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创造性地就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做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大决策。以历史定位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与基本保障等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四个最严”为基本遵循,社会共治为运行体系,回答了进入新时代后涉及人口如此之多、对国计民生影响力如此之巨、治理难度如此之大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域“治理什么”“谁来治理”“怎么治理”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体系,向世人展现了科学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治理:应对突发事件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现实表明,突发事件有常规化的趋势,应急管理从理念到实践都面临挑战,“战略性治理”理念成为突发事件管理的新思路。战略性治理主张,对突发事件的治理应该具有全局性、前瞻性、规划性和预防性,并以“社会风险一突发事件——公共危机”为动态分析框架。系统治理、动态治理、主动治理是战略性治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日益增多,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应对危机对提高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经由“洁洁良”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多元参与的视角归纳出媒体、网民和舆论对象三元主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为风险。为有效化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风险、困境与危机,当前提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效能需完善事前预警与回应相结合的前置性治理策略,加强事中引导与化解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理策略以及巩固事后归纳与教育相结合的隐藏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是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从“组织—制度—情感”三维框架剖析了当前“饭圈”的运作现状。基于“饭圈”参与治理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其运行困境主要有三:一是科层管理模式下网络资本弱化影响粉丝的参与意愿,二是组织资本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饭圈运营前景堪忧的结果,三是以数据劳动为代表的卷入式参与模式盛行制约了个体性资本的生成。针对上述困境,设计了优化社会参与网络、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培育和提升个体参与热情的三重应对策略,以期为“饭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拓展渠道,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创新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崔小燕  张长立 《学术界》2022,(10):75-84
突发网络舆情回应治理的滞后性、随意性及其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引导失灵风险,回应治理体系的“反功能”风险和回应性过度风险等共同构成了突发网络舆情回应治理的三重风险样态。以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沟通不畅和价值偏好、回应主体和回应行为系统的部分失灵,以及回应治理的“内卷”与形式化的包装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上述诸多问题的风险诱因系统。因此,应选择契合不同风险语境的制度创新模式并提升不同风险的弹性治理效率、构建契合现代网络舆情风险治理需求的网络结构模式并强化多元主体之间的基础信任和合作共识、合理界定常态化业务的回应边界并以技术嵌入模式提升对整个网络舆情风险周期的治理效能,利用相关智慧治理策略完善该领域风险的现代化治理路径,在网络强国进程中探索契合国情的善治之道。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智慧治理既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乡村智慧治理在优化乡村传统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泛化与主体价值冲突、技术主导与主体权益冲突、技术开发与社会公正冲突等诸多伦理风险与挑战。因此,从乡村智慧治理的伦理自觉和技术自洽的长效机制建构来看:首先,乡村智慧治理“内”要以“善治”的核心价值理性构建其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乡村智慧治理“外”要以“善智”的技术理性打造其治理工具与技术的创新;最后,从主体结构、权责划分、战略理念的维度构建“内外兼具”相互衔接的乡村智慧治理框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重启的现代化进程中,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中呈现出“转型社会”的双向运动.其内在逻辑是: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迁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整体性创新.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当下中国面临的市场化转型风险和民主化转型风险,探讨了基于风险应对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建构的基本理念、价值目标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颜烨 《江淮论坛》2022,(5):56-61+193
相对于城市社会、工业领域和市民群体,农村、农业、农民的风险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文章基于治理理论,将风险治理凸显为三农的主体内容,构建“认知—行动”分析框架(三农风险认知—韧性能力认知—治理行动体系),就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新发展阶段三农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不同类型风险的交互认知,以及对风险治理能力缺失和经济、管理、乡风文明、社群、生态韧性较低的认知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三农领域“积极风险治理”行动体系,即采取包括全方位、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的“五全”主动积极治理方略,方能有效治理三农风险。  相似文献   

9.
“大智移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客户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更新了文旅理念,改变了旅游数字生态,文旅产业数字化治理蕴藏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作为对“一核多元”模式潜在公共性危机的反思,如何打破条块分割、推动社区公共性生产、培养居民公共精神、增进公众互动参与,是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考量进路之一。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亟待梳理脉络、刷新范式甚至重建路数,纾解在文旅治理中的结构性难题,进而针对治理理念与技术困境有所作为。文章选取“责任机制”维度,通过结构化分析和过程化视野,直面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与理想建构紧张关系,在结构上探究主体关系、行动逻辑、互动效果等技术要素,在过程上明确责任主体、责任机制划分,赋权景区组织,改善治理逻辑,探索直接衔接治理机制。文章认为,聚焦治理结构互动机理,挖掘技术应用被遮蔽主体关系、合作议程和问题策略,符合“共建共治共享”政策话语要求,“道术合一”逻辑能为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主体间关系分析提供阐释可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为摄取跨境数据流动所引起的“数据主权”“数据石油”“数据安全”和“数据自由”的最大利益,发达国家大多采取进攻性策略巩固其在全球数据流动中的霸权,而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有限理性和国家能力,被迫通过防御性的本地化措施予以应对。可以说,为维护数据跨境流动安全,各国采取的规制策略基本勾勒出全球数据治理格局的图景,也为全球数字治理路径的完善提供一种新分析视角。因此,本文通过审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策略取向,分析不同规制策略适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结果,演绎出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基本原则,进而在分析中国规制策略不足的基础上,完善中国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1.
赵瑜  周江伟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09-118+159-160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相似文献   

