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闻人应具有的审美能力和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审美表达水平两个方面,探讨了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审美构造问题。作为新闻人,应具有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力求用美指导新闻产品的制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中提纯出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与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闻传播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并从生活原型和传播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分析了新闻之美的构成因素,对电视新闻这一现代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审美化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当然,新闻不是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把新闻美等同于自由创造出来的艺术美;也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自在形态的社会生活美。新闻的本质规定了新闻美的属性:既忠实于客观现实,又是由记者主体性的作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美。新闻中所体现出来的美不是客观生活自在之物,而是经过记者理解和概括了的并真实地描绘出来的客观真实,以客观真实的事件为内容,通过主体创造性劳动而客观真实地创造成的一种美,它是记者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结晶。在新闻美的创造中,审美理想只发挥着非物态化的作用,并没有物化成新闻美的实在内容。新闻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概括,突破了现实美的时空限制,获得了时间上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空间上的统一性和普遍性、价值上的社会性和深远性。新闻美不是为了去纯粹地表现某种美,而是为了某种美的存在及其现实意义而去表现它。传播美的信息及其意义、作用,新闻审美是创造的出发点和目的。新闻美具有鲜明性、确切性、功利性等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它还具有丰富发展性。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的编辑工作中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 ,编辑是以出版和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执行者 ,编辑的基本劳动就是审阅、编修、收集稿件 ,具有审美能力是编辑工作的主导要求。而编辑的人格和感悟主要通过编辑的劳动表现出来 ,并可以使人明显地感受到编辑主体意识的审美创造力的高低。编辑要具有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 ,如发现美、理解美、协调美的能力 ,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感悟到美。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活动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活动的审美特性表现在它显在的社会功利性 ,美对真的从属性及流变中产生的美。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新闻 ,应重视美学的研究和应用 ,既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又写出有审美价值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传播如果只将一则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完整、准确地叙述出来,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因为生活中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附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与受众的审关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共鸣。采写者除了应具备感性经验、直觉领悟等素质外,还要具有展示美的思维统摄力,使新闻写作所必备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具有审美性的传播者,并探讨了节目主持人的审美追求。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形象、语言的规范美、表达的自然美、人格美以及个性美。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吸引受众关注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是受众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与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媒介行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新闻传播主要有电视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和因特网传播等。文章分别介绍这几种的审美特征。它有大众传播和其它类型的传播。新闻传播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媒介。它有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实用价植。  相似文献   

9.
胡愈之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认为现代新闻媒介应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和发布广告的三大功能,新闻传播具有启迪民智作用。一个国家的外交以民意作后盾,必须实现外交与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三位一体的互相影响。新闻媒介及其传播的内容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报道要忠实于事实,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传播要迅速,新闻传播不仅要旗帜鲜明,还要讲究策略,内容具有针对性,报道范围全面,满足读者需要,分析深刻。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呈,优化新闻信息传播结构与格局在于选择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与合乎社会实际真正需要的理性传播导向。新闻价值取向应关注社会政治、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与先进性;理性传播则应对照主体性、规范类和客体属性类标准严格把关。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用理性导向信息传播,影响传播结构与格局,将会发挥出新闻传播的优良人文与科技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是指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备的关于媒介传播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它由一系列基本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新闻学知识、传播学知识、媒体背景知识、选择和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与记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能力。研究并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近年来,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继续扩大,且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新出现的科系尤以信息传播学和媒体设计学最多。学程制的实施,打破了原来以学系为单位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做法。工作坊制度和综合实验中心则有效解决了新闻传播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台湾新闻传播学界还积极提炼学科核心知识,并以此设计核心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受其启示,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应重视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创新,同时坚守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高校学报与编辑美学的内涵关系进行了探讨。学报不仅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还必须是带给读者以审美的感受,其主要表现在学报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文中对学报编辑美学具有的特点;真实美、价值美、语句美、新颖美、规范美、装帧美进行了讨论和阐述,指出学报编辑应对学报所蕴含的美学因素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娱乐新闻是新闻的一种类型,是根据大众的文化需求而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与传统新闻相比,具有情节性、故事性、大众性、娱乐化、商品性等特点。大众在选择娱乐新闻时,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传受共识,即期待通过"消费"娱乐新闻获得消遣并得到身心的放松。在现实层面,一些娱乐新闻呈现出信息失真、混淆视听、策划炒作、隐私起底等伦理失范问题。因此,立足于娱乐新闻自身传播特征的伦理构建就显得尤为必要。娱乐新闻的伦理构建应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平衡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并力争避免娱乐新闻伦理构建的法制化和功利主义,最终实现娱乐新闻伦理的普适性、实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新闻摄影的审美意义,阐述了新闻摄影中的美学要素及其对新闻事件的传播、影响力及历史效力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新闻参与感这一新闻现象,分别从审美活动、认识活动、信息传递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闻参与感的规律性作用。文章还根据新闻审美的特点、新闻美的来源以及社会生活与新闻实践的关系,提出“新闻美是参与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传播中,人们对信息的审美诉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审美追求"向外转"成为最大特点,对媒介信息的审美接受从心灵美转向感官美与娱乐美,泛娱乐化是其最大表现,"一路观看"是新媒体使用者最喜欢的审美方式,传播视觉化是新媒体的技术性与工具性带来的审美途径。人类审美的虚拟性倾向在新媒体中被发挥到了极致,网络游戏对人"心理抚平"和"自我幻想"的审美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网络迷"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政府危机传播中新闻信息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但有效的评估指标的确定是离不开评估知识体系的确立,从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管理体系入手,重构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认为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的知识框架体系,应立足于网络新媒体参与的媒体群落的新认识,进行以政府为核心、以危机信息传播主体关系为导向的评估知识框架的建构和梳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深层次、理性地把握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机理,为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媒体的兴起,双语新闻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手机新闻文本所具有的真实性、精细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翻译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变译理论为手机新闻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其变译策略包括摘译、编译、改译和参译等。变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真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需要具备多种基本能力,审美能力就是其中之一。美术教学则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欣赏美,才能够发掘美,也才能够最终创造美。所以,学校教育在各门各科的教学中都应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