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是现阶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文旅融合对旅游业经济绩效有着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分析法测算2009—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通过引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SCP模型,分析文旅融合对我国旅游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实证显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测度逐渐增大,耦合协调等级不断优化;文旅融合与旅游业经济绩效单位根平稳,且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通过SCP模型分析,影响我国旅游业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是文旅融合水平、旅游业市场规模和旅游业市场消费水平,其中融合度和市场消费水平呈正向影响,市场规模呈负向影响.为保证我国旅游业经济健康成长,应建立文旅融合新产业体系,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经济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旅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类型,也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乡村居民增收、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建设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聚焦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演化博弈模型了解利益相关者行为互动,并探索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政策的实现路径。通过分析发现,文旅融合可以作用于经济增长、乡村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进而影响到乡村振兴发展。政府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适时地调整奖惩机制,在融合过程中协调各方关系,以实现参与主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形成新的乡村产业发展优势和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使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前20的新农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观察、实时视频作品互动追踪为研究方法,得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类型,包括对乡村仪式、农耕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及乡村传统工艺的转化与创新传播。抖音短视频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实践的成效包括乡村文化传播主题与内容多元化、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当前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媒介能力有待提升、传播内容失衡和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此,通过提高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的媒介能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要素和打造乡村文创IP,拓展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渠道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  相似文献   

5.
数字文化产业是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所进行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体现出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现诸多新业态,如数字媒体产业、数字电竞产业、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数字营销产业、网络文学产业、虚拟现实产业、数字教育产业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一方面促使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即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凭借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文化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和生产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促使了数字产业文化化,即数字产业巨头所推进的文化产业过程,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下一个风口;BAT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短视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眼球经济"让位于"耳朵经济";用户下沉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数字营销产业正成为热点行业;数字文旅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旺盛等。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作为旅游文化的一种参与式文本,突破了宣传推广的单一功能,在网络传播生态中生产出广泛的文化经济效益。短视频平台中的多元主体通过具身参与、创作参与、数据参与、消费参与等形式,形成了围绕旅游主题的对话与互动。短视频对旅游文化的参与类型包含:遵循平台规则的用户拼合、塑造特定人设的主播引流、挖掘原生质感的品牌表达以及凸显审美价值的专业创作。短视频的参与式传播发挥着对文旅产业的重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全民共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多主体文化赋权;以社群传播拓展了地方文化空间,重塑了“人—地—媒介”之间的关系;以平台逻辑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文旅线上线下联动的业态重构。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高质量文旅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解析文化软实力的结构维度,提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保障力,并进一步总结文旅资源融合增强文化凝聚力、文旅业态融合提升文化创新力、文旅市场融合扩大文化辐射力、文旅交流融合加强文化传播力、文旅服务融合夯实文化保障力等主要机制;其次,剖析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指出文旅融合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效用不显著、文旅融合品牌特色优势不突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入境旅游不景气、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边界不清晰,这些关键问题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在提炼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建议,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耦合函数模型对淮南市2010—2018年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产业间耦合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但2018年仅达到"濒临失调"状态.为提升两大产业融合效果,今后淮南市应积极推广和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融合精品、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文旅产业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融合发展速度、加大政策支持,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转向对更高级的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面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和策略不够明晰、不确定性增强等问题,需要从多维度探究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融合发展策略选择与路径.