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晓月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4)
中国画是一种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艺术,“书画同源”并不仅仅是指画面笔墨结构的“骨法用笔”。而且也包括了题款。“画上题款与跋,书佳而行款得宜,则画亦增色。”古人对于行款题识颇为考究,书法风格多种多样.或诗或文,或跋或记丰富多彩。有机的把书法、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画面上的同一主题,题款提升了画意, 相似文献
3.
汉风是一位很有思想见解的艺术理论家和画家。作为理论家,他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当代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现状与走向,都有较为深刻的思考,他发表的许多文章充分说明这一点。他善于思考的品质和能力也反映在他的中国画创作中,并赋予他的中国画以独特的个性面貌。 相似文献
4.
在名目繁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是十分独特的一个品种,这并不仅仅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产物——即使是在中国艺术中,书法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这主要是缘自于它与生活内容的紧密联系,与作者人格的深层契合。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的书法评价标准中,作者的道德修养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风格与人格形象的统一是达到高层境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接安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10):1-1
陶瓷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陶瓷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就有制造,早期瓷器形成于魏晋,勃发于唐,宋代高峰,历经元明清,臻于完善,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剧史载:陶瓷先期的纹饰。是以“图形”表现,如仰韶文化陶品的“鱼纹”、“人面纹”、“兽面纹”到唐代,文字以“提款”形式出现于陶瓷器物上。宋元明清虽然陶瓷“绘画”、“纹饰”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申玉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43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7.
1991年,扬州书画大师陆履峻决定去景德镇学习瓷器烧制技术。消息一出,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人们不禁疑惑,他已经年逾50,不仅是扬州传统书画界的权威,也是国内书画界的名人,突然弃画学瓷,他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陆履峻6岁起就在文学、书法及中西绘画方面接受严格的训练,历经几十年的磨砺,他的书法和国画已经具备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突然弃画学瓷,缘于不久前的一次经历。 相似文献
8.
画笔在他手中犹如杂文家的笔,纵横捭阖,嬉笑怒骂。他的画亦庄亦谐,大俗大雅,画人更画思想。嬉笑怒骂皆成画华君武的漫画笔墨简约精练,风格拙朴而隽永,体味世态人情深刻而醇厚,笔下的人物形象逼真,力透约背,往往使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9.
10.
1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奉献给文艺学界的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基本概念,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文学意蕴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叙述视角的改变,二是创作基调的陌生化。陌生化的创作可以通过文学技巧和形式因素的强调恢复审美感受的真实性,追求文学的本真存在状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众多小说无疑给读者带来一种奇特化(陌生化)的新奇和惊喜,个人认为这正是莫言小说的亮点和为世界大众所赞叹的原因。本篇文章则从文学创作的陌生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叙事视角和创作基调,展开对莫言小说的陌生化手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9)
中国艺术,始终以诗意为其本质,对人和自然的咏叹,都体现为审美和抒情的特点。正是这一点,使中国艺术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与令人动情的美感。而我的导师韩振刚教授,他的中国画作品,所体现的正是这一特质。韩振刚老师以较好的艺术素质、敏锐的感受、睿智的把握与娴熟的技巧,特别是诗意的眼光与观察方式,使他的作品形成了宁静、清新与纯净的绘画境界。本文中,我是作为他其中的一个弟子,从我师从韩老师以来,他对我们精心的指导与帮助中,来慢慢地解读韩老师心中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3.
当前老城复兴中的人文转向尝试将“人”及其“真实生活”带回更新进程,但“活”的公共文化再生产始终是个难题。作为前沿文化实践,“再造日常”搭建了不同人群间的沟通对话机制,重塑了制度内外对接转化机制,需在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的双重意义上来理解。本文以一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及新型公共文化建构为例,从“找回公众”“消融区隔”和“淡化权威”三方面展现这个界限消抹和连接再造的过程,其背后是空间活化、文化再生及地方治理品牌化三重机制的叠加,它使老城生活在空间、人群和制度上由表及里地向外打开。通过日常的再造,行动者以文化再生产的柔性力量探入国家-社会连接处的肌理,推动了转型,这也使关于“社会的生产”的讨论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先看一段电影台词:
林耀国:这个胡葩是谁呢?胡龅是齐宣王的跟班的,也就是齐国的大臣,那胡龅跟孟子又是什么关系呢?胡虼是孟子的friends,也是他在齐国的针,就是齐国的线人,他在来齐国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功夫。曰:王在于堂上,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相似文献
15.
江南 《社会观察(上海)》2011,(8):79-80
很多批评者大肆批评房地产升值的一大口实就是“大量资本集聚于此,使消费无法拉升”。谬矣!“中国故事”和“东亚奇迹”的一大共同点就是高储蓄和高资本化率,正是不断加大的投资使得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时始终保持低通胀。 相似文献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7)
解剖是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通过解剖能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人体和动植物,这样可以在原基础上探究、发展。在此借鉴医学剖析的概念来分析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更好的、更清楚地理解舞蹈、研究舞蹈,可以在原基础上发展、探究。编导正像作品的医生一样,要会给自己的创作看病治疗,我们可以把一部完整的作品分为选材、结构和编舞。这些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的,也是无可质疑的。但是2个作品如何组合成第三个作品,或者如何拆开A作品中的结构来连接B作品中的主题和动作。这样会出现C作品吗?这就是我要探究的如何在舞蹈编舞中运用解剖分析的手法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3)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具有革命性,艺术作品具有对现实规则的否定作用,把人民从现实的原则中解放出来。在意识形态下的中国艺术尤是这样,它化作一种权力话语作用于我们的双眼,激荡我们的灵魂。中国艺术家把敏感、激情化作对社会的深度关注,用画笔化作鞭策中国社会的剑戟,探索于中国前途、宣传于中国革命、反思于中国社会。而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诉求随着中国命运的沉浮不断变化,每个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革命渴望,但艺术家们怀着始终如一的革命情怀,用画面表现对中国革命的思考与愿景,本文对此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有美学,教学要贯彻美育,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美育,必须从教材挖掘美、以教学展示美、引导学生创造美三个方而下功夫。一、挖掘教材内在美,让古板的内容生动起来,机械制图教学,教师只有挖掘教材的内在美,才能使学生认识美。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着广泛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给先民带来光明、带来温暖,万物生长靠太阳,可谓恒古不变的真理。况且在缺乏科技的古代,还有什么比东边的晨曦、中天的艳阳和西山的落霞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一轮课改的理解和认识,针对以往的单一式教学模式,感受到课改的必要性。那么,面对新课改的开展,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