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的经济价值研究的是教育提高收入的原因.学校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了认知技能,并且培养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所传授的认知技能对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只起到了间接的作用,而教育所培养的价值观是决定劳动者真实劳动生产率重要原因.教育层次高的劳动者之所以能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够获得高收入,是因为劳动组织看重其经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具有管人、管物和管事相结合的特点,那么,以人为本还是以物或事为本管理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本进行管理。一、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的运动过程中,人的劳动能力的强弱及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高,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就高;反之,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从本质上讲,生产力的运动、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结果的物质产品,实际上就是人的劳动的物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结。所以,在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的三大关键投入要素为劳动、资本、技术,而教育则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价值观决定着劳动者的真实劳动生产率,决定着人力资本的质量,决定着技术进步.从这三方面综合来考察,教育培养的价值观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劳动者。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激发人的创造精神,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重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巨大主观能动作用,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本世纪未“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路目标,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战略目标总是和社会基础相联系的。马克思把作为社会基础的东西称作“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个“劳动生产率”仅仅满足劳动者的个人需要不行,还必须超过劳动者的个人需要。毫无疑问,实现本世纪末的农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相应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政策和科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党在农村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关系问题揭开当今世界工业化水平较高国家的农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没有哪个国家是离开农业劳动力的外转移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然,所谓农业现代化并没有绝对的数量标志。各国的农业也是因自己的国情不同而各具千秋的,例如人多地寡的日本农业,是以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技术,依靠国家的价格保护(其主要农产品国内生产价格是国际市场的2倍左右),维持了较高的土地产出率;美国则是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现代化装备创造出劳动生产率极高的“石油农业”。我国逾9亿农村人口,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亩,而且以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创造了较高水平的土地产出率和极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以过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追求目标,又无力指望通过保护价格来维持土地的产出水平。于是,依靠农业劳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与美国经济李明德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正在起着重大作用。在经济竞争空前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得到提高,经济实力不...  相似文献   

8.
尽管从18世纪美国工业革命起,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经济发展上,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和政治家们才开始认真注意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在那时,发展经济学家将农业看作是整个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不重要的环节。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开发,才能获得经济发展,农业是剩余劳动的贮藏所,可以在不损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转化为工业成份。另外,既然农民的行为被认为不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传统,那么政府有理由部分地通过农业税收政策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生产的自然条件状况制约着劳动生产率发展的水平,影响着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劳动者的生存方式,影响着生产工具的材质,影响着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破坏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行为进行了生态批判.研究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能够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层解读,有助于我们重视对生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保护,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科技与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状况比较落后,较之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致使我国农村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现代社会,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因此,通过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的含义。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武装农业,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把落后的农业转变为赶上和超过当代世界水平的先进农业的一个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因此不同地区必须从具体条件出发,根据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原有生产和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这一转变,使农产品生产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农民和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具有高度生产水平的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农业现代化既然是一个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它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两种制度竞赛的决定性领域是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通过劳动生产率远比资本主义高表现出来。资本主义企业关心的是生存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供养失业者是“局外的事情”。社会主义国家关心的是社会利益,注重创造就业机会,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部分原因。美国的大型农场主要靠雇佣临时工人,农场不需要工人时,工人则失业。失业的农业工人和生活水平低而工作条件差的流动农业工人,正是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熹真 《学术交流》2004,(10):74-77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总结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即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进步水平、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是影响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重要因素。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即进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农村结构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税及土地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的发展要求科学与人道主义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必须成为一种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力量。决定这一趋向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对自然和人类有目的的影响产生了意义重大的时机,而这正在为科学树立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因此,决定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实质的以及促使这一内容成为一种社会法则的那些因素,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果把这些因素与认识过程区分开来,势必对科学和人类造成严重损害。这个观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中,一般的分为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非实体性要素则包括科技、教育、信息、管理等等。在实体性要素中,则仍然是“人的因素第一”。在生产力系统中,个人生产力仍然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因为科技的进步不能离开人的主体能动性,任何科学技术都是靠人去掌握和驾驭的。因此,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的高度,运用科技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论述了劳动者—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对于生产力水平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简明读本》评介曲炜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关键则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干部认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转移,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集中主要精力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多做工作。由于农业现代化中主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是农业机械化,同时为使国家和集体的有限资金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对农业机械的应用进行经济效果的评价,而经济效果的大小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计量比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地反映出来。应当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无疑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经济效果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问题在于当前有一种倾向,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提到不适当的高度,甚至成为评价农业机械化经济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认识是有片面性的。另外,这项指标如何具体地运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必要象讨论粮食作物单产指标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样,深入讨论劳动生产率的指标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贝 《探求》2014,(5):88-104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手。本文分析了广州2000年以来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走势,对广州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当前广州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今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科技成果全方位地迅速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在我国经济建设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今天,探讨科学技术向直接的生产力转化的机理,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而意义深远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