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驻美公使,在出使前和出使期问,陈兰彬在华工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如率领调查团收集了大批关于中国劳工在古巴遭受迫害的材料;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在美等国华工之人身安全;在秘鲁虐待华人事件、丹佛事件发生后,积极与秘鲁、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等等.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陈兰彬在保护华工问题上的举措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作为派驻美国,专事华工事宜之首任公使,可以说,保护华工是陈兰彬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今人对于陈兰彬的印象多来源于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但容陈二人的政见矛盾,使得容闳笔下的陈兰彬存在不少不实之处。陈兰彬自身所留的《陈荔秋函稿》表明其虽为科举出身,但因久历洋务,注重实事,在推动幼童留美、调查古巴华工等事件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为一较开明的洋务干吏。  相似文献   

3.
咸同之际粤督劳崇光处理劳工出洋问题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掠夺中国廉价劳动力是近代殖民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种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沿海一带由外商操纵拐卖劳工的“苦力贸易”泛滥。1860年前后两广总督劳崇光在打击拐卖活动的同时,在没有征得咸丰皇帝同意的情况下承认华工出洋承工合法化,并逐渐建立了规范劳工出口的“广州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工出国的现状,也为清政府往后制定劳工政策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4.
虽然晚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对华工出国的自愿性进行保护,但是由于猪仔贩卖者追求经济利益,外国政府恃强凌弱,清朝政府官员腐败无能及华工自身受到暴力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导致晚清政府对华工出国自愿性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其军事强势和不平等条约继续巩固、扩大外国在华可享受之利益与特权,基本确立了对华国际关系体系。在业已确立的大格局下,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力阻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在丹佛排华暴乱后积极进行索赔交涉,维护在美华工正当权益,捍卫民族尊严,搏击汹涌而朱的排华浪潮,是一位不辱使命、令人敬佩的外交官。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背景下,陈兰彬以其难以释怀的乡土情结,在近代留美学生教育、出使美国以及保护海外华侨、华工权益、关注家乡民生和教育事业等方面贡献颇多,不仅反映出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他们行止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清末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的极度重压下 ,清政府被迫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良 :设置了全国性的农业管理机构 ,选派留学生出国习农 ,设立农业学校 ,兴办农会 ,重视农事试验 ,并着力改良棉、蚕、茶业。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进程。但清政府对农业的改良是以服务于工商业为目的的 ,农业政策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表现得摇摆混乱 ,难以得到有效施行 ,妨碍了近代农业的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8.
在“南非共和国”(当地非洲人称阿扎尼亚)境内,有几千名华人劳动和生活着。他们是近代以来到南非去的华工和华侨的后代。关于南非华工和华侨的历史情况,目前国内还没有专著系统论述。本文打算对此作一个粗略的介绍。中国人是怎样到南非去的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有中国人移居于非州。一八五七年,当西方殖民者在德兰士瓦从事开发时,曾招到了一些华工。一八八二年,在中国的英国商人,同清政府商谈招募华工事宜,并订立了在山东省招募华工的合同。这个合同是否立即付诸实行,  相似文献   

9.
一战前后,数十万华工远赴俄国,北洋政府为了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以及遣返华工归国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华工出国途径的复杂性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上北洋政府不能很好地协调华工与华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在自由出洋阶段过于放任的政策带来了无法化解的弊端,导致了最终无法很好地完成其保护与遣返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由于清政府的禁教政策、闭关政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早期美国赴华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因此,主张强硬政策,鼓动社会舆论,以及强迫清廷签定不平等条约的活动,贯穿了美国赴华传教士早期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改革,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晚清军事改革,作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引起了正在中国进行激烈争夺的列强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当时的清政府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训练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仍然所知甚少。因此,以军事近代化为目的的军事改革,便不得不依靠外国教习和顾问的帮助,列强各国特别是德、俄、日三国为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在华利益,围绕着中国新军的训练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本文旨在对德、俄、日三国与晚清军事改革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日文原始资料的解读,阐述了20世纪初旅日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历史变迁过程,论证了浙南籍华工商社群如何在中日经济差距的拉力下东渡日本,兴盛一时;该社群又如何在日本政府的排华政策和屠杀事件的推力下,迅速衰退。研究发现:日本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存在证明了日本华社不仅仅是华商型社会,华工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日本政府对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一直持以排斥态度,华工社群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三年五月,我们到广东省阳江县织篢农场,对归国不久的曾被卖身当“猪仔”的四十四名老侨工进行调查访问。他们是在一九○○年——一九四○年期间被贩卖到苏门答腊东部种植园和邦加锡矿场去的。我们着重了解:他们是如何被贩卖去当“猪仔”工人的;“猪仔”华工的劳动、生活和斗争情况;“脱身”后的出路问题等。这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1.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经济压迫和政治压迫是“猪仔”华工被卖出国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2.在极残酷的契约奴隶制压迫下,“猪仔”华工过着非人生活,不少人被压榨而丧生;3.“猪仔”华工和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在华外资银行是近代外国资本在华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前后如何对待在华外资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复杂而具体的问题。党把对外国资本的理论认识与新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根据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变化,先后制定和施行了取消特权,监管、限制和利用、清理政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政府向南非输出劳务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主向南非输出华工,经历了从严禁到被迫接受,最终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与国际国内形势的逼迫下,实现了劳务政策的重大转变。清政府首次主动向外输出大批劳务,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兰彬以翰林加身,书生入仕,因入幕于曾国藩、李鸿章,相继而为首位官派留学生监督、海外华工维权人、首任驻美日秘公使。他忠于职守,筚路蓝缕,书写了中关外交史、文化交流史的首卷。在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两难抉择中能做到主次分明,体现出陈兰彬身上传统而趋新、趋新而持重、持重而保底的文化品格。这是特定时空背景塑制的特殊文化现象,颇值得人们思考与品味。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是在1901-1911年间由清政府主导的一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改革运动。这场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较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对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容闳与近代中国早期的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后,积极推动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并被清政府派赴美国作为管理这一批留学生的主要官员之一。随后又担任清政府驻美公使的副手,对早期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对保护华工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