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视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论旨趣,以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其现代性论域有着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论域有着三个维度:一是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人被抽象为"理性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副本批判维度,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人被异化为"资本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原本批判维度,三是揭示"现实的人"以其实践生成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现代性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3.
理性形而上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存在论基础,在资本主义状态下人被物(如资本、商品)统治的实质是抽象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造就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中找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现实根源,异化劳动理论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切入点,并指明了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不仅破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桎梏,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革命性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瓦解和颠覆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进步"和"发展"为幻象所掩盖的资本增殖逻辑,揭蔽和破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经济发展以达成人的幸福这一资本主义最根本意识形态和最具有欺骗性的现代形而上学对人类谋求幸福与发展的桎梏,从而为人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8.
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学界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其实百年前,马克思就曾对资本主义的公共卫生问题展开深度批判。对资本主义公共卫生问题的揭示,是马克思公共卫生批判的立足点,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恶劣的生活环境、糟糕的饮食状况和肆虐的霍乱疫情;进一步剖析出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根本成因在于资本逻辑,体现在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本主义公共卫生治理的局限性以及资本主导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公共卫生问题化解的根本之道在于以人类解放为目标指引,依靠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公共卫生批判对当今的公共卫生治理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涉及社会制度保障、人民至上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本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并非如以赛亚·伯林所说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也并非"欧洲中心论"立场。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关切体现为:解构"资本"统治人的逻辑悖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奴役人的现状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主题。当代中国社会正步入马克思对"资本"、"市场"、"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和解放"等社会问题思考的时代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2.
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中起支配、决定和驱动作用的要素,资本寻求自身增值的本性和动机决定了资本的行动逻辑。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结构性作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结构和机制制度建设。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驱动资本主义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驱动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开拓世界市场、推进全球化进程。资本的背后隐藏着对劳动的奴役和剥削,资本的存在也不断制造着矛盾和对立,但资本在客观上也通过驱动劳动带动了财富的创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深刻认识资本的"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资本的"价值",推动构建超越传统资本逻辑的新的资本文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根本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马克思现实地揭露了资本逻辑与现代形而上学之间的同盟关系,从本质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固有弊端与发展趋向,并基于唯物史观对现代性的历史流变分析,从哲学高度肯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我国现代化建设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上,深入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指明了我国现代化的推进路向、基本原则及其演进趋势,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与拓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蕴涵着事实批判与价值诉求的双重生成本性。马克思政治哲学诉求人类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这种价值诉求与对资本的统治的批判同时展开。在从政治与经济的立体结构中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为人类解放找到了一条超越现代性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塑造下的劳动异化、技术异化和人的异化是马克思异化理论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解码现代性危机的三个重要支点。人是现代性的现实主体,现代性危机在本质上体现为人的异化危机,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丧失和人的类本质遮蔽。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人的生产劳动、技术及其物化形态并不具有自我异化的属性,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异化并由此带来人与人的主体性和本质相背离的现代性后果,其核心密码就在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的自我悖反和技术的不当运用;因而要避免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及其加剧的人的异化,把人从自身创造的各种物所产生的现代性危机中解救出来,就必须驾驭资本逻辑,实现劳动的价值还原和技术的属性回归。马克思异化理论为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工智能的现代性危机、实现使人免于技术奴役的现代性救赎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武器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由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道德观、哲学、宗教等观念形式组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考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轨迹,从中找出它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发生的思想转变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线性过程,而是在不同层面的逻辑递进。具体表现为:当青年马克思论述社会存在时,主要从唯物主义的现实原则出发,开辟了颠覆传统形而上学思辨逻辑的哲学新路径。但在阐释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时,马克思仍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框架内。  相似文献   

18.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0.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