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中共纪念史的研究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态势:剖析纪念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关注纪念活动本身的历史考查;借助纪念日评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为进一步拓展其研究深度创造了条件。当前,对中共纪念史的研究亟待解决三个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共纪念史学、中共纪念史学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如何推进中共纪念史学的学术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占有突出的地位。抗战时期,中共党内出现了一个思想现象和文化现象:掀起了对于三民主义的研究热潮,它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何以需要、何以表现、何以可能和何以为鉴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三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的史学论著对此论述语焉不详。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抗战时期中共重提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原因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根据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即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核心,它摆脱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由于有了三大政策,便产生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本体是《新生命》月刊检讨的重要议题。戴季陶、周佛海认为三民主义本体是广义的民生主义 ;阎伯伦认为是狭义的民生主义 ;章天浪、金鸣盛则否认三民主义有所谓本体。讨论三民主义本体实质上是为作为“共信”的三民主义寻找“最高概念” ,但国民党理论界对此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留日期间萨孟武成为一个国家主义者,归国后转而皈依三民主义。他力图构建三民主义的政治学、三民主义的宪法学。身兼学人与党人身份,学理追求与意识形态制约之间的张力难以化解;而学术三民主义化及三民主义学术化过程中的困境,民治与党治、宪政与专制的不可调和性,使萨孟武的种种理论探讨,成为主义镣铐下的思想舞蹈。  相似文献   

8.
1987年12月12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宗张太雷同志英勇牺牲6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张太雷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12月8日,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举行张太雷故居修复落成典礼。由市委副书记程九度主持仪式中共中央委员、常州市委书记陈王英作了讲话。全国政协常委管文蔚、中共江苏省常委胡福明为张太雷故居匾额揭幕。省顾委委员张洪范、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三民主义论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双明 《学术论坛》2002,1(3):90-93
抗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有关三民主义问题的论战 ,各种政治势力对三民主义分别作了不同的诠释。正确认识论战中出现的各种“三民主义”的实质及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 ,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毛泽东以新民主主义理论战胜各种伪三民主义 ,表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作为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孙中山全面建构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还在一系列的演说中,论述了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宣传三民主义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宣传者的要求、宣传三民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对农民宣传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1.
百团大战后,中共领导的抗日事业面临严重困难。亲历者的口述回忆资料表明,当时,中共在根据地推行的多项措施,都促成了根据地农民的精神解放,根据地农民因之而成为中共抗日事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共当时的困难局面,由此得以扭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三大特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金伟 《殷都学刊》2001,4(1):51-55
中间势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重要"政治砝码",其政治倾向的向背是反映抗战时局和中国政局走向的"晴雨表".抗日战争中后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长期"结庐在虎穴",对聚集在西南地区的中间势力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统战工作,通过广交朋友、推动联合、开展合作等方式,争取了广大中间势力在抗战后期的"一边倒",即倒向共产党一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三个历史阶段,论述党在五指山区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抗联第一路军前身的磐石游击队 ,在党的领导下 ,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 ,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对推动整个南满地区乃至全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牺盟会自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从对牺盟会与阎锡山政权、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深入考察中可以看出:牺盟会是由阎锡山一手成立和领导的、并为中国共产党所改造和利用的抗日组织。它为阎锡山政权和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在华北的抗战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团结抗战,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精神文化体系,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基础。我们党正是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赢得了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构建起了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时代潮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宣传工作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90年的历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宣传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需要以历史为鉴,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宣传工作的不同方针任务对其基本特点和经验启示进行认真总结,从中汲取做好今天工作的丰厚的营养。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因应中国人民处在多元选择的十字路口的实际,展开了具有战争和建设双重特色(但主要是战争)的斗争,对我党当下的宣传工作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