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达与沟通”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有效表达和同理共情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对于爱国主义精神、人文精神、文化自信、价值观建立等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为贯彻落实“表达与沟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分析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入手,厘清课程思政设计思路,进而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为探索本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理念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该理念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好价值引领工作,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的课程教学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本文以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管理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各类专业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提供思路,在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从整体上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促进高校教育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方位等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当前,高校落实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面临一系列困境,育人主体对课程思政认知的不深入、育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足、育人制度的不完善、育人资源安排的不合理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都严重阻碍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专业课育人效果的提升。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协同合作,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指导思政育人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安排,并健全育人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实现全面监督,确保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彰显了法治目标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道德认同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并使之统一于“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同时《民法典》司法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法学教师应善于将价值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构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如何破局?结合《植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开展专题研讨,收到了示范引领、质疑释疑的良好效果。同时围绕“发掘思政点、扩大融合面”的理念提出了八大方面的思考与建议,即课程思政应纳入教研与督导工作的常规管理,需要发掘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思政元素,注意促进课程的专业性与教育性自然融合,科学家及其科学精神是理工科专业最大的思政点,教学实施要坚持正面引导与实事求是的原则,任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工科专业功底、良好的思政理论修养以及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在梳理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发展脉络基础上,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在顶层设计上,学校应从明晰课程思政建设主线、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建设、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统筹;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上,要根据课程类型、学科专业特点,对标人才培养目标,提炼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分类建设;在教学运行上,要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融入、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系统做好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学专业课程中,做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国家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实践中仍存在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课程融合不易、法学专业课教师执行困难、协同育人机制尚未配套等现实问题,应采取多项具体措施提升法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开设的翻译硕士课程"口译基础理论与实践"为例,主要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程考核、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几个方面,对翻译硕士口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育人目标,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同类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指出该课程案例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后,提出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释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育人类型和分析其思政育人效果,发现凝聚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师情感投入与对故事背后的价值挖掘,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理论课相比,学生更青睐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其思政育人效果比课堂理论教学效果更好。通过凸显专业课程特色协同育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无声”育人、强化实验实践融入思政立体育人三个层面提升微生物学类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为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建构主义理论为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以满足薪酬管理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隐性教育”的客观需求以及薪酬管理“复杂性学习”“大案例学习”的课程要求。从海南大学薪酬管理教学团队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开展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看,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加快思政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并优化教学评价的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课程思政作用,促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企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理念在不断进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互融互通的有效路径,可以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旅游管理作为有着较强实践性、理论性以及创新型要求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有效的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成为了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借助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文本分析法针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探索质量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更好的发挥出课程思政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课程思政提出了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多元协同和技术创新的新要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由单一的“课程思政”向多维的“学科思政”转变。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具有“大学科”视野、“大课程”观念、“大思政”格局和“大数据”技术,彰显以学科互涉实现思想价值引领、以知识融合打通思政资源壁垒、以空间重构活化思政育人形态、以数字智慧赋能思政生态系统的价值意涵。在此过程中,以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融合的结构形态为起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下课程思政的秩序向度为中介、以人文精神涵养的课程思政高质量育人为旨归,形成逻辑理路。面向未来,高校课程思政要于守正中创新,确立“本体—认识—实践”的观念体系;在定界中跨界,构建“知识—课程—学科”的内容体系;以技术求人文,打造“全程—全链—全域”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一节为例,根据区域分析方法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思政”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特点,明确区域分析方法“课程思政”的理念,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原则与思政教学方法,结合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课程内容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包括对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效果评价改革等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挖掘轮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出发点,轮滑教学在思政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轮滑教学中思政元素所起到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相互融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挖掘轮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主要创新点;探寻课程思政视域下轮滑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战略目标指导下,有选择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专业学科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形式,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形式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将一批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推进,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的内涵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思想政治问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地矿类专业实施“脑矿+地矿”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例,明确了目前地矿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地矿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重点,提出了以培养脑矿丰富的地矿人才为目标的地矿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开展以"5+1"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协同育人教育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方能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学校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思政目标,依托国防兵器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倾力打造"大国兵器"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构建"系统化课程思政核心理念体系、多样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高水平教师思政能力提升体系",将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办学文化、"致知于行"为校训的育人文化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