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应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为主要依据。应尊重广大民众习俗与心理需求,科学区分和正确处理红色资源"源"与"流"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概念界定才能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体现其固有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国色,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所代表的含义都有所变化和发展,这些含义的变化发展反映在历代典型的文学作品中。在先秦,"红色"象征着血腥和神圣;在唐宋,"红色"不仅意味着富有、庄严,而且还有美丽及"花"等物品的代称之意;在明清,"红色"有勇猛、忠诚、热闹、吉祥等意;而在现当代,"红色"又增加了野性、不屈和革命等意义。本文借助历代典型的文学作品探索中华民族"红色崇拜"传承和发展之线索,揭示"红色崇拜"产生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加强青少年“四史”教育是帮助其营造历史学习生态,树立正确历史意识,加强历史分辨能力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其独特的价值契合青少年“四史”教育的需求。因此,通过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承续红色文脉、凝聚红色力量,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学“四史”。具体而言,发挥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四史”教育中的作用,要注重加强思政课堂的红色教育意义,弘扬社会实践的红色传承价值,挖掘红色基地的红色感染力以及探索网络媒介的红色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冯天瑜先生提出的一种学术研究思路。其义是通过考察关键术语、核心概念的古今演变、中西对接的演绎过程,透见其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学"概念为例,可窥见历史文化语义学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湘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乡土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发民族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具有重大意义.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有形红色资源整理的和保护以及对无形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开发要重"红色历史"的体验和"红色精神"的弘扬;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开发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其主体精神,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精神中都有体现,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了革命性转换和升华;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中,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之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革命传统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并将之科学地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去,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创新教学手段,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有其生成的历史依据和现实需要,它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是对中华文化时代价值和现存状况的深刻把握。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和坚实基础,更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汲取红色文化力量,推动红色文物"亮出来"、红色资源"活起来"和红色文化"融进去",用鲜活的红色文化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歌,是一种多民族民歌。山西民歌是山西省境内的居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花儿"《下四川》与山西民歌《走西口》作为切入点,将二者放到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定位和探寻,解读和分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其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背井离乡的共同主题,发现民歌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袁溧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83-85,111
从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实践性特征和教学实效性等要求的维度出发,剖析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遵循前瞻性、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教育性原则,依托皖西地区的"皋陶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建设"皖西古文化长廊",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依托皖西地区的"红色文化""军事文化",建设"皖西红色文化长廊",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依托皖西地区改革开放成果,建设"皖西改革开放文化长廊",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党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亟须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党内法规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具备深刻的历史逻辑、坚实的理论逻辑和科学的实践逻辑。党成立至今通过制度保障红色文化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党章党规共同构成党内法规保障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根基;与国家法律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相比,党内法规在红色文化资源保障领域具有的独特制度优势为其提供科学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伟大精神,能够为强化人民群众历史认同感提供生动教材,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供内核保障,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歪曲党的历史、诋毁英雄人物、冲击文化市场、炮制负面话题等隐匿手段对红色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以有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需要夯实理论根基、筑牢文化阵地、善用红色资源、拓宽传播平台、健全法律保障,促使红色文化重焕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愈加蔓延泛滥,其否定革命、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否定历史人物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高校应拓宽红色文化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营造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多管齐下,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醢"、"酱"的最初出现,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研究"醢"、"酱"的历史起源,必须通过史籍和考古资料考察探明下列历史条件因素:制作"醢"、"酱"必需的盛器、盐、动植物产品原料、大豆、小麦、"制曲"和发酵技术等,这些因素既是"醢"、"酱"开始出现的客观条件,也是历史证据。考察表明,山东地区特别是临淄是我国酱及酱油的起源地之一,是重要源头,历史悠久,醢、酱出现应有8000多年的历史,"以豆合面而为之"的酱及酱油出现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酱油形成独立的生产工艺应有2100年的历史。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山东以及临淄地区酱文化历史文化丰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法律制度的构建不可能摆脱同历史传统的联系,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应该是民族历史传统的自然言说,因此要想深入研究社区矫正制度,必须对它过去的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现代意义的社区矫正制度尽管起源于西方国家,但社区矫正在中国并不是纯粹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存在诸多与社区矫正有关的传统元素,其中"礼法结合"与"和合思想"是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文化基因,而罪犯习艺所、南京国民政府和红色革命根据地开放性行刑处遇则为中国当代社区矫正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红色故事”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传承红色信仰的动力源泉、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涵育时代新人的营养良剂。在新的历史潮流中,历史虚无主义凭借其反动化、虚无化、娱乐化等特征,在否定历史记忆中离散对“红色故事”的理论共识,在调侃革命先烈中解构对“红色故事”的情感认同,在泛娱乐化外衣下消解对“红色故事”的价值传承,逐步实现其政治诉求。为此,我们需认清其反动本质,从其虚无根源、虚假方式、娱乐特点方面出发,坚定唯物史观、恪守客观原则、坚守舆论场域,有针对性地“讲好红色故事”。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红色文化传承的运行逻辑表明红色文化价值彰显的重要性,但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当代文化反哺现象导致的“代际困局”、社会需要变迁带来的“价值困惑”、多重文化竞争引发的“选择困境”,造成了红色文化的价值遮蔽,形成了传承阻滞。凸显价值优势的红色文化内涵历史化、赢得传播效能的传播现代化是去除价值遮蔽,实现红色文化当代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在当今的凸显使得哲学研究对象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理性文化转向了当代社会理论范式的文化。这不仅表明了文化哲学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批判和审视,而且也表明了文化哲学存在的"有限性"视域,但它并不局限在某一种"有限性"视域之下而是要超越其"有限性",这是文化形而上学本性使然。文化哲学批判的"有限性"视域以及在此视域中的"无限性"特征表明了文化哲学的"实践品质",这一品质在马克思社会历史文化哲学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三个源头在河南,和黄帝故里(《归藏》易源头)可以合称为"易"的四大地望。"易学"是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和完善的几个高峰,都发生于河南。历史上,活跃在河南的学者对易学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离开河南,就没有"易学史"可言。要弘扬易学文化,河南积淀有历史文化的前提和优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