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社会历史发展,现代化关涉“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和中心任务,并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新形势和新变局中,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二者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发于中国独特的国情,统一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汇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内蕴着系统且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蕴。具言之,在领导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面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接续奋斗;在方向引领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发展方式方面,“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世界意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奋力实现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自觉而强烈的现代化使命意识,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属于政党领导、使命驱动。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定位、思想指导、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四个方面:价值定位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思想指导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组织保障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资源,制度建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根基。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本身的实践宏大而复杂,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与推动也并非一劳永逸,围绕这四个方面仍有一些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彻底的实践思维,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深化认识,才能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更大成功,更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使命型政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理论指引与理论创新”“制度建构与制度完善”“道路探索与战略规划”“党建引领与党建支撑”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政党主导、政党推动、政党形塑的特征。我们党在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将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即按照党承担的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关于“政党工具性”的理论假设和思维定势,也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框架。对使命型政党的理解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加以阐释,需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从历史探索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百年接续奋斗中达到认识的新高度;从理论创新看,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开辟新境界;从实践变革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目标;从世界意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进步和各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历史的深度、理论的厚度、实践的广度和世界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奠基、开创和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朱新山 《学术界》2023,(10):77-84
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既需翻过传统中国历史之旧篇,又需在当代中国不断开拓出新局。然而,此两者任务都极为艰巨。传统中国是由小农经济、帝国政治、儒家文化、士绅社会组成的四位一体、互为强化的有机整体,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性的大转型,转型将极为艰难。传统中国既有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士绅、官僚,还是小农、商贾,无一能够肩负支撑中国社会转型的使命。中国艰难的社会大转型与实现现代化都呼唤有效的政治载体,即现代政党之诞生。而越是后发的国家,越需强大的现代化推动力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世界上内外情形交织最复杂、人口规模最巨大的现代化,是需要具有最强推动力量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证明,翻过旧篇与开拓新局均需政党主导,由此内在地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杨菊华 《河北学刊》2023,(6):155-167
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基本面,积极老龄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数据分析,从系统认识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内涵、科学研判中国式现代化对积极老龄化提出的迫切要求、准确把握以积极老龄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三个层面,讨论积极老龄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积极老龄化需要为谁积极、谁来积极、积极什么、如何积极四个问题进行了重点思考。当前和未来的长者不仅是人力资源,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积极老龄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都应以人为本,通过健康、保障、参与三条支柱,发挥长者的(非)生产性潜能,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马敏 《江汉论坛》2023,(5):92-97
<正>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作了高度概括和论述,理论界、学术界的任务应当是从实践、理论、民族和时代特色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自有其历史来源和自身演化逻辑,需按照历史发展经纬对之进行梳理,以深化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线,这同时也对全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备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基本使命,也勾画出了金融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现代化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相同的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普惠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为要等自身特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金融现代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肖祥 《学术界》2023,(10):60-76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复杂现代性境遇中,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自主发展与全球化之间、民族国家认同与人类共同体认同之间、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华民族复兴之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张力与挑战。为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思维创新以应对面临的张力与挑战,既强调某些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并重,即自主思维与融入思维相协调、综合性思维与责任思维并重;也强调某些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偏重,即逆性思维向前瞻性思维转变、纵向思维向横向思维偏重。  相似文献   

12.
<正>按照黑格尔的看法,哲学是概念的认识方式,它用概念之网把握世界、把握思想中的时代。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认为“哲学是一门创造概念的学科”[1]205,哲学的事业就是创造概念。那么,哲学如何用概念把握世界、哲学如何创造概念,就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增强,探索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创造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理论,已是当代中国哲学自觉的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领域4 206篇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样态、新兴热点及动态演进。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起航和繁荣两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汇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重大原则三大方面,研究前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世界意义;党的中心任务和国家战略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前沿热点生成演进的主导性因素。未来应加强交流合作,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交叉学科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现实问题衔接力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启数字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理研究;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及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特色。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与长期执政领导地位促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中国共产党以其政党自觉主动建构起系统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体建构之主体、属性、方案、途径;保障机制之动力保障、程序保障、文化支撑;风险防御机制之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核心,以中国共产党建构的现代化道路为剖析对象,进行本体性研究,可发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层逻辑与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明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最大特点和优点进行科学叙事,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以及三者的整体性属性来显现。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以事实、规律与行动三要素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真理性内在本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以凸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诉求;兼具真理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实践自觉,在厘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联式与串联式发展过程、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心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源泉。真理力量、价值道义与实践旨归,形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结构和实践功能。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结合,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好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新时代烙印的理论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承载着揭批现代化理论常识隐含的话语欺骗和实践陷阱,指引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双重使命。中国实践既向现代化的理论范畴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要义,也增添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要旨,还为现代化理论体系添补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缘于中国实践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遵循;具有的中国特色,缘于持续全面地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实践参照和指引。新时代的实践经验总结,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浇铸历史里程碑,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形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庄晰尧 《理论界》2023,(11):22-28
用马克思辩证思维来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马克思辩证思维内容逻辑、实践逻辑和规律性与价值性相统一这三重向度。从内容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发掘并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必然趋势,那就是现代化必须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类本质为核心内容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逐步地摸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更是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性,反映了我们党的宗旨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殷倩 《学术研究》2023,(12):14-18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多侧重宏大叙事和治国策略,呈现“理”多“情”少、重“理”轻“情”、缺乏“人”“情”滋润的状况,容易导致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内在机理和大众认同内在机制的协调程度不高。从中国文化所蕴含的认知逻辑和认知路径上看,“合情”才趋“合理”,“入情”更易“入理”,“通情”才能“达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维度具有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及理论逻辑;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内涵和实践表征,即对历史敬仰之情、对人民敬重之情及对民族担当之情;探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述情力”、系统梳理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情感资源,有利于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论域和视角,厚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情感基础,集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9.
王程 《河北学刊》2022,(5):61-69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文明机理,首先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经纬及其时代使命中发现它的特殊性内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范导。在此基础上,厘清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关系,澄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指明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三重限度。与此同时,通过反思传统“义利之辨”的核心程式切中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在伦理方面形塑现代化的灵魂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现为生成了人类经济文明新形态。它不仅开辟了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历史进步模式,更为世界其他文明通往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