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汉唐时期,“蚩尤旗”被定义为类彗,而后曲象旗的天象,是兵灾、国丧等灾异的征兆。在汉唐典籍的有关记载中,有为了硬套事应而出现史实错误,如有一次天象不同文献所载事应不同等现象的出现。而“蚩尤旗”的占辞可能也经历了术家根据天象之后的时事,结合现实政治而加以修改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当时民众之所以迷信这些天象星占,是与汉唐时期的现实政治情况,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等古代汉文史书有关吐蕃时期藏族社会存在着"重壮贱老"、"贵少贱老"等记载在历史上流传很广,影响至深,但事实未必如此。因为编撰于唐代的《通典》以及后来的新旧《唐书》等对吐蕃社会的相关记载缺乏直接的藏汉史实材料印证,其记叙内容似乎更多地参考了汉唐时期的《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等汉文史书对中原地区周边所谓"戎狄蛮夷"边民社会"普遍存在"的"贵少贱老"、"贵壮贱弱"等习俗的内容。事实上,杜佑在编撰《通典》时,由于涉及内容十分庞杂,相关佐证材料相对欠缺,在涉及吐蕃等边民社会的有关史实的记载上就存在诸多粗陋和失实之处。而从现存的藏族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吐蕃时期的藏族社会并不存在"贱老"的习俗,相反还非常强调"敬老"、"崇老"。以《通典》为代表的汉文史书对吐蕃社会"重壮贱老""习俗"的记载,确有可能是对之前汉文史书中对北方游牧社会习俗类似记载的一个简单"借用"和"移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夏小正》之天文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小正》本以《小正》为书名,是华夏先民数千年观象授时的结集,是现存最古老的月令。与《尧典》相比,《小正》记录观测星象的方法十分古远,必先于《尧典》而作。与《诗·七月》相比,《小正》与之建正一致,乃建丑而不是建子、建寅。《小正》对参宿格外重视,反映了夏民族观星象的习俗。与《月令》相比,两者所记天象一致,《月令》实源于《小正》。而作《月令》者笃信夏正,将《小正》天象以夏正理解,又配以夏正的物候。《月令》之天象与物候错位正好是一个月。据记载的星象位置研究,《夏小正》成书虽在东周,然所保存的天象资料,确是夏代的。  相似文献   

4.
《孝经》文献是唐代孝道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两《唐书》、《艺文志》等史志目录的记载,简略考述唐代《孝经》文献,可以了解唐代《孝经》文献的基本面貌,以及唐代政策法规、风俗时尚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史料阙少,对"黄头军"的问题历来缺少深入的研究。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曾提出"黄头军疑出自回纥,与沙陀同为胡族"的说法,但缺乏进一步的论证。从历史记载中看,唐代曾先后出现过六支"黄头军",其存在年代及从属关系各不相同。从"黄头"一词的含义上看,唐代"黄头军"极有可能是受到了汉代"羽林黄头郎"的影响而成,且带有较明显的文化传承色彩。  相似文献   

6.
《仁王般若经》"疑伪"的说法,其来有自。在梁代此经已经有来历莫辨的困境。但是,应该充分注意的是,此处所言为"疑经"而非"伪经"。从僧祐将之编入"失译录"来看,关于此经当时最为苦恼的是不知译者。隋法经在《众经目录》中将《仁王经》列入"疑惑录",法经看到的《经录》记载《仁王经》二卷为"竺法护译";法经看到的实物《仁王般若经》在经首又有"罗什撰集佛语"的题名。《历代三宝纪》根据新的资料作了记载,肯定了此前《仁王经》有三次翻译。费长房的记载得到后世经录学家的普遍认同,唐代的智昇并且直接否定了法经的说法。智昇所说的《仁王般若经》"翻译有源"就是以费长房的记载为依据的。通过对于隋唐经录关于此经的记载的分析研究,认定《仁王般若经》并非"疑伪经",竺法护、鸠摩罗什、真谛、不空等先后四次翻译《仁王般若经》是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是北宋官修的四大书之一,其书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广泛采择汉至五代的小说家言,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小说资料。在诸类之中,"感应类"是仅两卷篇幅的小类,其中多有唐代感应故事的记载。感应类故事以数量不能和其他大类作比较,但重要的是感应故事归为一类后,为我们研究唐代"天人交感"思想提供了对比参照的资料。本文以《太平广记》记载各类唐代"感应类"故事为主,从而对故事所蕴含的唐人的"交感"思想作研究,从而进一步拓展唐代历史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汉唐史学中的家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史学史上,家学传统是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汉唐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汉唐史学中的家学传统,首先表现在父子相传,子承父业,往往把史学当作一种重大的、严肃的事业看待而矢志不移。在著名的《二十四史》中,汉唐时期产生的《史记》、《汉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等历史著作,都是和这种  相似文献   

