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应该是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社会实践应该看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可靠途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则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由此看来,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真理,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也就是要看人们的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符合。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就是错误。所以,我们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只能是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应该用  相似文献   

2.
论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王孝哲真理就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当然也必定是不断发展的。但是,真理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本文主要就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等问题,发表...  相似文献   

3.
方真 《学术研究》2000,1(8):22-25
弄清是否存在“感性真理”或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真理的问题,对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具有直接意义。笔者认为,有无“感性真理”的问题,涉及到认识论的各个方面,只有从认识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不存在“感性真理”,真理只能是正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关于真理的定义遍及于所有可见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然而,笔者以为这一为大家公认的真理定义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真理定义。它只是客观性真理的定义,不能包容主观性真理。不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正确揭示了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关系,肯定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真理性认识的重要内容,但上述真理定义具有缺陷无疑是明显的,就是它把真理性的认识局限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之内。它实际上断定了,只有勺I客观事…  相似文献   

5.
真理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理有没有一个“总和”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凡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凡是不符合或者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谬误。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6.
<正> 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人们的认识是有深浅程度之分的,这就决定了真理也应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真理的层次性和认识的阶段性是相对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及其外部朕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与认识的这种阶段性相适应,真理也应当分为感性真理和理性真理两种。所谓感性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现形式及其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它只反映事物表面的  相似文献   

7.
<正> 真理的全面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重要内容。搞清真理全面性的含义,研究达到真理全面性的途径,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极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是说在人的认识中具有不依赖主体的客观内容,也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全面性,即全面真理,是说在人的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是全面的,也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客观性和全面性,是真理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二者缺一不可。真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而具体的正确反映。客观性和具体性是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深刻性是真理的非基本属性。广义的真理包括感性真理、理性真理和统性真理。真理发展有三种情形 :一是认识由感性真理上升到理性真理 ,又由理性真理具体化为统性真理 ;二是理性真理自身不断深化、丰富和更新 ;三是由对某一客体的正确反映发展到对新一客体的正确反映 ,乃至不断扩大对整个外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的过程。真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在于认识内部理性认识和统性认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0.
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在认识论范围之外,无所谓真理和错误。所谓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正确认识),就是主观符合于客观的认识。真理,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东西;从内容来说它又是客观的,它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但它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所以,真理有其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人的主观认识,包括思想、理论、学说等,只有符合于客观实际的,才叫做真理。所谓错误,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的反映,就是主观不符合于客观的认识。错误,也有其  相似文献   

11.
已知真理为什么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认为,这是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所谓真理,就是按事物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客观事物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是通过思想、语言或文字等形式来表示的。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往往不一致。究竟哪种认识正确呢?这就需要一种手段来加  相似文献   

12.
适应于哲学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正愈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把真理范畴引入价值认识论,并且在价值真理概念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什么是"价值真理"?有一种观点主张:"所谓价值真理,就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也即客观事物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袁贵仁《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以下简称"袁文")我认为这一价值真理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对象,或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一种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在每一次大的讨论中,后一种观点虽然总是占绝大多数,居绝对优势,但前一种观点也始终没有偃息过,在一个时期消失了,在另一个时期又冒了出来,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不能不呼唤人们去认真思考这两种见解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给出恰当的正确评价。 我认为在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应当有真理的标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两个角度、两种标准。真理的标准是说,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多少,要视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为标准。道理很简单:主观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主观映象是否正确,当然要以客观对象为标准,主观映象符合客观对象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论著,内容很精深。怎样学好这篇文章?我认为必须要结合实际,就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实际。要正确掌握《实践论》的观点,从事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用理论指导我们做好工作。一、《实践论》的观点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l、《买践论》阐明了认识和买践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就是行和知的关系。人们通过实践去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的实践。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  相似文献   

15.
(一)哲学与真理的追求我们研究哲学,首先要明确研究哲学的目的。我们为什么研究哲学呢?我们研究哲学,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何谓真理?真理就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正确认识。西方所谓哲学的本意是“爱智”即爱好智慧。何谓智慧?智慧即正确的认识及其运用。“爱智”亦即爱真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充分表现了哲学家应有的态度。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追求智慧,亦即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6.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错误因素,是属于真理和错误的相互关系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怎样回答,又涉及到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因而,本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地谈一下对相对真理,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解。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完全的、无条件地的绝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则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不完全的、有条件的、近似的、相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是和绝对真理相比较而说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7.
孙伟平 《学术研究》2005,1(11):43-4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在于将过去一直囿于认识论范围内的真理范畴,置于实践论中加以解决,视真理为一个实践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是真理的源泉;实践本身就是自在自存的真理,人类认识本质上就在于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真理,使自在自存的真理通过理论的表达而显露出来。无论真理的实践形态,还是真理的理论形态,都不是“天然正确”的,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自己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不易确定,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只有正确地判定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才能正确地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那么,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真理的研究具体化,为了增强哲学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认识论范畴——整体真理范畴。整体真理是指对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全面认识的真理。人们所期望的对象,不是主体的人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真理就可以得到的,还必须对主体自身作出正确的反思,同时对主客体关系作出正确的反映才能达到。整体真理要求人们,每进行一项社会实践都要把客体、主体、主客体的关系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