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圌山风光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简介2004年,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植根于镇江新区这片东依巍巍圌山,北滨滔滔长江的沃土,一群爱好文学的阳光少年,相聚在“有江南的小黄山”之美誉的圌山之巅——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诞生了!它由教科室吕赟、蔡百珍老师发起,校长殷晓峰担任顾问,自诞生之日,便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迈开了稚嫩而又坚实的步伐。“童年是人生的春天,儿童文学是写给春天的文学。”圌山文学社的社员恪守这种美好的信念,怀揣一颗不泯的童心,在文学社的实验田里快乐地耕耘着。两年来,圌山文学社出版社报24期,自编乡土教…  相似文献   

2.
镇江,因其背山面江,地势险峻,为镇守江防之地而取名镇江。在这样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里,有着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西津渡老码头。若说旅游是走马看花,那西津渡却是个适合度假之所,闹中取静,便捷的交通,无可挑剔的古镇人文,纷至沓来的游人。这些综合到一起,西津渡景区内唯一一家高级度假精品酒店"雅狮"优雅而沉稳地在此落户。雅狮,一家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度假精品酒店。雅狮,一家以小型、精致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3.
一、镇江西津渡古民居群资源价值 镇江西津古民居群坐落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保护规划面积约52公顷,厚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街区内现存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居住着3800户13300人;展现着镇江宽广而深厚的阅历,记载着城市的史脉和传承,被称为一部“活着的历史”,“镇江历史文化博览区”。  相似文献   

4.
寿丘春晓 寿丘山,是镇江城内三山之一。据《续丹徒县志》载,山体纵长99丈7尺,顶高18丈7尺。城中尚有日精山、月华山,又有胭脂岭、凤凰岭、乌风岭、骆驼岭、梅花岭,合称“三山五岭’,故镇江素有“城市山林”之美誉。《嘉定镇江志》云:“寿丘山在城  相似文献   

5.
正镇江是一座自然天成真山真水的山水园林城市。大江滚滚,群山拱卫,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境内"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文化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是江南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美景令人陶醉。而镇江非常古老和富有魅力的"三大怪"优美传说更让人惊讶不止。外地人到镇江,只要愿意听,镇江的男女老幼不要任何准备,张口就能讲得娓娓动听。"香醋摆不坏"是第一怪。相传香醋是酒圣杜康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在长江下游南岸、苏南运河西侧,孕育、兴起了一座历史悠久而清新秀丽的江南名城——镇江。 镇江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得舟楫之便,享鱼米之丰,素为“九省通衢”、著名商埠。 镇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人文底蕴深邃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南朝陵墓石刻和抗英炮台等全国、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处,西津渡古街和张云鹏故居获200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相似文献   

7.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个流传于大江南北的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经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民谚中似乎藏着几分神秘,又带给人们几多悬念,几多猜想。它曾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人对镇江的向往;也曾经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走进镇江,作一次寻访“三怪”的饮食文化之旅,更有许多有心人把解开镇江“三怪”之谜,探寻镇江“三怪”之秘,作为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镇江光复是辛亥革命中一次以新军为主的不流血的武装光复。它是镇江革命党人在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它建立了革命政权和镇军陆海军,迅速扩大了革命范围。因此,它具有不少特点,其中有些特点在辛亥江苏各地光复中是罕见的,在全国也寥寥可数。  相似文献   

