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牟瑞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67-371
为顺应我国政府履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和推进人权保障进程的要求,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极易侵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应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指出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着犯罪嫌疑人无法充分获得律师帮助权、律师阅卷权受到限制、被告人的辩护权难以充分行使、缺乏明确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诸多不足,参照部分国家有关强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措施以及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提出了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米小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0):151-15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得到极大的重视,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给予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在现行法律、制度和执行环境框架下,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范围和程度等仍然有缺陷。本文对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缺失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宇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7):30-32
我国在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同时,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实践证明,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无论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方面,还是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有待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4.
郭志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讯问录音录像制度,这有利于规范侦查讯问和遏制刑讯逼供等取证行为,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但该制度在立法上只是原则性规定,操作性较弱,证据规则内容缺失。结合我国司法实际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有必要从讯问和录制规则、示证规则和审查判断规则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待条件成熟时出台《讯问录音录像统一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5.
在韩国刑事诉讼中,犯罪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较低,诉讼权利缺乏保障;犯罪人对被害人的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完善;对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较为健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滕宏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3)
尽管我国地方性规定游离于国家法制之外,但在现实中它却是律师角色实现职业价值的某种基础保证.虽然我国2008年新律师法着力于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但是在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之前各地方制度博弈下的迥异做法却加剧震荡了律师执业环境,尤其是会见权利、阅卷权利、调查取证权利和人身保障权利.这一特殊阶段暴露出我国律师执业权利地方性规定的契合与冲突、增量与变量等复杂问题,这必将成为我国中央和地方切实统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未来立法及实践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7.
金善达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正式确立了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但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事前程序监督不到位、事中实际操作不规范和事后证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应当完善制度自身的程序设计,加强侦查权力的有效控制,确保辩护权利的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有稳定性,但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修改也十分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97年实施以来已经过了15个年头,一些制度、程序已经无法适用当今司法实践的需要。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草案。草案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维护程序正义三方面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着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原立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4-158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认为刑事诉讼法应当以保障人权为目的之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与支持.这样的提法,不但从逻辑上无法理顺,与中华民族的法律观念、法律心理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也难以契合,最终必然陷入名实难符的两难境地.惩罚犯罪是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人权保障则是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必需坚持的原则和应当贯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准确表述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种否定式表述只是禁止了有罪推定.而无罪推定的关键是在禁止有罪推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无罪的法律状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应与国际通行表述接轨,采用推定为无罪或视为无罪等字眼准确表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甘文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5-25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12.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弱势群体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34条及第267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的一些特色和改革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钟新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41-42
证据在刑事案件诉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诉讼的每个阶段都是围绕证据展开的。侦查阶段是诉讼程序的开端,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证据,这就要求侦查技术人员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树立证据意识,转变侦查取证思维。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法律修改内容还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1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存在的问题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录音录像制度对固定证据,打击犯罪,防止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排除非法证据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新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对侦查讯问阶段实行同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设立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中的重大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为教育、感化、挽救,强调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一系列适用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如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但纵观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坚 相似文献
17.
宋宏飞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7-148
亲亲相隐又称亲属容隐,是指一定亲等范围内的亲属,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以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由此,亲属犯罪相隐不仅涉及到刑事实体法中的某些犯罪不予处罚或者不构成犯罪,而且包括刑事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通常是指刑事犯罪的受害者,即刑事被害人.基于这一特殊身份,他成为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程度不同,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使得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也不尽相同.为保障被害人人权,对各地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今后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于金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669-675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从经济与政治互相联系与互相作用的整合研究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轨中的利益冲突、权利配置与制度创新等重要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转轨研究视角,对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可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劳动基准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最低劳动权利、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具有强烈的公益属性。我国对于劳动基准实施艰难的现状表明,通过传统诉讼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基准纠纷,而劳动基准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呼唤着将公益诉讼程序导入到劳动基准纠纷的解决过程。我们应当构建完善的劳动基准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从而维护不特定多数劳动者的劳动基准权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