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梁时期的形神之辩主要是由范缜引起的。范缜以刀利之喻代薪火之喻,说明形质而神用,持神灭论。沈约、萧琛、曹思文持神不灭论,在与范缜的辩论中,先秦道家思想也是他们利用的既有思想资源。这次大辩论使佛教得到了传播,也为今天讨论形神关系留下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
道家从老子开始就十分重视对生命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管子》中的《心术》、《内业》等道家类著作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均对生命结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生命的形神、身心二元结构理论,奠定了道家生命结构观的理论基础。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第三种要素“气”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形、神、气生命三要素论,并对生命之形体与精神的各自内在要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大大细化和深化了先秦道家的生命结构观。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心的审美意识论,都是典型的道家-道教的美学阐发。  相似文献   

4.
“形神”不定(“神”不定,形神关系不定)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思想的一个重要面向.魏晋时期,神灭论者认为神是精气,形神之间是地位相等的两种实体间的合同共处关系;神不灭论者如慧远以神为灵魂,认为它是轮回业报之主体.南北朝时代,神不灭论者如梁武帝、沈绩,从成佛的根据讲神识不灭;神灭论者范缜说的“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因为两派讲的“神”不是同一概念,范缜的神灭论并没有在佛性论层面与梁武帝、沈绩思想形成实质意义的交锋.不过,他们都共享了体用思维:一方面,范缜认为形神关系是形体与功用之间的相即关系;另一方面,梁武帝、沈绩以体用范畴论证湛一不变的神明与因境而起、无明无常的心识之间的关系,在体用关系上主张体独立于用而支配着用.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并非单线发展,不可将老庄道家看做是前期道家而将黄老道家看做晚期道家.老庄道家以庄子之学的形成为标志,黄老道家虽没有明确的形成时间,但其产生并不后于老庄道家.老庄和黄老是先秦道家中独立发展的两派,两派思想同源于老子,但又各有侧重.老庄道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论中形而上学的一面,无意于政治理论方面的建构;黄老道家则试图以道论为形上依据而建立一个以道统摄仁义、礼法、刑名的政治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7.
六朝时期佛经的大量翻译引发了思想界关于形神问题的大论争。佛经中的"薪火喻"内涵丰富,不仅用来比喻形神关系,也用来比喻烦恼、智慧、涅槃等其他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手段,它不断被六朝形神论者引用、发挥,借以阐发各自的思想主张。奉佛者强调薪尽火不灭,主张形尽神不灭;反佛者强调薪尽火灭,主张形神俱灭。"薪火喻"的运用,在六朝形神论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形”“神”当以谁为主呢?从西汉到六朝这数年之久的时间里,《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及魏晋玄学之“略貌取神”观,代表了道家形神观在这一时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以及文艺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形神的问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的位置。先秦时期易学中形下形上的道器之论,魏晋玄学的“形神分殊,本玄学之立足点”,道家大象无形的思想以及对生命本身思考的哲学思想都涉及到了形神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庄子的有关形神的哲学思想,探寻其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11.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以"气"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是张载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北宋道学思潮中新理论建构不可或缺之重要一环.张载的"气"本体论,较好地处理了形上与形下、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初步为儒家学说建构了一个宇宙本体论的基础.这一理论的形成,既是佛、道二教思想挑战的产物,也是批判汉唐儒学和当时新起种种思想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陶诗者,总喜欢把《形影神》诗看作是批判慧远的《佛影铭》和《形尽神不灭论》的力作。其实,《形影神》诗是陶渊明哲学思想的一次自我阐发,比之《归去来兮辞》、《自祭文》、《桃花源诗并记》,尤能表示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谨就以下几个方面试作说明。 《形影神》不是批判佛教生死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慧远形神观的主要观点:形有尽而神不灭,神可传异形,修习佛典可以摆脱形累达到无患。同时论述了慧远政教观的特色:在家尽“形敬”,出家尽“神敬”,两种敬统一于“神”。并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形神观是其政教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出慧远政教观的实质在于调和政教矛盾,归结点是“敬”,其形神观和政教观都是佛教中国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神"是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的核心概念。在《正蒙注》中,"神"的涵义贯通本体、作用、人性与境界四个层面,分别指气的清通之理或健顺之性,人之性、心之神,太和之气的神妙不测与圣人之境界,最后是与"鬼"相对应的"神",指的是气之伸、气之来。但"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而是与"气"构成一个统一体,故王夫之又通过"神气一体"、"以神御气"和"相与为体"三个维度来说明神与气的关系,表达了其"存神合天"的思想宗旨。  相似文献   

16.
艺术形神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形写神"是艺术形神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荀子以下,桓谭、王充、范缜均持此观点,到顾恺之则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第一,以形写神是以形似为基础.形似是中国早期艺术的基本倾向,在绘画中要求审物切、描写细,追求艺术形象的逼真.第二,以形写神是以传神为目的.到南北朝时,形似的传统已经动摇而变为形神并重;到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神似成为主流,倡导点睛传神,重内在气韵.  相似文献   

17.
魏晋士人对于身体主体的审视,依然以"神契道境"为本,却已不舍形色容止,形色容止之美才是葆有清逸之境的确切落实。察其因由,形神表里符契的层次性身体构成是其隐在之底色,自《人物志》显其端倪,魏晋士人身体观承此底色,一转孟子践形论之德性身体诉求,再转两汉以形神骨相辨福寿贤愚之材质属性义。不同于庄子超越形神、妙契道境的自然身体观,魏晋士人贞认即形即神、清逸之气贯注的才性格调之体。以形色见神意,开出其身体美学之学理依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于从本体论的角度和高度("以道观之"),对先秦道家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生死观作一个较为深入也较为全面的考察,并在同西方最为重要的死亡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对比研究中凸现庄子死亡思想的世界意义和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范缜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评介陈建清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阳舜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我国古代反佛斗争的勇士,杰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抓住佛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神灭论”思想。范缜对佛教“神不灭”的批判和对“神...  相似文献   

20.
《神灭论》这篇富有战斗性的哲学论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代表作。在这篇著作里,范缜抓住佛教神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捍卫并发展了先秦两汉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来的法家反对佛教唯心主义和儒家天命论的斗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佛教发源于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儒、佛合流,成为当时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