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塑料软盘旱育秧。(1)备好苗床和营养土:选择靠近水源的肥沃旱地或菜园地,按旱育秧技术要求施肥,整地,做好苗床,床宽以竖放两盘或横放4盘为宜,一般1.3米左右,秧床间留30-40厘米工作道.床面整细整平,以保证盘与床面能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2.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水稻种植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概率越低;务农劳动力兼业、拥有整地机械、灌溉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务农劳动力通过兼业使劳动时间错峰配置实现劳动力最优利用,最终使农户倾向于种植两季水稻。水田面积与稻农选择两季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比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政府应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弱质化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两季水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肥床旱秧稀植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秧池、省肥、节水、省工增产增效的优点。很容易被农民接受。但大田管理的质量,对这项技术的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践,在旱育秧高产栽培上必须抓好以下技术要点。(一)浅水栽秧,浅水活棵,及时搁好田。旱育秧具有移栽后暴发优势明显,发根快、分蘖足、够苗早,栽培不落黄的特点。因此,旱秧移栽时一定要坚持浅水栽秧,在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2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在劳动力配置、水稻种植模式选择和水稻生产技术采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进一步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小规模农户的水稻单产高于大规模农户,但大规模农户的水稻生产的亩均经济效益要高于小规模农户.  相似文献   

5.
张勇 《小康生活》2002,(2):21-21
柠条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造林的最佳品种,具有萌发力强,耐土壤瘠薄等特点,但种植中,出苗率很低,影响效益,浪费种子,下面就将内蒙古几十年来种植柠条的经验总结如下。(1)整地作床。育苗地最好秋季深翻,翌春作床10米×3米。床做好后再用锹浅翻一次,并施足底肥,同时用药15—20kg/hm~3,杀死土壤害虫,所用几种药物,要交  相似文献   

6.
做好通气秧田,是通气湿润育秧和薄膜育秧的基础。其特点是:秧田上烂下松,透水通气,晴天不易开裂,雨天不易积水,有利于扎根齐苗,抵御寒流低温,对防止烂秧及提高秧苗素质极为有利。具体做法如下:(一)干整。先按秧板规格开好沟,后在秧板上浅翻2—3寸,削细整平,拾净禾蔸、杂草等混杂物。浅翻时注意沟边上留1—2寸不翻,以防塌沟。  相似文献   

7.
使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利用江汉平原347户农户水稻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84.76%,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劳动力、化肥、机械以及种子投入对水稻单产有着显著负影响;在不同规模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中,受教育水平、农户家庭规模以及土地转包对技术效率有着正向影响,农户负债对技术效率有着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内部报刊大吹特吹旱稻种植,说旱稻属套种水稻,凡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均可种植,抗病虫害,适应能力强,亩产可达500-600公斤,最高可达700公斤。一些农户认为,种旱稻既不育秧、寄秧,又不用打水栽秧,开沟点下了事,单产可与杂交稻比上下,确实很好。于是就大量引种,想一季下来就收入几万元。这究竟能否成为事实呢?请看下面的例子。《四川农村日报》在今年3月6日刊出了“洋稻种长出苦果”的文章,说的是,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和桦川县305户农户2009年全年水稻种植投入产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运用Logit模型对固定生产投资可能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家庭规模、非农就业比例、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耕地面积、家庭经营收入、信贷水平、农户对稻米最低收购价格期望度对固定生产性投资有显著影响;是否发生灾害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规模无显著影响。运用Tobit模型对生产性资金投入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家庭规模、非农就业比例、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耕地面积、家庭经营收入、信贷水平和家庭住房价值、农户对稻米最低收购价格期望度、是否发生灾害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规模有显著影响。在模型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水稻种植户增加固定生产性投资和增加生产性资金投入的合理建议:提高稻米最低收购价格;提高水稻种植的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教育水平;确保水稻种植户能够及时获得生产性资金贷款。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农户外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4年对黑龙江和湖南省这两个水稻主要生产省的7个地级市的75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水稻生产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户主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主要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而农户家庭收入对其外包的影响则主要在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价格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显著为负;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显著为负;农村村落的专业化服务队组织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主要在农田整理环节;农村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水稻种植不同生产环节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旱育秧与常规湿润育秧的秧田期生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好,主要表现在根系生长快,地下部分增重高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矮健,苗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的生长均慢于常规湿润秧。  相似文献   

12.
农户化肥施用低效率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利用4省57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基于SFA方法的单一投入要素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对我国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农户的平均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仅为0.35,存在很大的节肥空间;户主年龄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施用技术效率都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耕地细碎化、劳动力外出务工却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户主受教育年限、种粮补贴和水稻商品化尽管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无助于其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圣去于湖南资兴320例农户水稻种植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一般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素质因素三个方面,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般环境因素对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环境因素次之,个人素质因素影响最小。具体来讲,农户对稻谷价格评价、生产资料价格评价和种植补贴评价越满意,其水稻种植意愿越高;家庭种植面积越多、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和水稻种植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越大,农户水稻种植意愿越高;教育对水稻种植意愿影响的曲线呈倒“U”形。  相似文献   

14.
土地细碎化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6省468个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结合理论与实证考察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调查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值为0.742,技术效率偏低,且不同类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土地细碎化阻碍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后抑制作用减弱;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而且对土地细碎化阻碍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效应和联合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草莓定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择地整地: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作草莓园。园地要求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前作应是种植水稻、玉米、大蒜等耕地,不宜用烟草、蕃茄、洋芋、黄瓜等前作地种草莓。整地时每亩撒3~5%的辛硫磷颗粒剂1.5~2公斤,防止地下害虫。并深翻25~30厘米,整细搞平。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单季水稻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水稻生产边界内的相关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户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和OLS模型分析绿色认知、环境规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099。2)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64。低效率组农户占比为81.08%,均值为0.55;中效率组农户占比为4.86%,均值为0.85;高效率组农户占比为14.05%,均值为1.11。3)农户绿色认知能够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影响农户农业生态效率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因素中,家庭人均资产、劳均资本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灌溉用水量具有负向影响,种植面积、户均劳动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稻谷商品化率具有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扩大高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农户数量、提升农户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意识、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支撑以及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2年江苏省水稻主产区农户关于气候变化的感知、适应行为及生产投入产出的调研数据,利用交互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就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并判断感知和适应行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存在感知和采取适应行为,对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均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感知基础上的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增加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是农户选择最多的适应行为,但其会显著降低水稻经济收益,而农户选择"使用新技术"程度增加1%,可显著提高水稻成本收益比例约0.24%,且"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选择新品种"也会对水稻经济收益产生正面影响,"修建基础设施"和"改善农田周边环境"则需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研究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农民气候变化知识和适应行为的宣传、培训与教育,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以达到农户科学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稳产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秦翔 《小康生活》1995,(5):27-27
(一)夏红芋一节一叶栽插好。据临泉县迎仙、韦寨、长官三镇部分农户试验,改夏红芋常规一秧一株栽法为一节一叶栽插,由于显著提高了成活率,所以既省种又增产。他们的具体栽法是:(1)剪秧。把取来的一条春红芋秧,视茎粗状程度和叶片多少,截成几段。每段长2—3厘米,留一片叶,并剪去叶以上茎部。一般每株春红芋秧可截2—3段。(2)栽插。多采用水平栽插法。把剪口芽埋进土内1厘米左右。唯一的叶片露出地面。一般亩栽插2800—3200株。这样栽出的夏红芋不仅薯块大、结薯集中,而且减少了根部黑斑病、线虫病的发生。故收获时省力,亩产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