12.
唐华陶  钱贤鑫 《理论界》2008,(12):49-50
治理理论提出了一套不同于传统行政范式的治理理念和善治的制度架构,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范式。但其理论需要建立在经济发达、民主程度高和分权制度完善等基础上,如果把握不当,则很可能陷入“治理陷阱”。从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入手,并分析治理理论在第三世界中的运用困境,从而探求出这一理论对于中国行政改革有用的选择逻辑,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模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蓓  马如秋 《东岳论丛》2023,(2):128-136+192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是夯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食品高质量供给,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信息不对称明显,且面临数字化治理理念相对落后、要素整合不强、智能应用不够和多方参与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框架,辨析信息主体、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等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要素,遵从协同性、最优性、涌现性和调适性等系统特征归纳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原则,厘清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逻辑思路。通过信息主体数字理念创新、信息内容数字要素聚集、信息技术数字智能驱动和信息环境数字组织互联等均衡协调,提出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优化路径,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整体化、精准化、敏捷化和协同化。  相似文献   

14.
过渡型社区是由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的转型样态,具有“亦城亦乡”特征。过渡型社区居民面临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空间适应,空间形态重构推动治理模式转变,因此基于“空间—治理网络”分析框架,研究过渡型社区的空间重构与治理转型。一方面,过渡型社区空间重构包涵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过渡型社区治理转型以“主体-策略-关系”的内在逻辑,一是通过治理主体重组形式,重塑治理权威和整合治理资源;二是运用网格化治理,重视居民服务诉求,提升社区治理效率;三是加深社区治理关系,形成具有居住空间同质性和社会交往需求性为特征的“微共同体”。过渡型社区治理应以提升居民生活满意感为重点,构建新型治理共同体,再造社区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基建迭代,安全风险有变,治理方略有别.本文在公共管理和风险治理主题下,遵循"风险呈现—风险属性—治理挑战—治理回应"的逻辑主线,探讨国家布局数字新基建后安全风险的新变化及其治理问题.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下,数字化安全风险激增,社会安全风险复发,政治安全风险上升,风险边界扩大、影响外溢;传统风险向新兴风险转移,目标风险与次生风险博弈,客观风险与感知风险交织,风险治理将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按下葫芦浮起瓢""多安全才安全"等多重挑战.因此,数字新基建下,要积极适应新兴风险,随着风险的持续呈现和认识深化适时调整治理方略;要正视风险多元化,将原来只关注目标风险的治理框架改进为综合权衡目标风险和次生风险的治理框架;要重视感知风险,通过多层次风险沟通策略,凝聚风险共识,推动风险共担.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了阐述,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和实践指南。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港澳回归祖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基本制度、制度设计和制度内容三个层次明确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落实“爱国者治理”、坚持保持港澳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等总体原则;从顶层设计与治理过程中建构推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促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迈入“一国两制”事业新阶段,应着重从重塑区议会“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制度功能、完善和优化官僚系统与国家的情感链接、强化管治队伍治理能力和加快管治效能建设方面提升特别行政区政府治理能力,使“一国两制”制度优...  相似文献   

17.
平台通过数据垄断、资本加持已经成为新型“非国家权力体”,其背后隐藏的平台资本主义在双边网络效应的支持下无序扩张,容易带来政治伦理风险。互联网平台依靠技术理性、技术价值遮蔽资本本性,通过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俘获公共权力,侵害公共利益。互联网平台的资本遮蔽性、负外部性以及“技术黑箱”导致网络空间政治民主偏离,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数据鸿沟”“马太效应”“数据孤岛”带来政治正义解体风险。党和政府应发挥主体治理监管作用,通过建构责任治理、规范治理、底线治理的三维框架,化解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政治伦理风险,实现平台良性发展和规范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国家治理与传统文化的优势,是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晓苏的新时代乡土小说一如既往地关注民间礼俗在乡村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维系功能及其呈现出的异化与复杂性,同时也加强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治理策略与民间礼俗互动、互融的思考,并在以“理”导“俗”的多样态书写中,探索如何以新的叙事话语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对于我们认识新时代乡土小说的新质新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下,作为乡村“善治”的载体之一,公益组织在有效嵌入并助力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公益组织助力乡村治理的实践为基础,跳出“国家-社会”关系的结构叙事,回归公益组织行为和过程分析,在新媒介赋权视角下构建“身份—策略—结果”的分析框架,并归纳公益组织实践中呈现的助力策略及其行动逻辑,可以发现:新媒介赋权策略选择主要是回应项目落地、助力达成过程中,公益组织在乡村治理场域社会关系网络中身份的动态变化;通过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公益组织得以从无权的边缘观望者,成为获取认同和权力的骨干行动者,以及获取持续性影响力的隐性参与者;从赋权自我到赋权他者、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是公益组织利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治理策略的总体特征和逻辑。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当前,受违法成本低廉、部门监管联动不足等因素影响,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着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安全需求与安全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健康。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从食品安全法规的强治、道德规约的善治、城乡基层自治“三治”入手,融“三治”为根本,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新时代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