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精神生长的逻辑视角出发,考察并揭示井冈山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精神得以孕育生长的实践看,井冈山精神建立在具有开创意义的革命实践形态上,其背后的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最关键一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主动、精神主动上迈向新境界,标注了中国革命在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新起点,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创新变革的新基因。从主体的人格形塑看,基于井冈山精神的主体自我改造,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人格的塑造具有关键意义,包括革命觉悟的锻造、革命意志的锤炼、革命作风的塑造等。从集体的精神认同看,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寻根意义的革命精神家园,井冈山精神承载着革命者的精神价值共识,成为涵养伟大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66周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0周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使边界党组织成为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前进的坚强核心。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表现为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必然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自我革命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理论指引;以突出问题导向为原则,为坚持自我革命确定奋斗目标;以坚守人民立场为根本,为坚持自我革命明确价值导向;以牢记初心使命为动力,为坚持自我革命筑牢信仰之基;以制度管党治党为抓手,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5.
自我革命是党的鲜明品格、革命精神和政治优势。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批判"的"扬弃"本质属性;其历史逻辑是党以人民立场为价值旨归的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动态历史过程;党的自我革命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发源地,而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透视井冈山斗争的历程.我们能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和动力逻辑理路,这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邮政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创建的。1928年,在毛主席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权正式设立“赤色邮政”,并于1929年发行了以五角星和镰刀、斧头为图案的邮票。这是最早出现的人民邮政邮票,从此揭开了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陈伟 《东岳论丛》2023,(8):157-162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生成逻辑、内在机理和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从生成逻辑看,沂蒙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形成,在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不断得到传承弘扬的一种优秀精神;从内在机理看,沂蒙精神有着依次递进、有机统一的内在联系,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从时代价值看,沂蒙精神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建设一个"大的群众党".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逻辑起点应追溯到党的筹建与诞生之时.从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过程看,在建党初期萌发与基本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正式形成,全面抗战时期走向成熟.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要有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依靠党的组织路线来保障,必须坚决反对与严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与各种腐败现象,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建设一个"大的群众党".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逻辑起点应追溯到党的筹建与诞生之时.从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过程看,在建党初期萌发与基本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正式形成,全面抗战时期走向成熟.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要有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依靠党的组织路线来保障,必须坚决反对与严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与各种腐败现象,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党百年奋斗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出发,不断深化各个时期对资本的认知,不断强化和完善适合各个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的资本理论,不断探索规范、约束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形成了党关于资本认知的逻辑演进历程。这一演进逻辑依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社会革命层面,提出“消灭资本(重点是官僚资本)”的主张,但也依据当时根据地建设对物资的需要而“利用和发展资本”;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和平改造民族资本”,最终实现在社会革命层面上“彻底消灭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同时也消灭了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使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开始侧重从生产要素角度逐步深化资本认知,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有机内容。而通过对党关于资本认知逻辑演进历程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资本及其理论,进而证明党关于资本认知的逻辑演进具有内在的理论必然性,体现了马克...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边界军民积极探索根据地建设的道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的经济保障问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建设思想.文章试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集中彰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需要;从历史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现实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属性,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人民性的理论逻辑来源于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接续。人民性的实践逻辑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打江山,还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人民守江山,更在新时代领导人民壮江山。在新征程上,要以人民性为根本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以人民奋斗为动力,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披荆斩棘而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起点和发祥地。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宣传它的斗争历史,对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关于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中发掘和征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正确反映历史的回忆录,弄清了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历史问题,基本上恢复了井冈山斗争历史的本来面貌。但还必须承认由于某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目前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的宣传中仍存在着脱离历史实际的主观片面性。一九八六年由井冈山市委党史办、井冈山市地方志编纂办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及所形成的经济建设思想,较之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和完整。他的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和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原理与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接续奋斗积累而成的历史经验。自我革命既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也体现着鲜明的现实观照。立足新时代,审视自我革命精神的现实转化,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展开。就理论逻辑而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主体逻辑;就历史逻辑而言,体现在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形成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体现在管党治党中不断增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实践自觉;就价值逻辑而言,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四重逻辑,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28年12月在湖口县举行。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江西省委唯一的一次党代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发动领导了江西各地的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到1928年6月,江西境内除了湘赣边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还出观了赣西南的东固、赣东北的弋(阳)横(峰)革命根据地和赣北的岷山游击根据地等;全省党员从“八一”起义时的1000余人增加到5600余人,建立和恢复了2个特委、2个市委、35个县委和10个区委;革命武装除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湘赣边界和赣西南活动外,全省“有组织的红军共八百人左右,新式快枪四百十余支”、有“赤卫军五千”。  相似文献   

19.
“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这三重视角来审视。就深厚根基而言,它表现为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年奋斗的理论升华和“世界之问”的求索回答;就根本逻辑而言,它体现为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逻辑、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逻辑、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实践逻辑和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的政党逻辑;就实践遵循而言,它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和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的历史奇迹。这三重视角是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局部执政时期,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政权运作、政府组成、法制法规三大方面对中共的执政方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长期探索。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后,毛泽东就提出要以国民党为戒,避免采取直接指挥政权的方式;1942年中共开始建立间接指挥政权的机制;抗战期间,中共开始建立民主执政的政治体制,1940年7月确立的"三三制"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更是党的执政方式民主化的集中表现。遵义会议之后,中共又纠正了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唯成分论"和"唯功绩论"的错误,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立法方针,明确规定党不干涉司法,让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我党在局部执政时期探索执政方式法制化的具体表现。上述诸举措为中共局部执政时期的民主执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