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悲剧《麦克白》中通过其主人公的语言与行为揭示了宇宙观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试图将麦克白个人的悲剧命运与整个自然界的原动力和结构联系在一起。时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世界中的统治力量。任何企图破坏时间稳定性和打破社会秩序的尝试,都只能带来混乱与分裂,时间本身是正义斗争的最后主宰者。  相似文献   

2.
《李尔王》中的弄人和他的“跷跷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个主题。文章从心理、道德、社会和人类情爱世界四个方面阐述了“跷跷板”机制所起的作用,从而强化了《李尔王》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活跃于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的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者。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称之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成果如浩海烟云,多不胜数,尤其是在悲剧方面,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性广受评论家们的注视。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的成就也极具伟大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思想肯定是具有统一性的,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然是因为其精湛的深刻的思想与创作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是以乐观主义做为基调,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对人类光明的前途充满了期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在莫里哀和莎士比亚比较研究中出现的拿莎士比亚的悲剧与莫里哀的喜剧相比较的现象提出异议,指出应在喜剧范围内比较他们的创作,并找出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就喜剧而言,莫里哀和莎士比亚同样伟大,对传统的"扬莎抑莫"现象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成就巨大,但在戏剧理论方面却没有留下专著。通过一些散见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戏剧理论,可以看出其戏剧思想分六个方面:一是关于戏剧与现实的关系,莎士比亚认为戏剧既要摹仿自然而又不能机械地照搬。二是关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认为剧本是关键人物应典型化。三是莎士比亚创造了“舞台想像说”,主张观众运用想像去理解剧情。四是关于舞台表演艺术,莎士比亚强调演员的“意象”。五是关于五角艺术,他认为丑角不仅能提供笑料,而且常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六是莎士比亚提倡戏剧语言民族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诗人,他创作的十四行诗语言运用巧妙、韵律节奏优美,对世界各地的读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中,第29首十四行诗运用奇特构思、惊人妙语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心路变化历程,吸引了中国众多翻译名家对其进行汉译尝试,有4种汉译本颇具代表性。通过对这4种语言各具风格,韵律各含特色的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向先辈时贤的研究心血致敬的同时,尝试探寻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译文,以期为今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悲剧中鬼魂描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造就出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他以他的戏剧成就在文学史上确立了不朽的地位.当时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就曾恰当地赞颂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事件结构隐喻是莱考夫(Lakoff)所提出的最基本的概念隐喻之一。论文从事件结构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关于“生命”的概念隐喻,并将其细化为三类,即:位置版本、物体版本以及二者的结合。文章选取了关于“生命”的概念隐喻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红楼梦》中的语言体现,比较分析了这些概念隐喻对英汉语言中关于“生命”的常规隐喻性语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事件结构隐喻的角度对英汉常规语言中关于“生命”的概念隐喻的分类解释是切实可行的。此外,运用类似的分类对创新隐喻进行阐释也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深入到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层,从人物语言中探讨莎士比亚对戏剧创作的理论。因为莎士比亚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理论著作,要寻找他的文艺理论无疑是一项既迫切而又困难的工作。作者运用整体阐释学的方法从剧本、演员技巧、舞台、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寻找莎翁的戏剧理论,并由此证明莎士比亚不仅是戏剧作家,也是戏剧理论家。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言对英语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折射性,它不仅是情感、思想的体现,也是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最基本的工具。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仲夏夜之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独特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和他的思想,笔者从双关语、反讽、辱骂语、对比等角度对《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从英语语言角度更好地领悟整部剧的中心思想,感受伟大戏剧家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从其语言,标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最短的一出悲剧。但其思想蕴含深邃,艺术手法独具一格。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语言的运用、情节结构的安排,都贯穿着莎士比亚的匠心,不愧是一部构思奇妙、写法独特的剧作、因而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悲剧一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大多以作者所肯定的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力量,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悲剧冲突中,不可避免的不幸、痛苦与死亡,必然会唤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增强了人们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如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塞内加笔下的赫枯  相似文献   

14.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 L.G.奈茨也认为该剧是莎士比亚“最复杂”、“最伟大”的剧作。《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之所以能够强烈地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创造了安东尼这个伟大人物的复杂而丰满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从语言的界定与民族精神、语言的认识与世界观、语言的系统性与思维方式、语言的分类与创新等方面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剖析,并由此阐明了汉语在今后发展以及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是世界艺术的一个高峰。《资本论》一书多次提到莎士比亚。马克思不仅引用过莎士比亚剧作的材料,而且对他的作品做过深刻的研究。 敬爱的周总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号召文艺工作者介绍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其中特别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已选作中学语文教材,让中学生接触  相似文献   

17.
布莱希特与莎士比亚虽属不同时代的戏剧家,但在戏剧表现手法上仍然可找到相似处。本文运用布莱希特戏剧的间离理论,从戏剧结构和情节上探讨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间离手段和陌生化技巧。剧中的间离效果体现在:叙述手段的陌生化、结构的延宕、语言的间离、对位等。莎翁精心地运用间离手法使哈姆雷特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戏剧效果及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诗的语言是最精炼的语言,它又是音乐的语言。由于诗歌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因而也就便于朗读和记忆。这是中外诗歌的共同特征。多读外文诗歌可以培养外语语感。英语诗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丽莎白时代,诗歌吐萼扬华,开得满园春色,莎士比亚便是当时最享有盛名的伟大诗人之一。继而在十七、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又相继产生了弥尔顿、布莱克、彭斯、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是作者自我情感在传主身上的投射;作者在传记中对语言、音乐和福斯塔夫精神的见解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伯吉斯怀着对莎士比亚的信仰,打破偶像崇拜观,从人性出发,追寻莎士比亚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本文试图在历览前诸的基础上,从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结构和 表现手法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