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一向善于汲取外来文化尤其热衷于吸收中国文化。日本历代引进了大量中国的类书,又仿效中国的办法自编了许多类书。这些类书汇编了大量中日书面资料,保存了一些散佚古籍中的零篇单句与片段,对研究中日文献价值很大。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5年),相当中国自中唐至北宋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在中国初盛唐时期大规模地学习中国文化之后,进行消化并使之本国化的时期。平安初期,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宫廷学者滋野贞主(公元785年——852年)就以宫内卿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庆委 《学术论坛》2006,(10):159-16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又脱离中国文化束缚的、与中国汉字文化相呼应的日本汉字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籍通过中日文化交流的各种渠道传播到日本,曾对古代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发展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典籍传入日本后,往往迅速以传钞、翻刻、注疏、释解等形式,进一步流播开来。所以,流传于日本国土上的汉籍,既包括由中国输入的典籍,也包括中国典籍的日本传钞本、注释本和汉籍日本刻本(即“和刻汉籍”),甚至包括部分日籍学者用汉文著作的典籍。汉籍在日本流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化典籍向日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封建史上对外交往的兴旺时代,大批中国文化典籍传入日本。传播途径一是日本人以购买和手抄的形式获取。二是唐朝政府和私人赠送。三是东渡日本的唐人带去。唐代文化典籍的传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留日生对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7.
活跃在中日交通史上的使者--明清时代的唐通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时代、在只对中国和荷兰国打开门户的日本唯一的开港地长崎,大规模的、持久不断的汉书的输入,是将中国语言、文化传入日本的一条主要的途径.唐(中国)(荷)兰商船频频来访长崎港,带来了长崎乃至日本贸易的繁荣.活跃在中日文化和贸易交流中的是一群被称为"唐通事"的中国人.唐通事产生于 1631年,正值中日贸易的高峰时期,他们的祖先大都是远渡赴日定居的中国人.唐通事的任命资格非常严格,当时作为一种官职地位很高,在日本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唐通事担任的工作是多方位的,在江户时代,主要从事对外贸易的翻译和实务工作.唐通事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2,(11):247-248
郑彭年著:《东亚开放史(日中现代化的源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16世纪中叶西学东渐,西方科学文化以基督教——旧教——为载体,经由传教士之手,一路从澳门东传入日本,形成"南蛮文化";一路从澳门北传入中国大陆,形成"天主教文化"。《东亚开放史(日中现代化的源泉)》讲述这两种文化对东方文化影响深远,成为现代化的源泉,促进了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在日、中两国现代化取得成功的今天,饮水思源、回顾历史,有一定的价值。〔英〕多佛等著:《古希腊文学常谈》,  相似文献   

9.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经历了大体相同的遭遇,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政策.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西方近代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和日本,中、日固守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为了解救民族危亡,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中叶以后问世的一部优秀白话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而且也深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一)《金瓶梅词话》的传入日本《金瓶梅词话》的最早传入日本,大约是在江户时代的元禄、宝永(1688—1704)年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说的是一个关于儒家文化的老话题,不过,本文希冀做到的是,把儒家思想在日本产生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作为文化切片,探讨一下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一、儒家学说在日本的不同命运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美国学者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中称:“几乎一亿日本人都是孔孟之徒”。①这说法虽然夸张了一点,但它道出了中日儒家文化的渊源关系。儒家文化传入日本的确切时期该在6世纪初,公元513年6月,百济派五经(《尚书》、《周易》、《诗经》、《春秋》、风记》)博士段杨尔赴日讲学,开儒学传入日…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在十分接近的时刻相继开启了各自的近代史历程。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系统中独自创造发展起来的,除了汉唐以降因印度佛教的传播与刺激,没有受到外来哲学的认真挑战。在哲学方面,日本民族显示出与在其他方面同样的特别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特点。虽然中江兆民曾经说过,“我们日本没有哲学”,但是中国的儒学很早即已传入日本,中国佛学各宗如天台、华严、禅、净土以及法相唯识之学也纷纷在日本广为传播,特别是禅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12世纪起,中国的朱子道  相似文献   

14.
菊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菊花种植、菊花酒酿造等技术层面到与菊花相关的习俗、信仰和人格象征等精神层次,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菊文化丛”。中国菊文化传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化的视域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日本文化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徘句是日本格律诗体的形式,这种诗体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体.它有两个原则,一是全诗由十七个音组成.这十七个音分作三节.第一节为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为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为五个音,称为下五.由于日本语是复音字,因而十七个音并非十六个字.其包括的文字内容的容量远比我国最短的律诗体五绝要少,也比我国最短的词体十六字令要少.俳句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有季题.所谓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俳句是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发展而来的.和歌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样式.最初的和歌无句数,字数的限制.至奈良朝(710-784)逐步形成了从五、七音为诗节的有格律限制的诗体,一般固定为五、七、五、七、七这样的形式,共三十一个音.到平安朝(794—1192)以后,和歌发展为以滑稽诙谐为主的连歌形式,即两人咏一首和歌.到平安朝末,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这种连歌又发展为“锁连歌”或“长连歌”,即许多人同时轮流吟咏.一般以百字为度.这是受我国柏梁体的影响.在室町时代(1392—1573),长连歌又发展为俳谐连歌.以通俗平易的口语来写诙谐洒脱的题材.由于连歌这种形式从首句即发句最不易写好,所以,山畸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人将俳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新颖的吟咏诗体.这就是俳句.日本俳  相似文献   

16.
端午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民俗事项的地方性知识,包括仪式、饮食以及娱乐等,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端午文化丛”.中国端午文化传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化的接受视域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日本文化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融合中,日本人着眼于保留本国的主要制度及价值标准,从而使日本的七夕文化不仅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记,而且让以仙台为主的多个日本城市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七夕文化之所以在日本得以传播和传承,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七夕文化的认同和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印度幻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很早就开始传入中国.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和佛教的东传,印度幻术就已经来到中夏.唐代是中西交通空前畅通和中外文化交流异常繁荣的重要时期,唐初敕使王玄策数度使印,曾先后取道“吐蕃—泥婆罗—印度道”,成为开通该道的先驱.他在印度不但受到西国(婆栗阇国)的热情接待,观赏了精彩的天竺幻术,而且还促进了印度幻术在唐朝的传播.就在他使印之后不久,天竺幻术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大举传入内地,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幻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天竺幻术在传入唐朝以后,经过艺术家们的照搬、吸收和改造,又加入了中国本民族的艺术特色,然后东传朝鲜、日本等国,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汉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的调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在近代,由日本人自创的汉字词,还有一部分反向传入中国。中日汉字词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本文围绕日本汉字词的发展历程,就中日汉字词方面的交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