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艳 《社会》2002,(11):19-23
19世纪以来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大量转移。这种转移促进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这种趋势在中国出现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成为沿海地区繁荣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 ,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农业劳动力转移方面 ,国外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但中国的国情毕竟不同于他国 ,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其特殊性。因此 ,研究这种特殊性对进一步促进和引导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我国选择了一条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道路。“就地转移”所需的投资比“进城转移”要少得多,一般说来,两者之间的投资差距在3倍左右(指八十年代后期的水平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对投资的依赖就不大。为此,有必要对投资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莹  彭思仪 《学习与探索》2023,(12):118-128
中国产业链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外迁迹象。低端制造业产业链主要向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外迁,尤其以食品、服装、鞋类和木制品产业链外迁趋势最为明显。同时,高端技术制造业回流至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主的趋势也明显增强,医药化工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以及计算机电子产品行业的回流态势逐渐凸显。其中部分转移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正常转移,但越来越多的转移与地缘政治因素相关,具有非正常转移的特征。出于以下原因,产业链转移风险及其影响不可低估:(1)多个国家可共同承接中国低端产业链,降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中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回流,将对中国技术转型升级造成负面冲击,甚至可能进一步增加被“卡脖子”的风险;(3)产业链转移具有难以逆转性与非线性特征;(4)产业链转移会动摇中国的国际关系基础,并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产业链转移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核心战略,应当积极地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4.
赵菁 《社科纵横》2008,23(9):35-36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疏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但在其一些著作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必然性进行详尽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仍对今天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正> 一、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相对数的下降,极其显著地低于农业产值相对数的下降。1952年至198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7%下降到35%,但同期农业劳动力占工农业总劳动力的比重,仅由88%下降到74%。而农业劳动力的绝对量则由13,150万个,增加到30,467万个,即增加1.3倍。一般地说,只有当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向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转变之后,或当非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已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相当大时,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9):36-41
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转移者本身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效益的一种经典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动,城乡间、产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这种劳动力资源再配置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农业劳动力转移成为化解三农难题、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推动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绪论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发展模式一直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学习仿效的榜样受到赞扬。人民公社制度是促进农村技术进步和摧毁阻碍生产发展的社会不平等和权力结构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过去30年,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就也证实了这一点。人们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普遍关注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赤贫现象,市郊贫民区也没有出现失业群,而这在第三世界则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已初步形成"学、产、官"体系,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学科背景分布多元。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缺乏成熟的网络舆情研究范式、尚未建立起网络舆情研究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网络舆情研究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进一步深化网络舆情研究应立足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重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理解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的倾向性,注意网民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差别,加强网络舆情研究技术手段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印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突出表现是贸易和投资领域发展快速、高科技和能源领域合作成为亮点、经济互补性强以及合作走向机制化。美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印度经济环境欠佳、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等很多问题,但在相互战略需求和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的作用下,美印经贸关系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外来劳动力及对策[俄]E.克拉西涅茨H.巴里诺娃俄罗斯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是:1.个别职业或行业劳力缺乏;许多受社会鄙视的工作当地居民不愿意去做,如重体力劳动、临时性劳动和条件差的工作。应该说,类似这些情况在俄罗斯所有生产部门内都存在,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语热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雁 《日本研究》2011,(4):113-118
近10年间,中国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有了一个急速的增长,进而形成了不断升温的日语热的社会表象。让人回味的是,这种日语热的表象,即日语学习人数的增加、高校日语专业的扩张、留学日本浪潮的峰起,却是在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过程中显现的。这一表象的出现,除却了中日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等经济动因的引导之外,还深受日本漫画文化传播等文化动因的影响,以及受日本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高龄化社会带来的就职前景等社会动因所牵动。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具有文化程度偏低、转移行业单一,转移地点以西部地区为主,缺乏组织性,兼业打工为主等特点。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低,城镇化水平、乡镇企业发展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是制约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创建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能促进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常态化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形成机理,可以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内生Probit模型、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土地流转,且结果稳健。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农户,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这一现象在抚养期、赡养期和稳定期的农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留守农户相比,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有助于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在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回流的农业转移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出务工群体回乡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在本地非农就业是加速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能源的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经济增长趋势下滑明显.为摆脱危机各国不断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其中新能源开发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我们也应提高危机意识,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消费的多元化与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辽宁失业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鸥 《日本研究》2002,(3):14-21
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依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国有企业将摆脱传统体制下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双重职能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角色的明确 ,企业效益、生产成本、技术水平、产品营销战略 ,越来越成为关系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的重要条件。以市场为核心 ,“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已成为企业改革中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行优化组合的必然选择。伴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 ,失业、下岗的浪潮正冲击着辽宁这个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中的老工业基地。一、辽宁失业现状及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居民的粮食保障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估计,1991年全部农作物的收成低于上年。粮食生产规模缩小,经济合同规定上缴俄罗斯联邦的粮食数量未能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供应。除此之外,在实施向市场关系过渡的纲领时,俄罗斯政府大大减少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应向国家交纳粮食及其他产品的数量。根据俄罗斯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农产品的粮食税不得超过以往时期年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