9.
唐代,佛教已进入鼎盛发展阶段,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大唐》)广为流传,其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而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大唐》中梳理出部分题材,以大量实证材料证明《大唐》对当时"征奇话异"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P.3532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载了8世纪前半叶丝绸之路沿线西域、中亚、印度诸地29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政治军事、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各国宗教信仰情况的记载,十分丰富而具体,可与两《唐书》《大唐西域记》《佛国记》等文献相印证,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有许多记载丰富于他书,有的甚至不见于他书,对唐代丝绸之路社会历史与宗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2.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卒年,自明末清初以来有多种说法。唐代杜牧《李贺集序》中关于李贺享世年岁等有关年月的记载,是目前考证李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依据。作者曾考索杜牧《樊川文集》中所有记载年月的数目字及其表达年数的涵义。在上述考索的基础上,探讨了杜牧用数词表达年岁的习惯用法———即虚年计数法,藉以考得李贺生于公元791年,卒于公元817年。  相似文献   

14.
《开天传信记》是唐末郑棨广泛搜集开元、天宝年间的遗逸趣闻而编成的一部笔记,并非如一些学者认为的是抄自《次柳氏旧闻》和《明皇杂录》,其资料来源具有独特性,显示出该书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记载了唐代中期经济、社会、刑法、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唐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文献上可以校勘和补正史书之阙。  相似文献   

15.
利簋铭文"岁鼎克"之"岁"有四种解说影响比较大,但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岁"字解释成岁星、祭祀名、抢夺九鼎均有困难。"岁"是"右史利"的名,"岁"与"利"一名一字。"岁"本义是斧头、镰刀之类的砍削切割器;"利"本义是锋利,"利"与"岁"名字相应。铭文记载右史利因占卜预测准确,受到周武王赏赐,因而作铜器记载荣耀。"岁鼎克"不能解释为"岁星当空"的天象,用来作为商周之交天象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存史料中关于唐代进士科状元的记载颇不一致 ,文章对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争议的六位进士科状元进行了考辨 ,澄清了《唐才子传》、《玉芝堂谈荟》以及《登科记考》等书的一些错误记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叙事文学发源于唐传奇,而《莺莺传》是唐传奇的杰出代表。他的流传与后代对它的接受为《西厢记》的成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从《莺莺传》出现后,崔张故事在唐代和唐代以后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不同时期接受的态度也不同。唐代在统治阶级内部,以一种"猎艳"的心态赏玩崔张的情事;而宋代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阶层都以"情"为关注点,为莺莺的遭遇而遗憾。  相似文献   

18.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史·西北地理附录》和《元史·河源附录》也都概括地记载了  相似文献   

19.
宋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又是一个转折点。它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即处于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宋代文学的繁荣并不亚于唐代。《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唐人别集近二百种,而著录宋人别集近六百种。据《全唐诗序》记载,唐代有诗存世者“凡二千二百余人”,宋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于条支、条支海的考证,大都是根据《史记》及前后《汉书》的记载,把它定在伊朗西南部及伊拉克一带临波斯湾地区。如《辞海》、《辞源》等书的解释都是如此。当然对于《史记》、《汉书》上所指条支国的考释可以根据当时历史而定,但决不能据此而指称唐代记载中有关中亚地区的条支名称也一概附会于《史记》、《汉书》所指的条支国。如冯承钧说:“按条支为古之亚叙利亚(Assyria),李白之时已蜀大食,代宗初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