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是历史与诗学的结合,《洛神》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又艺术地把握、铺演历史。小说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探究人性的幽微;小说诗意的叙事主要表现在诗文互涉、诗意叙事与心理抒情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基于“帝蜀寇魏”的指导思想 ,从“尊刘抑曹”出发 ,着力于刻画曹操的奸诈一面 ,不切实际地褒扬刘备的作为 ,隐其诡诈之行 ,并且有形或无形地给刘备以极大同情、给曹操以极大鄙视 ,使之最终形成忠与奸、美与丑、好与坏的尖锐对比 ,成功地完成了两个人物的艺术创造 ,从而所达到了它的社会和艺术效果。这不是历史上的真正的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形象是在文艺创作中逐渐演绎 ,并由《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著作最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门》是夏目漱石青春前三部曲的收篇之作,运用叙事学中的空间理论进行研究,认为《门》中独特的空间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张力,还促进了意义生成和主题表达,使《门》的叙事空间艺术独具特色又意蕴丰富.通过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门》中的叙事空间艺术,剖析了空间变化对小说人物、叙事结构及社会关系等产生的深入影响,表现了夏目漱石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层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旧道德与新道德的碰撞冲击下出现问题变化的敏锐思考,具有唤起读者在社会伦理层次,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婚恋家庭观上深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小说作家对于叙事的重视与创新,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中,叙事人物在整个小说叙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古炉》与德国作家格拉斯《铁皮鼓》的叙事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在叙事人物艺术创造中存在相通性,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对于丰富小说艺术的发展应当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张学松 《中州学刊》2006,14(6):178-181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可谓第一篇小说化长诗,它的出现与文体互渗、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三国演义》研究趋于热烈,然则从情感方面着笔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从此入手,对《三国演义》涉及的人物作深入的开掘,这对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部巨著的价值是不无意义的。出 一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都被一种情感的纽带所维系。刘备之所以深得人心,除了皇族身份的微弱影响外,主要以“仁义”之旗来感召的。可以说,蜀汉集团的兴  相似文献   

8.
《王蒙自传》是一部颇有影响的传记文学。作者以自己生活经历为线索串联起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形成一幅内容丰富、信息驳杂的历史文化画卷。《自传》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无论是社会叙事、家庭叙事,还是自我叙事,都坚持说真话、揭示真相这一原则,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品格和极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范正声 《东岳论丛》2003,24(2):123-126
笑笑生在《金瓶梅》中设立了许多巧合情节。这些情节是对《水浒传》叙事的继承和创新 ,是我国传统叙事文学创作叙述艺术的典型体现。巧合情节在《金瓶梅》叙事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突出的表现为叙事的结构功能和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吕茹 《兰州学刊》2012,(6):102-105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角度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与叙事者视角流动的组合,在戏曲叙事中,虽然只能表现剧中人物的视觉、听觉及其心理的活动,但是叙事者经常采取隐而不退的叙事谋略,自由灵活地实现从限知至全知的转换。由于二者艺术特质的不同,造成了叙述方式的差异。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与渗透中,叙事者必须分别在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话语上实现一定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故事的传播,是小说、戏曲、说唱与图像传播同步进行的;图像传播更直接形象,更能被一般公众接受.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特别是版画刻印的发展,<西游记>的版画插图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传抄、雕板和印刷过程中,历经数百年,已经有了许多种版本和艺术形态.同时,书中的版画和插图,也有了许多各具形态和特点的作品.这些版画、插图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反映出版刻艺术和绘图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继承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托法》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信托事业的发展 ,但《信托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 ,有些条款表述不合理 ,个别条款规定得太随意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意义及意义的阐释是文学实现自身的根本方式。这种方式彰显了文学理解的语言性和当代解释学意义论的历史观,意义的生成是文本与阐释者相互之间的对话、交流与重构,它是交互建构的第三生成物。解释学的循环通常是指在意义的理解与解释中,部分与整体是如何以一种循环的方式相互联系的,而新的循环论改变了传统解释学的这一“恶的循环”,解释的循环成了人类认识自己本性和地位的本体性原则,是人类探索意义的可能性的一种前提条件,一种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艰辛的探索,卓有成效地贯彻了党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识和解决了党在贯彻执行方面遇到的一系列基本关系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执行能力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为和平建设时期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明贵 《学术探索》2009,(1):111-114
隋唐时期,《论语》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较前代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在统一经学的旗帜下,统治者垄断了经典话语的解释权;鼓励诵读的科举制度以及以古为上的学术观念,限制了经学的发展空间;崇道尊佛政策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经学的地位。如此的学术观念,如此的考试制度,如此的宗教政策,奢望儒家学术有大的创新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经学衰落了,《论语》学也衰落了。  相似文献   

16.
《元典章》的史料价值:1.《元典章》可以印证《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许多记载;2.《元典章》可以补充其他史料的不足;3.从《元典章》中可以了解元代各级政府处理政务的具体过程,尤其是能够了解皇帝听政的大致情况。《元典章》的通读要领:1.掌握硬译公牍文书的词法和句法规则;2.掌握公文的一些固定用语;3.掌握公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邓百意 《兰州学刊》2009,(12):180-183
场景作为诸叙述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是衡量叙事艺术成就高低的一个标准。中国古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世情等各类题材的小说,无论是以语言为表现重心的“文场”还是以动作为表现重心的“武场”,都构设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审羡风范的场景范型。这些典范场景不但构成了小说的核心趣味场,而且在结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内容,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人们在表述时往往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或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概括延安精神.其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已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同国内外反动派的英勇斗争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表现得最鲜明,最充分.  相似文献   

19.
理性本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性的命运喻示着文化的进渡.理性在近代的张扬和现代的式微,都是由于我们对理性的本源不够清明.从根本上说,理性的原初意义就是一种"洞见"和"观看",也就是古老的"理论"(theoria),或者说是theoria的别样表达;理性作为"直观"的"努斯"(nous),开拓了人类自我反省的机制.而理性作为"看"和"说"的"逻各斯"(logos),给人的存在以根基性的设定.归根结底,理性就是作为"光"(phaos)或"启蒙"(enlightenment)的"智慧",是对理性的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的最高概括.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概念基础的变革往往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前兆,量子概念就是架起从经典物理学通往量子力学的概念之一,也是科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对峙的概念基点。本文追溯了量子概念出现的历史画面,指出时量子概念引发的两种关于量子与实在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从语境方法论的教义对量子概念赋予其实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