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文学演变中,从早期受清教徒思想的影响,以圣经为重心来描述生活,到后期受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以追求民主为重心来要求社会的改革,可以看出,文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具有改革思想的文学家们,合理的运用文学的影响力,激发了美国人民的斗志,对美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斗争,是美国人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由民主社会的开端.而在这场革命中,殖民地时期的文学在唤醒当地人民的改革意识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奠定了独立战争坚实的群众基础,获得人民的广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湘灵歌》引起大家讨论研究,体现了党的“百家争鸣”政策。我也来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一、《文艺新闻》上的编者按首先提出有关《湘灵歌》的史料的,是吴海发同志,他在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1976,7—8合刊上发表了《鲁迅的〈湘灵歌〉与长沙事件》,提出了《文艺新闻》上的编者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文艺空间中,鲁迅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文化存在。鲁迅在延安文艺运动中的形象建构是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的选择性的,这种选择一方面突出和强调了鲁迅思想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一方面则对作为启蒙主义者的鲁迅思想有所回避和取舍。鲁迅在延安文艺空间及1949之后的形象建构,一直是被选择、被压抑地塑造着,而且他始终被捆绑在政治和革命的旗杆上,这是鲁迅逃脱不掉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思想批判及其对鲁迅文艺观的借鉴,是思想整风意图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左翼文艺思想有意识的整合。毛泽东在文艺的阶级性、杂文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问题上继承了左翼文艺的主流观念,同时在文艺的人民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文艺统一战线等问题上又吸收了鲁迅文艺思想中的重要观点。这一整合不仅反映了《讲话》与左翼文艺之间的历史联系,也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鲁迅文艺思想之间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为革命文艺开拓道路的斗争中,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文艺唯心论,展开了非常深刻的批判。鲁迅这些科学的批判,对于我们从哲学上粉碎王张江姚阴谋文艺的理论基础,澄清“四人帮”在文艺理论上所制造的混乱,给予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俄苏"同路人"文学和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为背景,瞿秋白对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鲁迅去世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背景上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瞿秋白和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地位所作的结论代表了鲁迅思想研究的不同阶段。梳理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向"圣人"的历史移位与归位,并重新思考"同路人"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将丰富和充实"鲁迅本体"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仲良 《江汉论坛》2003,(12):52-54
胡风由于工作上与鲁迅保持密切的关系,受到鲁迅“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启蒙文艺观的影响,提出了正视并深入描写人民群众身上“几千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以及“革命知识分子是人民底先进”两个重大命题。在救亡压倒启蒙的革命战争年代,唯有胡风坚持“一面抵抗强敌,一面改造自己”的文艺观,在遭到主流派围攻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的文艺主张,表现出卓然独步的现代意识与历史眼光。启蒙主义文艺观是胡风文艺理论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艺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鲁迅对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见地。文章指出,鲁迅提出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口号和“敢于如实描写”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达到文艺真实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对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创作思想的批判;鲁迅主张积极的“写实主义”,他“理想的真实”观是反对艺术上的虚无主义、爬行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又和夸大到绝对化的超现实的理想不相容;鲁迅认为,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承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倾向性,或用文艺的真实性取代文艺的倾向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文艺倾向性是由主观方面的政治或思想的观念、态度或评价和客观对象的政治或思想的本质、本性或属性两方面决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做到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尽可能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1944年,上海被日寇占领期间,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丛刊》在敌伪的缝隙中呱呱坠地。 《文艺春秋丛刊》第一辑《两年》1944年10月出版。在《两年》里,范泉遵照许广平的指示,用“本刊”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文章,展开了保卫鲁迅先生遗书遗物的斗  相似文献   

10.
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但是,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湖南人民建立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同何键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及封建法西斯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鲁迅,对湖南的革命和文艺十分关注。1928年4月初,当鲁迅从上海  相似文献   

11.
一在最近的20年中,美国文坛上“写实小说”或“新写实小说”渐成风气。这标志着在西方文坛流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业已走向衰败。众所周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现代主义”(Modernism)文艺观念逐渐形成,并迅猛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0多年中,更进了一步,演变发展成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文艺运动。这两个主义一脉相承,以其浩大之势,占据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文学艺术领域的主流地位。与两个主义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观念,对这…  相似文献   

12.
姜振昌 《学术探索》2003,3(7):57-60
2 0世纪 2 0年代“革命文学”的酝酿和发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创造社和太阳社以“福本主义”为指导所作的倡导和引起的论争 ,既因理论的谬误与鲁迅之间在文学的特性、阶级论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对新文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也产生了积极的“鲶鱼效应” :激励鲁迅一反孤独与沉寂 ,并在深层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鲁迅由此译介的普列汉诺夫和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论著 ,对于指导包括鲁迅在内的文学运动的健康发展 ,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瞿秋白同志在文艺评论上的一篇重要文章,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联系中国革命的发展来评价鲁迅思想发展的论文。《序言》从发表以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罪孽,使它受到不公正的否定以外,在四十多年中,在鲁迅研究领域里,它几乎一直占着支配的地位。近来发表的文章,也  相似文献   

14.
张根柱 《齐鲁学刊》2005,(1):100-103
萧军延安时期的创作忠实地继承了鲁迅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萧军对鲁迅文艺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鲁迅所倡导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利用杂文形式抨击生活中的各种落后现象;一是不畏强 权,始终不渝地维护文艺自身的独立性,反对种种非文学因素对文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对于鲁迅的爱国主义研究不够,对于鲁迅的爱国主义及其小说中的人民性的关系,尤其缺乏研究。这里,我仅就此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 爱祖国爱人民,为争取祖国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大众的自由幸福而斗争,是鲁迅一生的根本精神,是他一贯坚持追求真理、坚持前进、坚持革命的动力,也是他的小说所以具有高度人民性的根本原因。 十九世纪俄国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强调文学中的人民性,认为真正的文学家应当是属于人民和民族的,文学应当“象镜子一般反映出人民的精神和生活”(《别林斯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鲁迅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所作的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指出:“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从事文学活动的三十年中,尤其是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之后,呕心沥血,培养文艺青年,造就文艺新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示:“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自“五四”开始,“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  相似文献   

17.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决定一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否的终极原因。美国至今依然是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在经过二战以来高速发展阶段后,70年代起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这种下降趋势及原因是很值得分析的。 (一)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人们的生产能力,在计算时,一般可以用就业者平均人时产量或产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人均年产量或产值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一)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明确提出了党要“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来领导文艺的思想①。它不但是党对文艺的应持的科学态度,也是对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内涵②。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似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较少有这方面的深入探讨与研究。1996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多次直接提到文艺规律.重申要“用符合文艺规律…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对唐朝的兴衰史及其文化做过研究,很得些文史学家们“没有见到的话来”。他计划写作的《杨贵妃》,就是力图用文艺的形式展示其部分成果,以为现实服务。因此,鲁迅于一九二四年夏,利用给陕西省“暑期学校”讲中国小说史的机会,在西安做了许多实地考察。这些,不但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值得追念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出色的编辑。他一生曾主编和编辑过十多种刊物,积极投稿支持一百多家报刊,精心编印出版了十几套丛书。在几十年中,他以报刊为阵地,向一切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文人,抛出“匕首”和“投枪”;他把报刊作为哨所,发现和培养无产阶级文艺新军;他编译出版外国进步文艺,“从别国窃火”,照明中国的暗夜;他热心编辑文艺丛书,慎重整理古代文学,成为我国“文艺遗产的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鲁迅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近七百万字的著译,编辑出版了千万字以上的书报杂志。这是我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过去而且对将来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