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eschick”(天命)问题在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此问题事实上与“存在问题”具有最内在的关联。因此,通过对海德格尔思想中天命问题之基本意义的阐释,我们就能够赢得对其思想的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海德格尔的 “存在之天命”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开端,从此以后就成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表述。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下述断言中得到概括性的表达: 存在之天命既赋予存在以根据,也赋予人(思想)以根据,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天命之思乃是其本有(Erignis)之思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3.
"存在之领会"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存在之领会"有三种基本形态:前存在论形态、传统形而上学形态和现象学存在论形态,使"存在之领会"得以可能的,是此在的有限-超越的在世结构。存在之领会的现象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存在与此在的相互共属关系,这种相互共属关系表明了存在的真理与人的在家之感的同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哲学贡献>一书是到目前为止出版的海德格尔著作中最主要的著作,而不是<存在与时间>之外他的第二主要著作.它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应该在<存在与时间>之上,对后者的一些观点有所纠正.它论述了海德格尔最根本的思想,涉及海德格尔毕生工作的大部分重要主题.就此而论,没有任何其他海德格尔的著作可以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5.
此在和本有是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的两个关键性概念.从此在到本有的转变体现了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即从生存论到存在论的转变.前期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含义是“是”,这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的残留.他从生存论出发,试图通过此在的向死存在获得本真自我,通过良知和先行的决心把握存在的意义,但最终未能成功.后期海德格尔抛弃了以此在领会存在意义的思路,提出了“本有”这一概念,实际上替代了存在概念.他用本有的时间—游戏—空间、本有之道说分别代替此在的时间性、话语性.作为源初的给予性,本有聚集了天、地、神、人,表达了人与世界的共属一体,具有超越性和主体间性,使存在的意义显现.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本己"思想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辩证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同时,海德格尔"本己"思想认为,人们的"自我存在"就是"罪责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详细论述了他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哲学思考。他彻底批判和剖析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艺术观,反对将艺术作一种对象性的审视。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艺术观,艺术的本质乃是真理的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就是诗。令人费解的是,海德格尔的最终结论却是:艺术是一个难解的谜。他也无意于揭开这个谜。要揭开这个谜,我们必须从思想之内在力量和现实的处境来加以着手。  相似文献   

8.
9.
存在遗忘、神性隐退以至上帝隐匿的虚无主义时代里,海德格尔毕生所思的问题是:如何唤起人对存在本身的追忆?如何适宜地安置人(此在/Dasein)的栖居?至迟从1934年起,荷尔德林诗成为海德格尔运思的决定性推动力。以《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为主要考察对象,关注海德格尔疏解荷尔德林诗时阐发的"微言大义",分析这种"微言"的形成和推衍,以图窥视海氏"大义"的精神品质全貌。  相似文献   

10.
追问“诗意”是一种思想的冒险,这种冒险使我们走上思想之道路。而此道路展现为海德格尔关于“诗意”的美学思想:从“诗与诗意”到“诗人与诗意”再到“诗意自身”的追问中,诗意这一事情从而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讨论的一波三折的过程,主要内容和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此文认为这场讨论分三个阶段进行,围绕着如何理解和运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个术语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在这场讨论中所吸取的历史教训是不要把弄贵理论是非的学术之争,搞成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2.
论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深刻地反思和批判了主体形而上学,揭示了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 了"消解"主体、唤醒"存在",超越技术、顺应自然,拯救大地、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思想。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为解 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三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实际上存在着三重内在的困境:第一是“此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普遍有效性问题;第二是“本真”生存的先行设置和“此在”中心主义的嫌疑;第三是不关心存在者而带来的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这些困境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其反传统的动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早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概念.在1929-1930年的讲课<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尝试以一条与已往不同的途径来分析"世界"的意义.在这一所谓"比较研究途径"中,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对动物与世界的关系之讨论.因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断定,世界只是此在之性格,而不是其他存在者之规定,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却似乎与当代生物学中有关"动物世界"的讨论相悖.如果"动物世界"的说法言之成理,那么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世界、甚至此在的分析,就似乎有修正的必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检视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对这个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Dasein”概念的理解与汉译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窘境,即此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我们尤其应展开对此概念之基本内涵的追问,以求澄清Dasein问题为何决定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际地推动我们的翻译实践,我们可视不同语境将Dasein译为“此在”或“如此存在”。  相似文献   

16.
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学说研究领域中当属于十分冷僻的话题。究其缘由,一方面在于多数情况下海德格尔本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觉理解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很少对其做专门的阐述;另一方面则在于在研究者当中普遍接受了由此前这种表面现象所导致的一种刻板印象,即以为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这里不过是个已经被解构掉的“区域性”问题。事实上问题并非如此。无论对于承认或是不承认知觉问题对于海德格尔存在学说具有贯穿始终的特殊意义的研究者而言,他们无一例外都错过了对于vernehmen这个海德格尔称之为“知觉”的概念本身的把握和理解。而这正是本文找到的开启海德格尔学说中知觉问题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康德认为,对于外在事物的存在,我们只能诉诸信仰,而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证明,这是人类理性的丑闻.海德格尔则认为,真正的丑闻反而是,哲学家竟一再要求和尝试提供这样的证明.康德尝试提供一个论证, 以解决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则意图将之化解.他认为只要我们对提问的存在者之存在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外在事物存在的问题就会消失.鉴于海德格尔对"实在问题"之处理,不单是他前期哲学的一个重点,也涉及现时西方哲学界的一些激烈的讨论,我在本文将尝试整理出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在本文的最后部分, 我将论证, 海德格尔不能被解释为传统意义的实在论者或观念论者.  相似文献   

18.
19.
20.
《即日启程》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它的成功虽然是诸多元素完美结合的结果,但是演员高超的演技在相当程度上成就了《即日启程》,他(她)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许多跨度很大的情节浑然地衔接成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于很多细微之处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于细微处见真情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特色。与此同时,影片将剧中人物本真的存在状态尽可能予以整体性的展现,而最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感动人的,这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即日启程》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笑声,而是在笑声之外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有关生活和生命本质的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