9.
寿丘山上春光好,桃李争荣景色妍.我们镇江师专校址所在的寿丘山,自古驰名,有相当长久的历史.今天,古老的寿丘山上办起了新型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真是人杰地灵,相得而益彰.本文打算简单介绍一点寿丘山史,以供校内外人士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代润州(今镇江)被称为"吴头楚尾",居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要冲。苏轼虽然并未在润州任职,但12次途经润州(今镇江),与润州士人柳瑾、刁约,与留寓润州的沈括、王存、苏颂、米芾,与润州佛教人士圆通长老、宝觉长老、焦山纶长老以及佛印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苏轼更是与润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计划买田润州长期居住,在风光旖旎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蒜山都留下了诗文和遗迹。认真研究苏轼与润州各方人物及景物的联系,建立相应文化景点,对于研究苏轼与地域文化关系,对于提高镇江文化知名度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刘勰及《文心雕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于来到久已心向的镇江,有机会参加这样隆重的盛会,感到很荣幸,很高兴。因为刘勰是镇江人,生于镇江,长于镇江;旷世无双的《文心雕龙》也孕育于镇江。他一生的卓越成就,在镇江的历史上,堪称千古一人。他为镇江增了光,永远是镇江人的骄傲!下面简要地谈谈几个有关的小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镇江是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镇江已有制造独木舟的工具有段石锛。孙吴政权在镇江设立临时治所,并在此地大力发展造船业。时至唐代,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镇江成为重要造船基地并初具规模。宋元时期镇江造船能力进一步提高,镇江造船业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明太祖朱元璋命镇江府造"海风船",用于海上交通。清代镇江造船业在清帝南巡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造船技术得到康熙赞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上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镇江作为古代造船业重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区位优势,应当抓住机会,大力发展造船业。  相似文献   

13.
早在古代,镇江就已经成为一座隐士文化的名城。东汉时焦光,六朝时昭明太子和戴颐等名人、名士入隐镇江,拉开了镇江隐士文化的序幕。经过千年积淀,隐士文化成为镇江的一个很可贵的资源,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活力和地域特色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更因为,它具有万世不衰的人文魅力,而传承于历史,流传在民间。  相似文献   

14.
圌山位于镇江东乡。每年清明翌日是圌山的庙会。 圌山庙会的文化源头是吴国的“宗土”祭祀,“宜侯矢簋”(出土于圌山西侧吴王陵区)铭文中。被称为“宜宗土”的文字实质是“圌宗土”。是指圆山的土谷神宗庙。姬姓周人的祖先后稷,是农耕技术的代表,后来被人们尊为土谷神供奉于土地庙。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的长江,奔腾湍急,滚滚东流,一泻万里来到镇江,江流受到强劲的海洋潮流的顶托,把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江口,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大喇叭口。镇江就在喇叭口的顶点,约在万年前的全新世时,大理冰川渐渐消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相当于亚热带气候,江水沿着镇江群山,形成许多港汊湖泊,山上长满了常绿落叶阔叶林,如蕈树、栎树、樟树等高大森林,林下植物有石松、卷柏、水龙骨等。在山林中有成群的斑鹿、熊、野猪、野牛、猕猴、獾子、“最后鬣狗”等动物。在这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的地方,当时有没有居民呢?近来在距市区二公里的南郊白龙岗山,(山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并且都在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我市的“大爱镇江”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和谐社会理念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分析起来,这一主题活动可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镇江有大爱”.二是“镇江即大爱”。前一层面是活动的切人点,让世人知道镇江历史上和现实中有种种体现大爱的人和事:后一层面则是活动的重点和终结目标,即让大爱成为镇江人的品格特征.成为镇江市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7.
民俗二题     
—、漫谈镇江茶文化茶水茶水,茶离不开水,烹好茶也必须有著名的好泉水.镇江在这方面过去是得天独厚的,因为镇江自古以来就有一口“天下第一泉”驰名于全国.这第一泉又叫中泠泉或中泉,清末金山登陆以前,本来是江心里的一眼泉,泉水深埋在江底下,要汲取它谈何容易!古代的爱茶者千方百计想尽了办法,他们选择最适当的时间即夜深潮落,明月中天、行舟绝迹的一刻,乘一条小船,冒着风浪,碇泊在其下有泉眼的江面,用一种特制的铜壶(铜葫芦),系以长绳,沉到江底.葫芦盖子是一种活塞装置,也系有另一条长绳掌握在船上人的手里,铜葫芦…  相似文献   

18.
正万里长江的风姿,千里运河的神韵,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的壮丽,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三座山都拥有赫赫有名的寺庙:金山的金山寺、焦山的定慧寺、北固山的甘露寺。三山沿江逶迤展开,金山居首,在最西面,焦山断后,北固山雄踞其间。最近笔者走进镇江,确实感受到了读不完的三山千古传奇。金山——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19.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少才 《社区》2016,(18):54-55
西津古渡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走进这条古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着欧洲古典色彩的拱券廊式建筑,青砖红砖叠砌而成的墙壁,勾以白色灯草缝,屋面却是钢质黑色的瓦楞。这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立的英国领事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