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信仰研究的新视角: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世界 ,是形而上的但历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人们除了维持正常生存活动的物质世界外 ,还有特有的精神世界 ,它是人类精神为逃避无限和永恒的压迫、摆脱自身在宇宙中的漂泊和孤寂而构筑的“精神家园”,藉以获得生命的确定和归宿。只要人的生命存在 ,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都离不开精神信仰以及对终极世界的依托和关怀。信仰激励着人们历经千难生存下去 ,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了信仰 ,寻常的生活才富有意义。一、传统精神信仰研究的范型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现象的探究长期驻足于哲学、宗教和社会学领域。这表明…  相似文献   

2.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批判性地考察现行法治理论的共同性内涵可以看出,其重大理论误区在于:对物质性的法津制度的过分关注和对精神性的法律观念的极度忽视。形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在于这种理论忽视了在法治历程中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现代法治包含或者应当包含的观念要素为:法律情感、崭新的法律态度、主人翁的独立意识、社会成员的自主性、政府的绝对守法义务等。而对法的真诚的信仰乃是现代法治真正的精神意蕴。以此审视中国的现实,其步入法治境界之路的确还相当遥远、艰辛而漫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然而三线精神并未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有所淡化,三线精神的家国情怀反而变得更加深刻。本文对家国情怀视阈下的三线精神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三线精神研究更深入地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以往关于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讨论中,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内涵广泛意义丰富的有机系统.文章扼要总结了以往的研究观点,简要介绍了企业家精神的系统特征,探讨了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等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铸建现代企业家精神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机遇、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野中,对企业家的定义有着不同角度的侧重;授信者(创业者)和受信者(管理者)是企业家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企业家行为与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差异,由此体现了从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转变;个人机遇和组织创新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成长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道”信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精神信仰体系的基石,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的纲常伦理,构成封建君主专制和社会信仰体系的思想基础。近代外敌入侵,西学东渐,巨舰大炮加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知识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造成“天道”信仰的崩塌。社会革命,催生思想革命。在“再造信仰”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认知推动各种“主义”兴起。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建党实践,在标识出近代信仰走向的同时,所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近代以来重塑信仰的精神表征,构成百年信仰和道路的精神总结。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中国现代企业与中国儒家伦理相结合,将会产生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不同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家精神.照儒家看,如果能用最合理的办法取得利润(赚钱)作为"手段",而以"公利" (也就是"公义")为"目的",我认为,这是符合儒家伦理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精神的态度导向量表在中国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可 《理论界》2007,26(9):97-99
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学者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研究仍着重测量企业家个性特点或动机倾向或采用教育背景等人口统计变量来识别企业家。国际上,一些学者提出这类思路会把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带入困境,而将注意力转向态度理论。Robinson等人据此设计出企业家精神导向量表。本文通过引进此量表,首次在中国社会检验其有效性,结果显示,企业家和非企业家在四个子量表和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进而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外部支持环境、需求环境与组织自身构成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组织内外部生态因子的波动变化影响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企业家精神通过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动态能力的嵌入巩固外部支持环境,保证艺术生产自主性的组织创新环境,稳定市场需求环境,实现组织生态结构的优化;通过企业家信仰与人格特质的选择维持组织生态结构优化过程的强度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赵玉强 《阴山学刊》2008,21(6):97-100
周问卷法对336名包头地区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包头地区高中生精神信仰具有如下特点:(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九个二级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宗教信仰;(2)男生实用信仰程度高于女生,在二级维度上表现为男生的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程度高于女生;(3)年级、是否班干部以及家庭所在地对高中生的精神信仰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申来津 《学术论坛》2003,27(2):36-39
从信仰的现实形态出发 ,初步探讨了信仰本体、价值、意义和信仰心态 ,并从历史向度诠释了“信仰危机”和“信仰重建” ,预设了新时期信仰发展维度及其多元表现形式 ,并试图展示信仰新视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家职能与能力的关系,认为企业家能力与职能是否匹配直接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及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在我国培育企业家精神应从企业家职能与能力匹配入手。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位列其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证伪了马克斯·韦伯的命题,即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及东亚国家无法产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的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对企业家精神的建构推进了我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使家国实现更大程度的同构,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建构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因子,我们却迟迟未能将这种文化精华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企业家精神。这里既有历史上轻商、抑商等局部文化的束缚,也有制度缺陷的制约。审视国内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必须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孕育出崭新时代的企业家伦理: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要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为中华民族企业家精神的弘扬营造厚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高慧斌 《理论界》2004,(5):70-71
本文从分析信仰的各种文化形式入手,论述了人类具有共同的信仰的可能性及必然性,阐明了实现"类信仰"是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及实现"类信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民营企业家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家队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良好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民营企业家进行考察调研,分析查找出认识与实践脱节、现行政策规定、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及企业家创新能力与实践企业家精神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据此提出深化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基本对策,要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学习研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企业家素养提升方面持续下功夫、用气力。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及法律人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当民众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尤其是对于在文本与现实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前提和内在动因,并最终以民众的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法律人的使命则是促进和保障良法的生成以实现法的价值合理性,培育并成为有能力和有力量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良法律人,以实现法的工具合理性,最终促成法律信仰的树立以及法治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8.
潘熙庆  杨德才 《江海学刊》2023,(5):157-163+25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企业家精神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全新动能与可行路径。基于199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其中,知识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是企业家精神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为此,应加强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和保护,推动企业家精神支撑环境建设,探索企业家精神驱动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美育思潮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失落的情形下为弥补人们的信仰缺失而作出的文化尝试,它着眼于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化蓝图,试图以审美教育为基础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现代信仰模式,所倡导的是理性与信仰并重的现代性文化规划。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深层意蕴是希图将现代审美精神的确立与民族振兴的渴望融汇在一起,进而缔造出一片能够真正抚慰现代中国人灵魂的信仰之海。这对中国梦的最大启示在于:中国梦建设须将信仰作为自身的一个重要功能要素加以强化,并通过审美精神的融入将其转化为人们自觉的精神诉求,以自身信仰承载价值的实现来应对当代的信仰危机,真正成为能够召唤时代的伟大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伟 《广西社会科学》2005,(10):188-190
通过剖析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内在涵义,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它们的关系模型,并阐述企业文化对公司创业的积极影响和公司创业对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