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工作关系,我的岗位不断变动,职务提了,环境变了,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依然还是一个副职。回想入伍20多年,我在副职岗位上己经是第12个年头了,从副营长到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再到师副参谋长,始终在副职岗位上干,而且也始终在不断前进。我觉得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副职,能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干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十几年的副职工作中,我始终以“副”为荣,以“副”为乐,把职责当事业、把岗位当荣誉,尽心竭力做好每件事。具体讲,就是保持好了三种心态。第一种心态:要有责任心。作为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有使命…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20):22-23
2009年下半年.中央发布(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将干部交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2010年下12月中旬起。66名中央部委干部陆续“空降”至各省市,而根据“进一出一、统筹安排”的原则,各省市选派66名干部到中央部委交流任职的工作也同时展开。与此同时,不少省区市也相继推出干部上下交流的“地方版”.针对地方实际情况,显示区域各自特点。干部交流任职打破了“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底”,使干部队伍形成良性互动.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充满新鲜血液,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话,谁都会讲,谁都可以讲;说话,谁都有权利,谁都有自由。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演说家,也不强求谁都可以一言九鼎,但“话”由己出,即使不是金口玉言、出口成章,也一定要沉甸甸、响当当,经得起推敲。有鉴于此,笔者以为,讲话者尤其是领导干部讲话,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敷衍了事、为讲话而讲话。首先,要言由己出。言由己出,通俗地讲就是要说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思想。领导干部工作忙、事务多,要讲的话很多,常常分身无术,这是实情。这种情况下要求领导干部的每次讲话都非常经典,确实勉为其难。但有一个标准可以把握,就是一定要说自己的话、有自…  相似文献   

4.
有位支队领导要调到兄弟总队任职,临别前,支队仅通知部门以上领导为老领导送行,可得知消息的机关干部自觉推迟下班时间,自发留下来为老领导送别。在与老领导告别时,不少机关干部泪眼相送、依依难舍。其情其景不像是为一位领导送行,倒像是为自己远行的兄长送别。这位领导的工作调动,为何能够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据说,他在任四年,不仅为部队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而且民主作风非常好。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一起工作就要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把自己的下级当同级。”“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这句话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它包含着尊重、理解、宽…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这就是说,正确评价一个干部,不但要考察他八小时以内的公务表现,还要关注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小节。领导干部的生活小节虽“小”,但它是领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水准,代表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遗憾的是,少数领导干部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小节修养,经常把自己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不良习惯当作无伤大雅的小节,并以“小节不慎不失节”来开脱自己.搪塞他人。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领导干部要端正“话风”》的文章。该文章就领导干部该如何讲话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不讲假话;二是要讲短话;三是讲自己的话。 这篇文章,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说现在我们的有些领导干部“话风”不正,存在着讲假话,讲长话,讲套话的不良“话风”。  相似文献   

7.
“拿得起,放得下”,主要是说某人既能够在某个岗位上做好工作,干出成绩,充当“主角”,同时又能够坦然退出这个即便是自己非常热爱的岗位,充当“配角”甚至“闲角”,做好新的工作。我们说,“拿得起”是一种境界,而“放得下”也是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我们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上”与“下”、“进”与“退”的角色转换关系上,要有“放得下”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8.
怎样用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老话题,也是我们常常解决不好的难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有些领导同志整日忙忙碌碌,为摆脱不掉的琐碎事务所困扰,常有“英雄叹日短”之感慨,结果好多事不是“出了力不讨好”,就是“下了力不奏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发挥好时间的效能。因此,在当前步入信息社会的时代,领导者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即日行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首先必须行动起来。古人讲,要“三思而后行”,决不是要“三思”而“不行”,“思”当然是…  相似文献   

9.
据《人民日报》消息,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14年,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裸官”的管理监督。截至目前,结合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全国共有320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报告了配偶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情况;对近千名在限入性岗位任职且配偶或子女不愿意放弃移居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岗位调整。  相似文献   

10.
每逢年终总结,有的领导干部自我检讨起来,总是认为学习不够是自己身上存在的老毛病。特别是在这次“三讲”教育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也是不少领导干部共同承认的缺点之一,仍然是学习不够。分析原因,一些领导同志无非是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问静下心去看书学习。其实,时间有的是,就看你会不会用,愿不愿下“狠”心去挤。  相似文献   