基于对文化和旅游互动关系,以及文旅融合机制、模式、过程及路径的研究述评,分别从文旅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视角,围绕产业关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剖析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提出了放大综合效应、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力、统筹协调等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以及升级产品体系、优化业态组合、培养复合人才和完善管理体制等文旅融合路径,以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文旅融合是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在共同价值驱动下,通过互动关系建构实现的内容与形式的双向交融。受文化和旅游在博物馆长期脱嵌和博物馆文化与旅游属性强弱差异的影响,博物馆文旅融合存在着文化和旅游融合与互斥并蒂、博物馆与观众目标和实践迥异、观众参观体验心理和行为异质三重张力。结合博物馆的功能属性和文旅融合中的内在张力,文章从谋划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融合产品转化、做好文旅融合项目的阐释解读、丰富观众对文旅融合项目的参与体验等方面优化博物馆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期破解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鉴于文旅融合延续一般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践,诊断其存在严谨与随性、厚重与浅薄、惠众与逐利、在地与跨界等问题表征缘由,施以主体识别、动力探源和路径优化。以传统文化综合体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文化场域和文化分层组合理论,以空间融合为承载,以产业融合为核心,逐步实施市场、服务的全领域融合。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查济村,地理空间融合是构建有序旅游场域网络的载体,优化社会场域关系促进文旅融合动能释放,矫正文化主体地位规约文旅融合秩序,保护民间文化土壤推进文旅融合进级发展,寻求模型最优,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建成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短视频载体应运而生。短视频载体具有不同于以往载体的显著优势,这为打造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可能。当前短视频载体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的监管措施跟不上,导致短视频载体上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导地位难以确立。国家、权威机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4个主体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短视频载体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短视频载体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全球社会生态,已进入亨利·詹金斯等人所描述的“融合文化”样态。范式的转化使得IP的生产与传播效果日益凸显,也为地方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地方文旅IP的传播呈现出定位差异化,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结构多向互动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地方文旅部门应着力从明确定位、升级内容、发散渠道、协同联动四个方面做好地方文旅IP的生产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做好扎实的前期传播准备、搭建健康的IP资源授权系统、培养并引进专业传播人才三个方面做好地方文旅IP的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是激活文旅产业的密钥,亦是推动非遗文化由资源变资产、遗产变财产的产业化发展重要途径。文旅融合背景下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可以从产业融合、交流融合、服务融合、空间融合四个维度进行:一是继续开发开放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协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用好用活“节、赛、会”资源,加快推进长三角“非遗+旅游”交流融合。三是积极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构建海派非遗文旅融合生态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功能提升,增加城乡区域文化辐射力,推动海派非遗文旅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6.
文旅融合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文旅融合的关键是深度融合,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叠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系统内部的耦合关系促成两者在系统要素上密切关联,产生化学反应。文旅融合的基本模式有原生态文化保护型模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型模式、IP延伸授权型模式、"文化+科技"的娱乐型模式和"文化+地产"的休闲度假型模式等。要做到深度融合,就要遵循注重要素融入、秉承生活真实性、坚持创新性转化、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等原则,使其成为文旅融合的产业开发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刚需”的态势下,推动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抖音短视频的健康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有重大意义。聚焦抖音短视频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去中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系统性、主导性的矛盾,我们应坚持“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导向,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完善“PGC+UGC”的创作模式,凝聚传播主体的合力;优化“人工把关+算法推荐”的推送方式,实现传播方式的深入人心,促进二者融合共生,共同统一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鲜有学者从游客体验的视角识别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与测度体系。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渐进发展的视角识别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开发并验证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测度量表。研究包括3个子研究:(1)基于文献分析梳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并建构文旅融合的初始测量量表;(2)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测度量表进行提纯和精简;(3)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验证,并检验量表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法则效度、复核效度和预测效度。研究发现,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并能够预测游客难忘的旅游体验。研究建构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三层次结构模型,为文旅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视角,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9.
政务短视频是近几年来我国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务短视频的特征、功能和发展等几方面.学者们研究认为,政务短视频能提高政务信息传播效果,开发政务传播资源,塑造政府形象,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等,这是政务机关青睐政务短视频的重要原因.但当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存在发展理念有偏差,定位不明确,管理滞后,质量参差不齐,偏向娱乐化,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发展我国的政务短视频,需要在思想理念上充分重视,做到精准定位;在内容制作上注重原创,突出特色;在平台形式方面不断创新,注意运用智能技术;在运营监管方面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监管等.当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下一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面,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