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及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参加起义的铁血男儿。其实,当地起义军中除了男兵,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其中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共有30人,这些女学员可以算是人民军队的一批女兵了。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不少女学员便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参加了茂名的南昌起义。有关她们的故事一直鲜为人和。 相似文献
2.
《今日湖北(理论)》1999,(10)
黄光英,女,1945年生于湖北省枝江县。1964年考入武汉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同济医院任中医科医师。1992年开始担任同济医院党委书记,1996年兼任同济医院院长,1997年担任同济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其间她还赴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被聘任为同济医院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同时还兼任湖北省结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人常说:女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艰辛。黄光英,这个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今天却带领着同济医科大学走住医学科研、医院管理前沿的女人,在事业的道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坎坷,付出了多少心血。她以超前的思维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使医院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3.
4.
明代土司中的两位巾帼英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5)
在明代数以百计的女土司中,有两位在军事上非常杰出的女土司。一位是四川石硅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南征北战,战功累累;一位是广西田州的瓦氏夫人,率领“狼兵”卫国御倭,战绩赫赫。这两位女土司对国家是有大功劳的。现将其事迹简要述评于下。 南征北战的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明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二日出生于忠州鸣玉溪秦家坝(今四川忠县东云乡护国村)。父贡生秦葵,甚爱之,幼教经史、词章。及长,“与兄邦屏弟民屏同习 相似文献
5.
早春的朝鲜,天寒地冻。由于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部队只能白天隐蔽,晚上行军。部队一入朝就出现非战斗减员,很多战士伤风感冒。师首长强调,一定要搞好团结互助,对新同志、伤病体弱的同志,尤其是对随军入朝的女同志,要给予特别照顾。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 木兰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尽人皆知,深入民心。故事源于北朝叙事体民歌《木兰诗》,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流传至隋唐,可能有文人经手润色。这是一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花木兰这样一个报国不甘后人、勇武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北朝时期,战火连绵不绝。战争使各族人民蒙受了 相似文献
10.
<正>父母愿她长成如玉似莲,起个名字叫丘玉莲。而她想做个坚强不屈的女子,自己把名字改为丘壁坚,取“坚如铜墙铁壁”之意。在人生中,她用实际行动和青春热血书写了这个不平凡的名字,树起共产党员的标杆,成为人民永远学习的榜样。初心立愿丘壁坚是信宜市怀乡镇中堂村人,1918年10月14日出生,幼年父亲病故。 相似文献
11.
岁末春初,启程到闽粤交界的龙岩市永定区进行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意外了解到闽西正紧锣密鼓地拍摄反映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绝密使命》。回程踏着革命先辈当年走过的红色交通线,追思无数革命先烈舍身救国、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受这一英雄的群体,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刘亚雄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女性,真正的民族精英。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艰苦奋斗60年,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学生,一步一步地成长为正部级领导干部。她的传奇人生、丰富阅历,即使在老一辈革命家中,也是不多见的。薄一波在为《刘亚雄纪念集》作的序中写道:刘亚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她不愧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革命历程刘亚雄1901年10月22日生于山西省兴县黑峪口村。父亲刘少白是一位爱国的开明士绅,1937年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晋西北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卢沟桥用枪声记忆历史记忆一个民族在血泊中走过的历程 八年,近三千个石头一样沉重的白天和黑夜 惊悸、悲愤、忧虑、苦痛 在中华儿女心中流淌 溅起血、溅起火焰 溅起骇浪惊涛 裂岸拍空 又一次来到卢沟桥上 思考历史的艰深 轻轻地、轻轻地抚摸冰冷的石栏 有金属之声向我讲述 昨天的战争风云 那座留有乾隆御笔的石碑顶端 忽尔雾来、忽尔雾去 让我想起硝烟 想起硝烟里的呼喊与抗争今天我们纪念那个胜利的时太阳艳丽、月亮柔美河面闪烁波光小巷流淌琴声月季开了、紫薇开了连空气都荡漾着蜜一样的诗情那时我们的将军和我们的士兵每一天都在抛洒热… 相似文献
18.
1948年冬,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行将垮台。此时此刻,国共双方都将眼光盯在众多的知识精英身上。 毛泽东高瞻远瞩,胜利在望之际,已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将要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中国,要建设强国富民的新中国,自然离不开各类人才。他已预料到,在战争的背后,必然有一场人才争夺战。在这黎明前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让蒋介石将国家的栋梁之才裹挟而去。 准备逃遁的蒋介石,无奈之际,除了将大批金银财宝运往台湾外,下一个目标,就是动员国统区的名流学者、科技精英们随他去台湾,他不能把这些国士拱手送给共产党。为此,特制定出“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相似文献
19.
20.
《小说月报》的革新,被视为是新文学取得胜利的一个标志,但是从广告的角度来看,却是《新青年》等新文学杂志与早期《小说月报》广告博弈的结果。在这场广告硝烟中,《新青年》采取多种广告手法,特别是对古文大家林纾的批评,使《新青年》得到了"广而告之"的机会,最终赢得了读者市场,迫使《小说月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