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三丰出生地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明之际的道教大师张三丰是一位著名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出生地、历来就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明史》所说“辽东懿州人。”大量文献和考古文物证明,这是正确的。辽、金、元懿州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而不是在彰武西南。道教羽士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张三丰出生地有多种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张三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传奇人物,生于辽东懿州,即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他在懿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儒、士、道并修,创建了太极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道家学派,至今在海内外有极大的影响。探讨了张三丰青少年时代在懿州的主要活动,对张三丰研究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一位著名的道人,张三丰对"玄"可谓情有独钟,故而诗词首出"玄要",这就是道玄、丹玄、法玄。张三丰四处云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既描绘自己所目睹的景色风光,也记录所见所闻时的体悟。就艺术角度看,张三丰的诗词以及后来的扶乩之作具有一脉相承的风格:事喻道法,一以贯之;词传快意,自然不拘。  相似文献   

4.
隐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渗透于宗教之中,在道教中形成了不同于"士隐"的"道隐"风范,这在张三丰的"隐仙"人格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隐逸"行为既是一种宗教修炼的手段,又是一种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达到了宗教与审美交融和谐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5.
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了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指出“的”与位于它前面的形容词、代词等构成“的字结构”,并归纳了这一结构的语义、语用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的”字结构反映了宝鸡方言的口语特点。它不规范,应以普通话去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6.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此为西晋“文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张载、张协、张亢 ,此即“三张”。然其父之名 ,史传有“张牧”、“张收”之异说。其实 ,不少文献可以显示 ,“三张”之父乃张牧。确证此说 ,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 ,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张謇研究高潮的到来 ,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健康发展 ,应该对张謇的评价达成一定的共识。文章通过对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回顾 ,肯定了张謇研究已取得了巨大成绩 ,并对“儒商”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还重点论析了几个关系张謇评价的如“辛亥革命期间支持过袁世凯”、“五四后反对学潮”等问题 ,说明了进一步肃清极左思潮对史学研究的干扰的重要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张謇应定位在张謇是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坚强战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两<唐书>无传,其生平履历很是模糊.李颀笃于友谊,广事交游,其现存128首诗,有近百首都是交游之作,李颀的行年事迹多依其作品及交游.张垍乃丞相张说之子、玄宗之婿,亦能文之士.考证二人的交游,既丰富了李颀早年在两京之活动,又填补了史无张垍为兵曹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9.
笔者旨在探讨《张司业集》的版本源流,通过比勘20余种宋及明清版本,从其篇卷之分合,收诗数量之多寡与编次之移易,刊刻之序跋及庋藏之题识,印钤之鉴别,并借助目录学著作,论其旨归,辨其讹谬,进而探明诸本之渊源分属与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方言词汉字记音形式的不同会影响到方言词的词义变化。现代汉语方言词“洋性”(yangxing[ia?■55i?0])有多个不同的汉字记音形式,以“羊性”“洋性”为主,两者在词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关联。考察“羊性”源流,发现词化后“羊性”最早出现在《醒世姻缘传》中,随后逐渐引申出“盲目从众的”“追求新奇的,好奇心重的”“放肆的、不受约束的、不听从的”等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方言词“yangxing[ia?■55i?0]”的汉字记音形式中记音字“洋”逐渐替代了“羊”,濡染混同,“洋性”延展演化出了新的意义,并经过不断复制传播,逐渐由单纯的记音形式变为常用词。  相似文献   

11.
张鷟景云初任职为岐王属非岐王参军;证圣中张鷟任监察御史的途径非制举,乃吏部考选;张鷟仕途两次受贬.第一次在武周时任监察御史,因无士行被姚崇所恶遭贬.第二次在开元初因出使岭南受遗,事发,诏赐死,后经援奏,改为流岭南.两《唐书》、《桂林风土记》所记张鷟受贬的史料皆不确.张鸷卒官于龚州长史,非司门员外郎,今本《朝野佥载》所记率更令非张文成.  相似文献   

12.
张謇很早就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桎梏,毕其一生地努力改变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偏见,他视一切有用的知识为。天地之公器”,而曾企图集十万泰西之书,延士数十人以译之。他仿设了西式的文化教育机构,还广纳异域之才,择有才识者出洋求知。张謇的爱国主义并不排斥西方文明。他的博大的文明观即使在今日也深具垂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伟时 《市民》2006,(2):98-99
张謇其人 今年是张謇(1853-1926)去世80周年,其人可怀之处甚多。尤其在推崇“儒商”的当代,张謇其人.其言,其行.更值得追思。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张謇是一位引领潮流、颇有作为的开拓者。他倡导“棉铁主义”、力主“开放主义”、注重培育人才,其“实业兴国”的主张及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创新精神是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张謇的创新精神,加快南通工业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原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陶孟和是现代著名知识分子,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也是“五四”前后至1930年代思想舆论界的重要成员,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社会、教育、历史、文化、经济、国内国际政治、心理学、新闻学、图书馆学等领域。考证陶孟和的笔名“明生”“AB”“梦和”,以及陶孟和以此三个笔名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并考辨一些工具书中关于陶孟和笔名的错误,这对于研究陶孟和以及相关报刊和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史,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己所谓的冷籍难考,以及后人以讹传讹形成的所谓冷籍不能考而不得不进行冒籍的说法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张謇冒籍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学额分配制度所导致的个体趋利行为。重新探讨张謇冒籍这段历史公案,对于我国当下教育如何尽可能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亦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科学发展的思想,其中农工商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才兴农、科教兴农,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实现规模耕作,利用外资发展农业等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时下的新农村建设有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考“尚”     
“尚”是一个本义失落的字。在古文中,“尚”、“上”相训,二者都是指事字,在“高”、“尚”、“上”三者比较中,“上”又是“尚”的亚状态,它仅仅指地平面上的物,后成为一种泛指,初义比“尚”又低了一个层面,但二者的确指性都是明了的,虽然高度不同,一在屋脊之上,一在地上,但上部的位置都是一致的,故而能互训。明白了“尚”的高度性指示性质,由“尚”转化的意思就比较易于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周书”屡见称引,此名不能视为对某部著作的专称,不能将其等同于《尚书·周书》或《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七十一篇《周书》。从《左传》《国语》等所载春秋贵族引用,到战国诸子书引用,都可以说是指称一类文献,一般来说指的是周王朝官方训诰誓命等。但在墨子等引用者那里,周诗也被包括进来,因为诗、书皆脱离了贵族官学原有的礼乐情境,官学中学习方式、实践场合的差异不复存在,仅被作为记录前人事、言的文本学习、使用,而文本形式又不足以将两者严格地区分开来。战国晚期,见于《逸周书》中一些篇章的语句较多地被在“周书”名义下称引,应可说明这些文献在受到关注。从公元前四世纪中段到前三世纪中段的这一期间,相当部分在此之前尚未流传于世的一些王室档案文书,因为周的分裂、动乱和最终破灭,流出并得到邻近地区士人的首先关注,在秦国以及后来的秦朝被整理编次,很可能就是《汉志》著录七十一篇《周书》的原型。  相似文献   

20.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