质媒介不同的差异性与追求互补的吸引力,从而以此为中国诗画融合的美学依据。进而阐述了中国诗画融合艺术传统形成的“土壤”和“气候”。  相似文献   

20.
抽象水墨艺术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也是中国绘画在当下成功转型和发展的一类典型个案。以谷文达为代表的现代抽象水墨艺术家们全新的探索性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开拓性的新空间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