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当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们开始建构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石的同时,英国女作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诗集和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横空出世。它宛如一首凝练而又完整的诗,以它深层的意象揭示了个人存在的意义与困惑。做到了以小说形式使艺术形象与哲学思考的完美结合。从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高屋建瓴之作。  相似文献   

3.
约翰.福尔斯的创作曾受到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对存在主义进行了思考与选择,更强调存在主义思想中自由选择等积极因素。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通过萨拉身上体现的存在与自由,福尔斯投射了自己对创作自由与作者主体价值的思考,通过文本创作实践了作者的存在与自由,同时有力回应了"小说死亡"的论调,反映了作家对...  相似文献   

4.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结构上模仿了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中剧”设置。这种设置给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的舞台,福尔斯借此探索了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由,表达了存在主义人文关怀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可能有的感受。王统照早期创作诗集《童心》中许多诗歌,小说集《春雨之夜》中的部分小说内容及长篇小说《一叶》的《诗序》对生命存在的探寻和叩问,已具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和意味。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文学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她通过笔下的背景、人物等,形象地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等核心思想,并以小说中的多重人物关系,艺术地阐释了存在主义哲学观念下人与人之间的"他人"与"地狱"的关系.存在主义哲学为耶利内克的社会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一哲学思想也是她作品中浓郁的阴暗色彩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爱丽丝·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自为存在”的女性角色,描写她们的生存境遇,展现她们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历程。在《亲爱的生活》中,门罗再现了20世纪三种较为典型的女性生存情境,呈现了女性突破既定情境获得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与波伏娃《第二性》中存在主义女性观相近的女性观念,为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黑暗昭昭》作为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长达10年休眠期之后发表的重要作品,揭示了二战之后英国小镇的人们,在罪恶与恐怖的余波之中荒诞异化的图景。小说中的两大主人公麦蒂与苏菲通过不同的选择,走向了全然不同的归宿。借鉴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读,探讨了小说的主题意涵。  相似文献   

9.
《围城》的钟摆意象与存在主义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最高文学领悟。作品描述了方鸿渐等人在法国邮轮、上海、三闾大学等地的“生存活动”。小说在人们奔走挣扎的困境中 ,在昭示着人生百态与“类”的劣根性的同时 ,将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和“荒诞”理论运用于极致 ,表现出作家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思维契合。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文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它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首要原则,表现人在绝望、荒谬的境遇之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英国约翰.福尔斯的著名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历来被当作后现代小说的典范来进行解读,然而小说处处都渗透着浓郁的存在主义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的色彩。本文以小说中显现出来的存在主义向度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了细读、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小说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即: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原本没有什么意义,而一旦人对事物采取了行动,事物便获得了意义。而这一理念的体现和载体就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萨拉。  相似文献   

11.
《丰乳肥臀》是莫言长篇小说中文化意蕴复杂、争议颇大的一部。这部小说以人为核心,表现与人的存在相关的诸多因素,将中国式的言说方式上升到人类普遍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的存在的真理。《丰乳肥臀》在人与存在的价值言说上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视野融合:"孤独个体"无法统一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同历史悲剧的必然性;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和人物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摆脱物的存在与缺失自我的复归。基于存在主义视阈解读《丰乳肥臀》中人的存在、自由、担当与尊严,以期实现对人类生存共性的哲学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存现象学为理论观照,以R.D.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为视角,分析该形象"分裂的自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黑人作家拉尔文·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在这冲突中人们寻找自我本质和价值,实现真正存在的这一主题。文章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来探讨《看不见的人》,并从其"存在方式"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由"不自由"到"自由"及"没有责任"到"负起责任"的转变,及其最终获得人性,实现自我真正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约翰·巴斯在早期小说《漂浮的歌剧》和《路的尽头》中戏仿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目的,是要指出20世纪中叶美国特定文化语境中人们所面对的生存困境,即传统价值体系坍塌之后自我存在的本体论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以技术理性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对个体情感价值的压制和放逐.探讨巴斯在这两部小说中呈现问题的方式、态度和解决策略是解读作品的重要思路.在巴斯后来的小说中,如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合理性地实现个体价值成为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墙》看成写实作品,认为它“反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判定小说主人公伊比埃塔是“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小说,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作了生动表现。小说在具体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象上都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人生如戏”的意识贯穿于她的小说《色·戒》。小说的写法、情节安排上处处有意识地展示戏与人生的紧密关系。小说把人生的戏剧化归结为生活的庸常化,显示了张爱玲对人生原本庸常的认识;借助主人公王佳芝等一群年轻人的经历,展示了她对人生的独特发现:人总是在寻找戏剧化的欲望下推动人生,而这一过程又表现出本能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加缪《局外人》中主人公的冷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贝特·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几乎可以说是他的存在哲学的图解。在这篇偏长的中篇小说里,我们可以找到荒诞、选择、对死亡的沉思以及种种哲学态度。令人惊叹的是,加缪能够在一部完全虚构的作品中,如此真切、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存在主义局外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各种微妙情感和心态。  相似文献   

18.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构成了托玛斯·哈代小说的悲剧特色,也体现了他小说艺术创作的顶峰。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给个体农民带来的灾难,最后导致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传统道德、宗教思想和法律的罪恶,同时,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不仅有社会因素,还有自身性格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透视苔丝·德北悲剧形成的根源,并通过对她性格的分析来寻找她艰辛的心路历程,体验她的感受,聆听她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优秀的哲理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探讨了人的生存本质,歌颂了创造生活意义的自由选择.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在一系列的积极选择之后得到了自由和独立.文章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个体的孤独,个体与他者,个体的自由选择.文章揭示了小说中包含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通过特殊的小说叙事、小说人物言语 ,凸现了一个从人类主体精神角度充分意识到荒诞 ,并对荒诞持蔑视态度的人物形象 ,实现了小说叙事、人物言语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审美统一 ,从而使存在主义哲学意蕴获得了完满的诗性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