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富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本文通过分析苏轼各类题材的众多婉约名篇,说明苏词创新的实质,主要在于他能在其众多的词作中展示出高尚的人生哲理与深刻的社会见解,从而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2.
陈开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68-70
苏轼的婉约词超尘脱俗,别具特色。无论是“似花还似非花”的咏物词,还是“清丽舒徐”的言情词以及高雅的怀古词、赠人词,都“高出人表”,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词风,因而他对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文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苏轼虽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他的婉约词也别具一格,不但吸收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的束缚。苏轼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寓家国之感和怀人之情。在词的韵律方面,苏轼遵循词律而又不为词律所束缚,他的婉约词为文学而作,而不完全为歌唱而作。他为当时的婉约词坛带来了一股清新高逸之风。 相似文献
4.
5.
廖冬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7,(3)
辛弃疾不仅以博大精深、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以雄豪之气驱使花间丽语所作的一系列婉约词也取得了独到而不配的艺术成就.本文试从抒情视野、审美情趣和艺术意境三个方面领略辛弃疾婉约词的独特风貌,并揭示其对传统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2-37
张孝祥是南宋重要的词人。历来对他的词作研究都着眼于其豪放词,尤其是爱国词,对其婉约词的研究较少。张孝祥的婉约词有深厚的思想渊源,理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对其婉约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婉约词作呈现出"尚理""尚雅"两种创作倾向,并渗透了禅宗思想。张孝祥婉约词分为宴饮闺情词、相思爱情词和写景咏物词三类。其婉约词作具有清空旷达、俊逸缥缈和雅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词的"豪放"、"婉约"问题从宋代始即争论不休,延续至今。但此命题喧闹的外表下,是全面文献搜集和系统梳理归纳的缺乏。清代是词学发展的鼎盛期,表现在词的大量创作、词学流派的纷纭多样、词学理论的繁荣等许多方面,把"豪放"、"婉约"词论放到清代词学背景下去探索、归纳有其必要性。笔者以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为线索,并进行归纳整理,力图呈现此命题研究脉络,为词学研究提供个案。 相似文献
8.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93-95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郑军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本文将婉约词与豪放词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学史中加以比较考察,认为豪放词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发展了词的风格;而婉约词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前代文学题材内容所没有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道德观念,与文学、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就这一点而言,婉约词比较豪放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邵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73-77
婉约词在唐五代和北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到了南宋 ,在艺术上又有许多新的突破 :确立词的本体意义使其取代了诗的文坛统治地位、广泛的使用慢词长调扩大词的表现容量、讲求音律、炼字精工、“气”“格”贯注其中 ,使婉约词在感知形式上增强了感染力 ,实现了人的自然化 ;对恋情的表达更加深婉、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增强了女性意识 ,使婉约词在形象情欲方面的人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对世界人生的领悟 ,甚至勾销了宇宙的时空观 ,从而无限的拓展了人类的心理流程 ,在心理意味方面把婉约词推向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1.
<正> 综观词史,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历来为人推崇。今天,我们细吟苏辛词章,可以见二位大家词作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特色,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苏词的豪放表现为慷慨激昂、粗犷飘逸,辛词的豪放则是悲壮苍凉,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12.
蔡良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10-13
对婉约词的评价本来不是问题。自胡云翼《宋词选》后 ,由于张扬豪放词 ,屡以婉约词为靶的 ;后来在机械地理解“政治标准第一”的情况下对婉约词的贬抑更甚。科学的研究方法 ,应从婉约词的基本特征入手加以分析 ,给婉约词以较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 ,她对婉约词创作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她的词善用叠字和口语 ,创造了婉曲微妙、新鲜而又隽永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思妇词也有别于其它思妇之作 ,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王慧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51-55
《东坡乐府》中有“名胜词”40余首,涉及的名胜景点近30处,且多集中在浙江杭州、湖北黄州两地。本文以苏轼杭州和黄州名胜词以及相关的名胜景点为对象,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说明苏轼词在词史发展中的意义及其词体革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云间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词派,它推崇南唐北宋,以婉约词风为依托,将真挚感伤的情感、绵丽凄婉的意境、意内言外的寄托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了一起,力挽明词颓运,开启了清代三百年词学之中兴.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婉约词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和内容 ,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 ,丰富了婉约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为婉约词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宋婉约词中出现较多的儒家经典语句,其情况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儒家经典语句的直接引用,二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引申使用,三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化用,四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反用。儒家经典语句对北宋婉约词的浸染,使原本"香软、柔美"的婉约词有了更丰富的语言、更深远的意境、更典雅的风格,令词的面貌于戏谑中见深意,于温婉中见警语,于清丽中见厚重,呈现出与晚唐五代花间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陈庆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苏轼哲理词的根本精神是体认个体存在的悲剧感,抒发对宇宙人生的虚无感与幻灭感,以及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与追寻。苏词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怀疑———否定精神和虚无———幻灭感受,根源于苏轼的生存挫折、儒家文化的困境以及庄禅哲学的影响。苏轼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意义在于,他以佛老思想成功地消解了虚无主义价值论对生命主体的侵扰而采取了随缘任运、超越尘俗的人生态度。这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个体生存问题的思考深度 相似文献
19.
李亮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2):37-43
苏轼山水词的数量,超过了他之前的宋代山水词的总和。他的山水词词体形式主要是令词,也有中长调,皆运用自如,推进了潘阆、柳永等人之后词写山水景物的发展,使词咏山水情怀、刻画山水景物的功能大范围启动,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苏轼山水词以旷逸为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高文翔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2)
苏轼的词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多数论者都把苏词研究的重点放在苏词创作的成熟期,这自然无可非议。本文提出苏轼初期词的概念,意在延伸苏词研究的视野,以使人们更为客观准确地把握苏词创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