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动力来源、奋斗目标和评判标准,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社会共享发展,坚持由人民来评判工作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人民至上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百年来,党的人民至上观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人民至上观的发展谱系;在新征程上,秉承党的人民至上观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只有全面把握这一历史经验的整体逻辑,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新时代继续坚守的价值宣言,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价值遵循,实行群众路线为其提供路径支撑,勇于自我革命为其提供动力支持,实现共同富裕则明确其目标指引,它们共同揭示了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机理。新时代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和紧迫任务,坚持人民至上必须以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必须重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紧贴人民主体价值主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人民至上落地落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点,分析了党和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互促共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调整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愈加凸显。对“全体人民”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美好生活内涵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科学认知和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上,对法治原则的把握一定要清晰明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虽然在解决具体矛盾和制度建设上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这三个至上在法治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提供方法论指导,厘清“枫桥经验”在产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历史逻辑,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脉络。纵观“枫桥经验”6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良法善治为目标,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守正和实践上的创新。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以法治思维为工作方法,以建设平安法治社会为目标追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具体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法律至上”的观念对于“法治”的最终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所应采取的一系列 对策包括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或法制宣传教育。构造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领导层,党的各级组织及广大党 员模范地遵守法律,政府依法行政,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一项重要历史经验。这是立足唯物史观的宏阔时空视域作出的科学论断,其中内在交织着时间和空间两条不同的线索。当前学界通常侧重"四个伟大成就"从时间维度重新划分历史阶段这条明线,而往往忽略了从空间维度透视其党史逻辑这条暗线。正是在后一视域下,"人民至上"的党史逻辑和历史经验才能被昭彰彻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内含"人民战争"的革命逻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内含"人民政权"的执政逻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内含"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面对新阶段新使命,如何把"人民至上"的党史逻辑转化为党的空间治理的实践关切点,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人民付出沉重代价换来的历史经验,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这一举措,受到国人的一致拥护,世界的高度赞扬。在我们这个经历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切社会问题,根本都是人的问题,都应该以人为主体,反映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或称为人民的主体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性之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就是“人民至上”的文化。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行为主体,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人民的行为文化,具有代表人民的行为主体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和经验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法治,和在法治的前提下实现党的领导,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在指导方针下完成了由“人治”到‘祛治”的历史性转变。如何贯彻党的这一战略思想,即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法治和如何在法治的前提下实现党的领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为人民服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法治的道德基础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以“为人民服务”为题,作了一篇纪念张思德的悼词。为人民服务,就是“彻底地为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全党运用邓小平理论对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得出的结论。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大在总结过去六年的胜利和经验时指出,“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回顾这六年的实践,我们对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观是党关于自身政治属性、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等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阐释,具有特定的内在构成。具体来说,在价值内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监督和人民共享;在理论特征上,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观日益彰显出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在实践要求上,党长期坚持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执政策略及自我革命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都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瓶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十二大报告在总结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原因时指出:“党所以取得上述许多方而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党坚决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顺应了人民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是对我们党取得历史性转变伟大胜利的根本经验的高度概括。学习十二大文件,对此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我们就能更好地坚持和运用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列为十大经验之一。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统一战线的发展都伴随着党对统战对象在认识上的成熟。对统战对象的正确认识,既能保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又能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还能推动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创新。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实事求是的重要方法,积极发挥自我革命的内生力量,牢牢站稳人民至上的立场,不断推动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从依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 ,以及这一治国方略在政治法律领域的确立 ,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决策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同时把握新的情况和经验 ,不断在理论上有所发展 ,有所创新 ,对依法治国做了一系列系统的论述 ,极大地推动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概括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