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论刊》2014,(1):116-118
近几年来,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第二小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全校教职工在大力加强家校联系,推进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本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宗旨,倾心家校共建形成德育合力。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家长义工队”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家长义工的红马甲活跃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学校在家校共创共建中走出了符合学校科学发展的德育新路子,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相似文献   

2.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种长辈与幼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具有尊重信任——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共同发展三大典型特征,而影响和谐亲子互动关系建立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意识、儿童气质特点及家庭结构等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可从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言传”与“身教”并重、创设亲子游戏、正确认识代际差异、构建和谐家庭结构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家庭中的亲情沟通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父母想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就需要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占最重要的位置。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任何东西、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呢?母亲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  相似文献   

4.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会表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家庭影响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儿童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应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采取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组织化教育的原型,家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人的职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性浪潮的冲击,在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动力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学校教育作出让渡,出现了“脱域”,其“在场”的教育意义被虚化。对现代性的反思中,家庭教育重新返场,在“结构—制度—文化”动力框架作用下“嵌入”到教育场域中,为教育之现代性“隐忧”祛魅。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在场”的育人共同体,是家庭教育的发展愿景:以共建逻辑型构家校育人制度共同体、以共享逻辑培育家校育人理念共同体、以共治逻辑形塑家校育人行动共同体、以共鸣逻辑筑牢家校育人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作为家校教育互动的重要手段,家访是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信息沟通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家访”的教育作用,这就需要对其本质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从学校、家庭角度出发,家访是家校教育协作的重要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关颖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构建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10.
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遗憾的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展道德认知、加强情感交流、重视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配合,而家庭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承担者是家长,家长的教育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这些传统不仅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其中与青少年教育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家本位”的价值取向。所谓“家本位”的价值取向,就是这种家庭至上、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状态。它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包括…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兰州学刊》2005,(5):352-352,F0003
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由于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诸多不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儿童人格独立性培养这一主要任务,不断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和良好的儿童社会化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郝静 《晋阳学刊》2023,(5):105-110
文章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家庭教育期望较低、家庭教育行为有所缺失,这一状况给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发展和社会行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认为,促进在城或在乡的家庭团聚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其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夫妻离异后,双方在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人不能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在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下,产生了心理扭曲的家庭教育方式。1.霸占心理:承担教育抚养一方,把孩子视为己有,不准离异的对方来看望孩子,剥夺子女与亲生父(母)交往的权利,用孩子来惩罚对方。2.累赘心理:夫妻离异后,为了再婚方便,谁也不愿意要孩子,把孩子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心情稍有不顺,就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打骂、虐待孩子,用体罚的方式发泄家庭解体或影响再婚的怨恨。3.补偿…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催生了规模日益扩大的民工潮,也造成了严峻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也与农民工的前途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流动儿童动荡的生活和转学经历、边缘化的学校教育、再生产阴影下的家庭教育、居住环境及文化资源、父母教育程度及亲子交流、家长的教育期望、流动儿童自身对未来出路的迷茫等问题的探讨,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下,教育对于处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而言,更多地是一种阶级再生产的渠道,而非向上流动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白丽 《家庭科技》2021,(12):36-38
在2018年9月10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成为教育强调的重要内容.然而,家校共育面临着意识薄弱、认知不深刻、沟通不畅通及共育模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家校协同育人效果的发挥,不能很好地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因此,需要探究更有益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许慧妍 《北方论丛》2021,(5):106-115
家庭教育在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下降、家长养育理念与技能落后反推家庭教育需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家庭与政府、社会、学校等外部关系.从家规到国法,家庭教育的公共性日益明显,中华民族家国文化的传承给予家庭教育立法可行性文化土壤.从政策到法律,家庭教育立法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九省家庭教育立法案的出台,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已证成其正当性,从法理基础、立法目的 、立法内容层面,制定家庭教育立法框架,以提高家长亲职教育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了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给予家庭扶助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霞 《南方论刊》2013,(9):78-79,29
社会对儿童的元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视,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元认知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现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滞后的现象,阻碍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因此,以家庭教育的误区为视角,深刻剖析其误区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的原因,以此挖掘出一条适合解决此困境的道路,协助家长促进儿童的元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构建有利于留守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加强留守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