11.
薛果 《秘书之友》2008,(9):42-43
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从我所在的这个机关以及我所接触、了解的其他机关的信访工作人员变动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几个人做信访工作能够超过五年,五年对于信访工作人员来说似乎是个“大限”,五年之后如果还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平庸”的“标签”就会不请自来,甚至自己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无大志“、“少大能”。而其他业务工作岗位,如会计、统计、审计、纪检、人事等,人员变动往往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一位因工作关系经常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领导同志介绍说,一些领导干部在谈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称自己“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忙就忘记了学习”。这位领导同志反映的一些领导干部明知放松学习是缺点而又屡屡不改的情况,在时下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去年底,某地党委组织部在审阅基层领导干部上交的150多份述职报告中,惊奇地发现,竟有45份称自己“放松学习”。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中,或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自我批评时,称自己存在“放松学习”的缺点和不足,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人戏称…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单位内部,总是有少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逐步被集体“边缘化”,成为“边缘人”。这些人或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由于工作能力低等原因,在集体中不被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自己也情绪低落,工作缺乏积极性。如何正确对待“边缘人”,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对其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一种考验,必须慎重对待。克服双重心理惯性一要克服新单位的干部群众所带来的集体心理惯性。这些人与“边缘人”相处时间长,甚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其被“边缘化”或多或少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14.
赵天晟 《领导科学》2012,(36):27-28
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长了,工作岗位所蕴合资源的隐性积累与在岗时间的显性延伸交融在一起,给干部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能带来金子一样宝贵的经验,也可能带来乱石一样粗糙的干扰. 在一个岗位上时间长了怎么办?如何面对这个考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不同的干部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笔者不揣浅陋,提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要解"情网千千结"  相似文献   

15.
乡镇工作异常艰苦,乡镇领导干部责任重大。乡镇干部在不断锻炼提高的同时,也要警惕进入以下五个误区。一是变成酒干部。提起乡镇领导干部,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酒,认为只要是在乡镇呆过的领导干部,都一律是“酒精考验”的钢铁战士。这类人在任何场合千万别说自己酒量不行,说自己不会喝酒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诚恳、不真实,很虚伪。走进乡镇领导干部的圈子你可以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都在围绕一个“酒”字转。毫不夸张地说,在乡镇做任何事情,最后都要落实在酒上:上级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部委办局来商量工作,兄弟乡镇来联络感情,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一部分干部,热衷于自我设计,为自己的升迁设路线图、排时间表,把每一个岗位都当跳板、把每一个职务的任职时间都算计好、每一“班车”都想赶上,干事沉不下心,跑关系、走门子倒是挺上心,今天在这个领导那套近乎,明天又和那个领导联络感情,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抛在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17.
李运容 《领导科学》2004,(17):34-35
2000年12月以来,我们信宜市委对委任制的领导干部全面实行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时限、任职年龄、交流轮岗等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有效地解决了干部“下”的“瓶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觉得有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一信宜市全面实行任期制,基本做法有三点。一、坚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纪检委等部门日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贪欲之害》,多名曾在重要岗位任职的涉案人员面对镜头痛哭流涕,表示后悔自己“交错了朋友”、“丧失了底线”。这些昔日威风八面的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再次给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一定要慎重从事社会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相似文献   

19.
叶长宇 《领导科学》2005,(17):41-42
当领导时间当长了,难免会在权力、地位、利益等问题上形成心理和思维定式,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步入“惯性自误”的区域之中了,对自己的领导效能、领导形象等形成隐性杀伤,浪费领导资源,影响领导工作,甚至贻误单位建设。领导者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认真加以防范。权力自误。怎样认识和运用自己拥有的权力,是每一名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该讲,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正确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但也确有少数同志做不到这一点,往往把拥有的权力看成是私有财产、个人领地,别人染指不得,对权力存在畸形认识,从而…  相似文献   

20.
所谓“知识透支”,不过是一个比喻,指的是知识的补充赶不上知识的输出。眼下,领导干部中知识“入不敷出”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做工作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讲话缺乏新意,有的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讲一些“外行话”,等。面对知识上的“赤字”威胁.多数领导干部善于挤时间“充电”,认真学习。但也有的一味“吃老本”,结果出现“江郎才尽”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