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工市民化与进城农民工退出农村宅基地之间关系密切。从互动机理来看,农村宅基地退出可以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则对宅基地退出提出了现实需求;从互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与宅基地退出的最大动力,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为市民和实现农村土地高效利用是重要的运行机制。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工退出宅基地具有可行性。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与宅基地退出互动,应加强"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和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城乡空间体系,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实施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生中小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力所在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新生中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但面临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巨大的成本考验。文章以福建省首批五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为例,测算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管理费用等五个方面的公共成本,尝试回答农业转移人口融入新生中小城市需要政府支付多少公共成本、如何化解成本压力等问题,为新生中小城市构建合理成本分担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切入,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制度、资金、流向等三个主要难点,进而针对难点从三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宏观背景(一)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导向2013年,若干重大会议均围绕着新型城镇化展开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如此密集地讨论市民化议题是绝无仅有的。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放在突出位置","要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5.
按照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同时,实现1亿人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进城农民就业的质量,实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而就业是市民化之本,基于就业转型的农民工市民化才是城镇化题中之意,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实现农民的稳定就业。当前,我国进城农民存在着大量的就业形式分散性、就业收益非规模化、劳动权益保护非组织化和劳动关系不稳定性等非组织化特点的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农民工被动选择的结果,非组织化就业对农民工收入、人力资本投资、职业安全防护和城市社会融合形成约束,以致农民工被社会政策和组织文化边缘化。建议加强灵活就业者权益法律保障,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双挂钩和社会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推进进城农民工职业管理和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生活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权利和利益,更好地促进他们适应城镇化带来的生活转变。该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考察方式考察安徽省合肥市大杨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考察其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生活适应性问题,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保障结构和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两大群体的潜在矛盾应具有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两大群体关系的机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素质,促进两大群体相互交流相互认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成本分担机制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保障。个人成本、企业成本和政府成本共同构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应以政府分担为主,企业和个人分担为辅;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成本分担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各方的成本分担能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城镇化化经历了缓慢发展与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其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进程滞后、质量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凸显、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加快新型“四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受二元结构、城乡制度供给不均衡和城镇化不协调等因素影响,福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互动不足、进展缓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步发展,必须厘清农业现代化机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和进入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而产生的社会转型现象,就业是解决农牧民进城后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宏观上考察了青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原因,以农民市民化为大背景,提出了青海解决农牧区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指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市民化意愿强烈,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是由于市民化能力不足、落户城市困难而又不愿舍弃农村的特定社会现象。"二律背反"现象不仅延缓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以传统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这一现象,必须深化户籍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构建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杨金洁 《理论界》2014,(6):154-156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政府或社会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本措施之一,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保驾护航。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稳定就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的身份平等,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城乡和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成果的公平共享。  相似文献   

1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发展呈现出分化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新农村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11):120-127
目前我国城镇化研究多关注城镇化水平量的层面,而忽视了结构层面。从新增城镇化人口的来源结构角度对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再认识,有助于清楚地把握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实质,发现存在的真实问题。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新增城镇人口的来源结构,发现扣除城镇自然增长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之后,由城镇地域扩大所带来的城镇人口增长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贡献占据很大比重,而进城农民工所占比例较低,且持续下降。未来推进城镇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应通过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购买住房,提高其举家迁移的比例,使农民工留守家属进城代替通过"撤村并居"扩大城市面积,成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贡献力量。对此,应推动城镇化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引导农民工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降低居住市民化成本,实现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小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06-210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不在于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在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关键在于两个市民化:一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实现市民化;二是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实现就地市民化。概言之就是实现流动人口的合理固着化,去除"浮萍化"的无序流动,重点在于流动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凸显。"三农"问题与城镇化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与热点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其实就是农业人口的最终出路与转移问题。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到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口"的问题,即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就业是农民工立足城市并最终成为市民的关键。当前,农民工总体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歧视、收入水平低、就业不稳定、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民工培训和权益保护力度等,是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而推动其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中央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诸如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巨大和城乡二元体制阻滞严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会治理体制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快农民工和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步伐,更需要着力推进居村农民市民化,因为它能短时间、低成本地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城镇化、农民居住集中化与农民非农化既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强大动力源,又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承受载体.中国农民市民化应该优先发展城镇化,并辅之必要的集中化和非农化.居村农民市民化是农村城镇化、集中区社区化和职业非农化"三化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农村城镇和农民集中区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空间载体,从事非农产业、强化社区建设和健全市场体系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要的经济社会内容.国家政策唯有使"三化"融为一体,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